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很大,第一,孔子首先提出了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提升了绘画及其从业人员的地位,并在其后世的绘画理论中形成了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传统;第二,孔子美学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产生影响并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第三,孔子美学思想对传统绘画的章法、笔墨、色彩等技法理论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孔子认为绘画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属品说明其对绘画的独立性主体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2.
孔子、孟子和萄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经典,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和谐又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祭孔乐舞所体现的精神也正是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价值所在。本文从祭孔乐舞的歌辞、音乐和舞蹈入手,深入分析和挖掘祭孔乐舞所体现的儒家文化思想,对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形象塑造的艺术观念和形式手段,与特定的时代环境、民族文化及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伴随着时代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作用于历代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美学思想,影响到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生活。这种“塑造”缘于孔子思想与形象展示因素的特殊同构性、不同创作个体特殊观念与情感的形象化表述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决定了人们从“认识”到“表现”不可能只有某种单一或固定的理解与阐释。这种造型本身,隐含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因素,要求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力避将其绝对化的狭隘态度。除保持相对的历史原貌与文化渊源之外,还要包孕创作主体由此而生发出来的富有时代感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乐舞作为汉代当时审美文化的主流,逐渐形成了当时社会性的一种文化景观。汉代学者将乐舞的审美快感分为初境"乐人"、中境"乐治"、上境"乐天地"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境界,将儒家的乐舞美学思想加以完善,通过分析审美快感的本质与追溯审美快感的本源来分别阐述审美快感的层次与境界,从而建立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将其继承并不断的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美育思想引入到教育实践领域的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教育弟子立德成人,还包括教化百姓化德成俗。孔子的美学思想体系中心是围绕教育问题展开的,依据其人生哲学的阶段性特点,呈现出三重境界建构的理论形态。这三重境界依次追求并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学境,追求知性的练达之美;道境,追求道德的中和之美;游境,追求感性的超越之美。孔子美学思想的三重建构对当下的社会文教事业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乐舞结合礼、乐、舞于一体,融入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仁”的特色,其内容深厚而又哲理,追求和谐统一,表现了对天地、君主及礼制的庄重与崇敬。我们主要从美的本质角度分析了孔子乐舞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并从审美的艺术角度来分析孔子礼乐在音乐美角度、舞蹈美角度方面的审美特征。最后对孔子乐舞所蕴含历史悠久的文化精神,及其对之后的封建社会礼制等级的深远影响作出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7.
赵婧 《中国宗教》2023,(6):80-81
<正>道教乐舞是唐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道教乐舞兼收并蓄、融合众技,不但继承了汉代道教乐舞的神韵,同时还融入了当时胡乐胡舞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其艺术思想对后世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儒家道德之本原作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性、命二重建构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然而现实中,人们或突出性的道德规范义,或强调命的道德超越义,对其建立在道德规范义与道德超越义基础上的性、命二重建构理念缺乏领会。这容易导致任性与任命两种极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孔子原有思想的深刻含义。故全面、深入阐释孔子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孔子的思想是否具有体系、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等问题上各执己见 ,争论不已。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记载孔子思想的文本极易使人得出种种不同的诠释。为尽可能逼近和把握孔子思想的本义 ,笔者拟依据《论语》等经典 ,从其言行入手 ,进至文本所说的情景之中 ,并从其为学和思想演变的进程着眼 ,抓住若干系统阐述其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的关键语段 ,通过对其文本意义的剖析 ,来探讨孔子思想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全过程 ,揭示其晚年的思想真谛及其理论体系。一、孔子为学的历程孔子晚年自述 :“吾十有五而志…  相似文献   

10.
张文莲 《美与时代》2006,3(7):60-61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探讨设计领域中美学问题的一门应用美学,它把美学应运于生产技术领域,使美学与技术达到和谐统一。设计美学思想古已有之,但设计审美问题的真正提出即现代设计美学,是在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粗陋的机器产品日渐不满意,工业产品的审美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产生的;同时,无数美学先辈对之不倦研究,为现代设计美学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对老子和孔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对他们的比较研究还有一定的空白。从"道"与"仁","美"与"善","无为"与"仁政德治"三个方面对老子美学思想和孔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他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盛唐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既主动吸收改造佛教美学思想,又与儒家伦理美学思想和光同尘、对社会审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盛唐以后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嬗变提供了基于传统的内在动力。研究盛唐道教美学思想,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评价道教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地位,也有助于认识盛世思想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就是孔子针对人性的直接表述。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它以性与习相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接近的,只是因为习染不同而有了不同,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很大差别。孔子此说揭示出...  相似文献   

14.
"文质彬彬"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的重要美学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是针对人的修养,同时也是对人们着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当时服饰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强调服饰的"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现代服饰仍然遵循"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继续实现着传递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孔门弟子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孔子死后儒家的分化是先秦儒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填补孔子与孟子间一个世纪儒学发展的空白,而且对探讨孟子和荀子为什么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思想加以深化是有意义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孔门弟子发生思想分化,才有后来孟、荀从不同角度对孔子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邓承奇先生是一位勤奋的学者,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文艺美学方面的探索,已有数种著作问世。出于对孔子的敬慕之情,更出于对儒家美学的深刻理解,几经寒暑,又完成了专著《孔子与中国美学》(齐鲁书社1995年出版),这是孔子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孔子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的思想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每一重要方面。他对中国文化既深、且远、又广的影响,有目共睹。在世界范围内,孔子思想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民族认识,接受;可以预测,在未来,他的思想将随时代的推移而日渐发扬光大,继承这一笔丰厚的财富,将不仅仅是某一民族、某一…  相似文献   

17.
只有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我们才可以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孝”行之果。用今天的话说,“孝”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了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影响着人们所有的道德行为。这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结合时代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传统孝文化灌注新意,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 孔子的仁学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此后, 对仁的理解和阐释就成为历代儒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工作, 并由此展开了不同时期儒家学说的丰富内容。其中, 孟子对孔子的仁学作了最重要的阐释和发挥, 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这一以往只是零散地被涉及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以求对展现孟子在儒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有所裨益。一、以心性论仁仁无疑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 孔子以仁为基石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然而孔子论仁, 只是就事论事, 随问而答, 缺乏集中而…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研究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当代美学与批评形态的关系。关于"当代"的界定,本项目以"文化经济时代"或表述为"审美资本主义时期"为基本内涵。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至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历史时段。本项目主张能在纷繁复杂的美学观点和美学理论中努力找到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表述方式,从而为研究和思考美学与当代批评的关系、美学与社会发展变迁关系提供基础。本项目认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美学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重心和不同的研究思路,在不同的理论方法的视野中,"内容"和"形式"的范畴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理论界定。当代美学研究的特点是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去研究和把握,放到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去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研究提升到对当代社会的合理性以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这个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不仅研究审美价值的特殊性,而且研究和思考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与人性、与伦理价值的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学史是美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它已形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对各种美学思想、美学理论、美学流派、美学思潮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按照地域范围的不同,美学史既包括对世界美学思想历史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各国美学思想历史发展的研究.所谓"西方美学史",是相对于东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而言的,也是一种地域性的区分,一般包括欧洲各国、美国以及俄国美学思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