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元认知的认知学习对动态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龙  陶然  季光辉 《心理科学》2008,31(6):1343-1347
通过实证研究勾勒出符合动态特征的元认知理论框架,提出构成元认知的6个要素,分别归为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调控和元认知知识三个维度.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了元认知、认知学习和动态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基于元认知的认知学习对动态能力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英和  韩瑽瑽 《心理科学》2012,35(3):537-543
儿童元认知的研究是当前认知发展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陈英和等研究者在这个主题下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不断发展出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元认知测量的有效工具,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探讨了儿童青少年的元认知发展特点、元认知及其各子成分在一般认知、社会认知及具体学科领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元认知和一般认知能力的关系。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儿童元认知的发展规律及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法对城乡初中生进行元认知水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初中生元认知水平总体差异显著,农村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总体低于城市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2)城乡初中生在认知前元认知体验和认知中元认知知识维度上差异显著。认知前元认知知识、认知中元认知体验、认知后元认知知识、认知后元认知体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强教师和学生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程素萍 《心理科学》2002,25(3):377-378
元认知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来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通常被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尽管元认知术语使用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元认知实质的思想却渊源流长。纵观其历史演变,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与5大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志强 《心理科学》1999,22(1):85-87
1.前言1.1元认知及其研究最早提出元认知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 J.H)。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元认知知识是个体有关认知活动系统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察、控制和调节。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认知括动的解悟和反思,是自我意识在认知活动中的体现,是认知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元认知(metacognition)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元认知理论,试图对人的认知与学习过程作出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解释。在许多认知活动中元认知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口头信息交流、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语言习得、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和各种形式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等等。本文主要谈:在教学背景中,对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晴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08,31(2):319-324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5个班98名幼儿为被试,使用以表情为线索的社会知觉任务、经典的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测量了儿童的心理理论各成份,使用卡片分类、拼图任务测量了其元认知各个成份;同时,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语言分量表测量了语言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3~5岁幼儿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策略有较高的相关.(2)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份可以预测元认知各个方面的发展.( 3)在3~5岁幼儿心理理论两成份中,社会知觉成份与元认知知识关系密切;社会认知成份与元认知监控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元认知的策略知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周星辰  贺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473-2486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包含认知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元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开始得到关注。两者结合切入点包括元认知错觉(达克效应和自我中心偏见)在面部认知中的适用性, 以及面部认知现象(异族效应和熟悉度优势)在元认知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根据测量时间点和评估对象的选取而各有侧重。当前研究尚停留在元认知监测层面, 未来可扩展至面部认知的元认知控制、与机器学习结合等方向, 为理解面部认知提供新角度, 扩展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的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的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的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的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理解水平与元理解知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的理解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有效记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学生理解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理解水平高、低的内在特征和形成原因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元认知元理解理论的提出,使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元认知的有关理论认为,儿童元认知的发展水平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元认知的水平影响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探讨学生元理解的发展水平对于分析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和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者存在争议。本文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的含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2.
Two main theories about metacognition are reviewed, each of which claims to provide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while discrediting the other theory as inappropriate. The paper claims that in order to do justice to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metacognition, we must distinguish two levels of this capacity—each having a different structure, a different content and a different function within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t will be shown that each of the reviewed theories has been trying to explain only one of the two levels and that, consequentl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m can be dissolved. The paper characterizes the high-level as a rationalizing level where the subject uses concepts and theories to interpret her own behavior and the low-level as a controlling level where the subject exploits epistemic feelings to adjust her cognitive activities.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ree kin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evels.  相似文献   

13.
郑璞  郑友富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1,34(6):1428-143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近期研究发现,个体对于气候变化风险的元认知和其亲环境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来源、元认知确定性及元认知重要性四个维度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公众元认知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偏离、以分析系统为主导的风险认知来源、对气候变化后果确定性的低估以及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忽视都会抑制环境友好行为的发生,并指出了气候变化风险元认知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我监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监控理论是在元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自我监控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文回顾了自我监控的理论研究以及自我监控学习的应用研究,并提出了对自我监控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走神是一种将注意从当前主要任务转移到内部思维的认知现象,具有刺激独立、任务无关、主观自发等特点。其测量方法以主观报告法为主,同时也采用行为实验、电生理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本文重点回顾了走神的二分结构、负面结果和潜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走神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执行控制的关系角度,介绍了三个理论观点:执行资源假设、控制失败假设和资源控制假设。根据最新研究进展预测,未来对走神概念将会做更细致的区分,并考虑结合元认知监测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这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还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意识、元认知和注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Adaptive teaching is considered a cornerstone of effective literacy teaching.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is dynamic aspect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has found that given recent educational reform efforts implementing adaptive teaching during reading instruction has been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his study examined a yearlong inquiry of teacher adaptability during reading instruction across six classrooms in two school district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Guided by theorie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er metacognition, data analysis occurred in multiple phases to understand teacher adaptations and rationales for adaptations. Analysis yielded specific adaptations during reading instruction consistent with explicit instruction and rationales reflective of students’ instructional needs.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adaptiv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7.
Two samples of older and younger subjects were administered a series of memory tasks and questionnaires tapping their perceptions about their own memory functioning. As in previous research, memory performance was usually better in the younger than in the older sample. In contrast, perceptions about memory varied little as a function of age, and these subjective reports were not related to objective memory performances. These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theories that metacogn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performance declines with advancing age. If metacognition is implicated in age-related memory differences, it is some aspect of metacognition other than long-term beliefs about memory functioning (e. g. short-term perceptions that occur while attempting to perform memory tasks).  相似文献   

18.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在1976年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首先对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作了阐述,接着陈述了当前关于元认知的结构比较认可的两分法以及三分法,并提出了关于元认知结构的看法。然后对目前国内元认知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最后文章在分析过去研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元认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