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与《齐民要术》表有枝叶之异,而里则本根相连。二书在“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大农业观”、“农时观”、“科技兴农思想”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相通性,甚至可以说相通相同、一脉相连;然而由于成书年代的不同,在“商业思想”方面却有很大差异。《齐民要术》重农而富民强国的思想是直接受了齐文化深刻影响的。《管子》与《齐民要术》可谓广义齐文化园地里的双璧。二书的智慧都对当今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如同《管子》一样,《齐民要术》亟需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张越 《管子学刊》2009,(4):F0003-F0003
由临淄区齐文化研究社、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临淄区文化局、临淄区中小企业局合编,宋玉顺、左长城先生主编的《齐文化改革开放思想与实践》一书,最近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齐文化研究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越 《管子学刊》2010,(1):F0003-F0003
由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宣兆琦教授承担的,首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重点项目《图说齐文化》一书,于2010年1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的齐文化,系在传承东夷原始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经过西周,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地也是在20世纪开展考古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的文物资料,为齐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张光明先生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齐地长期从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多有所获,《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魏征等编撰的《群书治要》收录了《六韬》《管子》《晏子春秋》等多部齐文化名著篇章,精确地反映了齐文化的治国理念,如以人为本,强国富民;尊贤任能,除奸杜佞;废私立公,赏罚公正;居安思危,节欲禁奢等。唐太宗、魏征等君臣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而用于治国理政之中,经世致用的齐文化适应了"贞观之治"的需要,常被其借鉴治国论政。由此观之,齐文化治国理念对"贞观之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管子》书与齐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是齐文化?《管子》这本书与齐文化有什么关系?间亦涉及齐学。什么是齐文化?顾名思义,所谓齐文化就是先秦时期齐国所统辖的这块地方的文化、传统。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区域划分,学术界颇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把齐文化和燕文化放在一起,称之为燕齐文化。李学勤先生所著《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把当时中国境内划为  相似文献   

7.
《管子学刊》2010,(3):F0003-F0003
由孟鸿声先生编著完成的《齐地掌故》一书,于2010年5月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志民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院长宣兆琦教授对该书分别作序。这是鸿声先生继《齐文化与全球化》之后,又一齐文化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8.
管仲之谋向为史家所称道.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邀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平准书》)又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仲传》)在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齐桓公,运用管仲之谋,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于使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成为一度称霸于诸侯的一流强国.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并参之以其他文献,对管仲之谋加以研究,探讨其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龙国  百灵 《管子学刊》2005,(4):116-117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齐文化丛书·考古卷》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共分九个部分,前三部分从时代和地域方…  相似文献   

10.
《管子》书非管仲所著已成学界公论,但其具体著者和成书年代当前却无一致认识,同时《管子》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也存在着很大争议。笔者认为,《管子》为齐国稷下部分学者集体创作而成,其成书于战国晚期。《管子》的学派归属既非"齐法家",亦不是"道家黄老",而是先秦杂家。《管子》对于中国哲学、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体现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当代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德敏教授德敏,品学兼优,为人厚道,乐于助人,是改革开放以来稷下学与齐文化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管子学刊》的创始人之一。多年来致力于《管子》与齐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培养了一批青年研究人才,以致积劳成疾。  相似文献   

12.
功过格在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传播海外,在周边国家流传,越南的《功过格校编》就是功过格流传海外的具体表现之一。《功过格校编》一书兼纳中国明清时期多种类型的功过格文本和越南当地信仰活动文本,这两种文本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献价值,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将《功过格校编》的内容与中国相关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越南重新刊印的中国功过格具有鲜明的越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的思想资料。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在流传的是经过晋人郭象整理删定的三十三篇本,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发现《庄子》书中不完全是庄子的作品,就提出了《庄子》书中哪一部分出于庄子之手的问题。建国以来,这一问题的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任继愈认为研究庄子思想应以外杂篇为依据,而內七篇是后期庄学的思想,决非庄子所作,冯友兰认为“庄之所以为庄者”突出地表现在《消遥游》和《齐物论》这两篇  相似文献   

15.
集百家之言聚众口之说——《文物考古与齐文化研究》简介高宁《文物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是由淄博市博物馆馆长刘武军、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二位同志,为庆祝淄博市博物馆建馆20周年,而编纂的一部学术论文专集。此书是博物馆业务人员20年来科研成果的结集,是他...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部与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暨《齐文化丛书》座谈会”。10余位专家学者畅谈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齐文化丛书》出版的价值与意义。兹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7.
《易》作为姬周族所特有的卜筮类文献,在春秋时期仅在北方黄河流域流传,而未达南方长江流域。与此相反,《书》《诗》等义理类文献则多见于南方楚人的征引活动中。这反映出春秋时期以《书》《诗》为代表的义理类文献与以《易》为代表的卜筮技术类文献具有各自的流传特点,这一流传特点对后世的文献分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越 《管子学刊》2011,(2):129-F0003
由本刊主编于孔宝编审所著的《稷下学宫与齐文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教授,  相似文献   

19.
以博求专新意迭出──读《齐文化论稿》张玉书继主编的《齐文化概论》出版以后。王志民教授的又一本齐文化研究的专著《齐文化论稿》带着墨香、挟着新气,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本书由山东大学著名学者董治安先生作序,二十多万字,"对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的海正忠先生的《白话译注〈清真释疑〉》一书,将先贤金天柱所著的《清真释疑》一书加以点校、注释,既解决了广大读者阅读方面的困难,又填补了中国伊斯兰教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空白。古人曾云:“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著”,《清真释疑》一书在当时应运而生亦是如此。从人口上说,回族难以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相提并论,从文化上讲,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主要流传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之中,在整个社会中属于非主流文化。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