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根”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之现实问题 ;严肃的理论反思、理论诉求则是现实观照、现实筹划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华侨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发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 0 0 3年年会于 1 2月 8— 1 0日在华侨大学举行。与会 80多名学者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展开讨论 ,达成诸多共识。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新世界观新探 /黄小维 //广西社会科学 ,2 0 0 1 3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黑格尔主义起源 /郁建兴 //浙江大学学报 ,2 0 0 1 4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 /陈晏清 ,王新生 //天津社会科学 ,2 0 0 1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 0 0 1 4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 /沈秀敏 ,张爱芹//甘肃社会科学 ,2 0 0 1 3“三个代表”的哲学思考 /孙登敏 //贵州大学学报 ,2 0 0 1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徐崇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 0 0 1 4三代…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8月 6日至 8日 ,由教育部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 1世纪价值观教育与文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代表 6 0余人围绕价值观教育与文化战略两大专题 ,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 )关于价值观教育。第一 ,关于 2 1世纪价值观的走向和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其一 ,全球化、民主化和多元化背景下 ,“三个代表”仍居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贵仁在开幕式的主题发言中指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 ,倡导和弘扬以“三个…  相似文献   

4.
祁凤英 《学海》2002,(5):12-13
20 0 1年 1月 1 0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全党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 ,提出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和把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 ,观察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把“三个代表”思想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 ,以利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要求既是对我们宣传部门发出的 ,也是对全党发出的 ,而对于我们宣传部门和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来说 ,应该尤其是责无旁贷的头等大事。为了指导全党研究、宣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自 2 0 0 0年2月第一次明确而完…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杭州发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研讨会”于 1 2月 5日至 8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 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 ,结合世纪之交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走向。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 ,马克思主义在 2 0世纪得到了巨大发展 ,突出表现在它在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深圳市委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理论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8日— 1 1日在深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研讨会发了贺信。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委副书记庄礼祥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李君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 ,深圳市市长于幼军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吴志攀等发表了讲话。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 1 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李铁映在贺信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程 ,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十六大精神与马哲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1月 2 6日至 3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以及党校系统的 10 0余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十六大蕴含和体现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特质 ,以及这种精神的重大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探讨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 ,探索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在新…  相似文献   

8.
宋林飞 《学海》2002,4(4):5-9
江泽民同志“5·31”讲话是“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新成果与新发展。这一讲话的主要精神是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是执政为民。”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 ,党也要与时俱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首先在理论上要使用广义工人阶级的概念。执政时间长了 ,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倾向 ,要靠党高度的自觉性与自我革新精神才能遏制这种倾向的蔓延。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姚润皋  陈建 《学海》2007,2(3):5-9
“三个代表”思想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形态。它从现实性和实践性的视角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内容,尤其本质地审视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当下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合力点,即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等与自己前途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不仅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张力和勃勃生机,而且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行和发展,是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这次会议 ,于 2 0 0 1年 3月 1至 2日在广东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 6名学者 ,我国各社科院、高校的学者 2 0余名。会议讨论了如下问题 :一、苏俄哲学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状况。与会者认为 ,2 0世纪的历史表明 ,无论是从前的苏联 ,还是现在的俄罗斯 ,无论是它的成功 ,还是它的失败 ,都对整个世界产生过和正在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 2 0世纪在俄国 ,上演的是从“无”到“有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 )”和从“有”到“无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消失 )…  相似文献   

11.
张亮 《哲学动态》2003,(5):34-35
2002年12月13日,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着重就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欧、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划界标准问题,以及“后马克思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新范畴的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0月 2 2日至 2 4日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等单位主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等单位协办。来自国内外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给会议发了贺信…  相似文献   

13.
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定于 2 0 0 0年 10月 30 - 31日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省市社会科学院、党校和高等院校一些同志希望能列席会议 ,并跨会举办高级研讨班 ,以促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体系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月 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5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论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理论学派建设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马雷 《学海》2001,(4):178-180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大学文学院、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江苏省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2 7— 2 8日在南京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球化向中国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加强中国文化建设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钰认为 ,加强中国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念 ,…  相似文献   

16.
由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台湾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 2月 1 0日至 1 1日在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华传统伦理的冲击与影响”。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巴信诚理事长邀请 ,中国伦理学会组织了 1 0位代表赴台参会。海峡两岸各 1 0位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2 0篇论文 ,与会参加讨论的台湾学者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在开幕式上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简茂发教授作了题为“中华伦理文化之创新与展望”的专题演讲。在两天的会议中 ,两岸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发表了富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0月 30日至 31日 ,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 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 ,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0世纪的基本经验 ,展望它在 2 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 ,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育川 《哲学动态》2001,(10):22-24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于 5月 2 7— 30日在广州召开。 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这次研讨会中 ,代表们充分肯定会议的价值 ,但对于会议的标题 ,不少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必须作出严格的区分。“马克思的哲学”概念清晰 ,直指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主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包括马克思之外的思想家 ,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月一日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七一”讲话还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劲松 《学海》2002,(4):10-14
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出发 ,运用理论建构和实践建构的方法 ,对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丰富、完善都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紧密结合 ,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三个代表”思想以历史唯物论为基础 ,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关注 2 1世纪的世界发展趋势 ,紧密结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有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源泉。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专题化的表达方式和辐射式的逻辑构架 ,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