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惟贤法师说:母亲是最伟大的,母爱是最纯洁的,世间所有的母亲,应是人们共同的母亲,给予最困难母亲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对母恩的回报。光阴的脚步刚刚迈人本世纪的最后一年,重庆市綦江县就传来了令全国人民震惊的噩耗:1月4日傍晚6时48分,连接綦江县城东西城区的虹桥,因建筑质量低劣而整体垮塌,40人遇难,其中包括18名年轻的武警战士。不幸的消息传到了重庆和全国各地。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立刻牵动了海内外善良人们的心,重庆市佛教界的师父们和信众们的心情也显得格外沉重。1月8日,当得知已从河中打捞起死者36人时,…  相似文献   

2.
1 社会需求对科技的导向作用就整个社会而言,一切科学技术成果,都是人类为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而自觉创造出来的认识或实践的手段。人类对生存和健康的需求亦然。起初,人们对传染病束手无策,对“瘟疫”谈虎色变。后来人们发现,那些得了“瘟疫”而又幸免一死的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在“瘟疫”再次来临时得以幸免。是什么让那些人幸免“瘟疫”的迫害呢?怎样才能躲过这样的灾难而得以生存、保持健康呢?这种对生存和健康的需求,促使人们去研究。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原来免疫的动物或人体的血清中具有抵抗细菌毒素作用的物质。那么在…  相似文献   

3.
知耻者必胜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近乎勇”,说的是一个人知道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知错、认错然后改错,他就是真正的强者。然而生活中常常有着这么一种情形:错也知了,一度也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错事、“耻事”又往往冒了出来。个中的道理很简单:有“耻”给忘了,来日又出“耻”。这大概是人性所固有的一个弱点吧。这就需要人们“知耻”之外,还要“记耻”,这才能真正地消灭“耻”。中国古代有一则“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给吴王夫差后,每天卧着薪草,尝着苦胆,甚至是“抱冰握火”,让手下的人每天拿…  相似文献   

4.
<正>《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中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古人认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本善。然而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丑陋的、充满着恶意的,其善良都是伪装的,不真实的。可见,关于人性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至今尚未有结论。  相似文献   

5.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6.
试说慈悲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与灾难。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存在着灾难性的因素,它并非由一个公共领域的好坏来决定的。当人们处在痛苦与灾难之时,就会产生不幸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苦难环境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道德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这种现象所困惑:素来被认为是德才俱佳的人突然被发现在生活问题上不加检点,而一向被视作品行不端的人竟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种现象从来很难得到理解,人们的善良愿望总是倾向于“恶则无往不恶,善则先往不善”的道德评价心理。在思考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时,我就想到了道德人格的矛盾本性问题。 道德人格这一概念,是指由一定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所构成的主体人格。因为主体的道德观念必然要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而道德行为又必然要得到道德观念的指导,这种观念与行为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8.
英子 《思维与智慧》2005,(11):63-63
“如果谁要不喜欢你,那一定是你的过错”。在读一篇文章时,心灵与这句话相遇,心中顿然留驻它了,在生命和灵魂碰撞的一刹那有种强烈的震撼。此言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包涵着悠深;悠深中渗透着禅意。使人思绪飞扬联想起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让美好的心灵常驻心间,以善良和宽容来感染和影响别人,与人交往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9.
爱心漫溢的作家冰心曾说过:“漫漫人生路,善良在左,悲悯在右。”善是什么?伦理学上说:“善就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而悲悯,顾名思义,就是悲天悯人,是一种源于同情又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0.
“小人难养”。这是我国民间文化中道德审判原则的古老命题。 所谓“小人”,是指那些行为猥琐、心理阴暗,惯于用卑鄙伎俩坑人、害人、整人,而且脸皮厚、心胸窄、手段毒辣的庸俗之辈。这种人的存在,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其中包括许多为人们所称道的圣贤和君子;但这种存在,每每造成数不尽的灾难,使无数的平民百姓遭殃,使许多君子受不尽的委屈,更有甚者,能让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遭受巨大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布勒特·哈特在他的短篇小说扑克滩放逐的人们一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群靠着不体面方法谋生的人,或是不顾死活的赌徒奥克赫斯特先生,或是为人所不齿的“席浦顿妈妈”,他们不光彩的职业和败坏的行为是“道德气息浓厚”的扑克滩人们所不能忍受的,在去往山第州的路上,他们与单纯善良的汤姆和萍妮相遇,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扼杀了每个人生存的机会,但是天真善良的汤姆和萍妮感染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本该出现的埋怨、咒骂化为了彼此之间的关心与爱护。  相似文献   

12.
论道家和道教的人性观姜生“人性”乃是人类所具有的区别于动物之性的基本特征。人性问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而善恶问题则是人性观中第一性、核心性的问题。因而早在先秦诸子中,中国皙学家们已对这一问题多有论述。孔子之言人性,不以善恶论,而以“性相近...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某单位的汽车不幸轧死了一家的小孩。那时虽讲究经济赔偿,但从“阶级感情”观点出发,也得想法抚慰死者家属。偏巧派去的人是个惯会讲“八股”口号的人,他对死者父亲说:“这点苦对咱贫下中农又算得了啥?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展望未来,你一定能够挺直了胸膛!”对方难过了半天,最后讲道:“说啥呢?想想过去,咱有个儿子;看看现在,孩子没了;展望未来……”他哽咽地抹着泪说:“还不是个绝户?过去·现在·未来@江五振  相似文献   

14.
净化宗教     
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人性、女性、母性与神性》,我把这“四个性”放在一起,无非是要指出来,按照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这“四个性”不是互相对抗的、互相矛盾的,而是相通的。我感觉到在我们的人性里面有很多的真,有很多的善,有很多的美,也有很多的爱,我们基督教的信仰不应当否定人性,也不应当否定女性、母性。像我们中国从古代传下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觉得这是中国历代所传下来的最美好的、最精彩的内容,因为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变成个好的人,这个是很自然的天性。而“法轮功”不…  相似文献   

15.
宁心 《天风》1995,(1):30-31
当联合国总部大厦在纽约东河河畔奠基时,人们把《圣经》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把它深埋于基穴中,作为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基础。这一举动代表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圣经是和平的基础,什么时候人们遵守了圣经教训,就有平安喜乐,就能与人和睦,世界就有和平。什么时候人们违背了圣经教训,所临到的就是不幸、灾难与战争。 基督教信仰素以仁爱和平著称,我们所信的神是赐平安的神(耶29:11)。  相似文献   

16.
“信仰”指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诸多领域均存在精神本质内涵而体现生活价值的泛泛。“天主教”,她有着渊源悠长的历史,包容着世界广域亿万信徒。人们为何对她有强烈信仰精神值?她为何拥有如此之多的覆盖面积?其要点因素是:她指导人们怎么样认识人生本质奥蕴,怎样以信仰主导生活,天主十诫等教理教义所确立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以耶稣基督荣主益人的宗旨,阐发了人的价值,人的规范,人生意义,诸多道德领域层面以及人类主体性方面的祈盼与宏扬,教导人们延续性反省人生的缺陷,促发人性淳化的完满性。努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读经:“天主造人原很正直,但人却发明了许多诡计”。(训七,29)从这段经文可说明,天主所造的人原是美好的,但后来变坏了。为什么会变坏了呢?《创世纪》清楚地告知我们,这是由于原罪的影响,人性遭到破坏,孕育了罪恶的倾向。  原罪对人性的破坏程度究竟有多大,历来说法不一。白拉奇认为原罪没有遗害后代的人类,原罪对人类只是一种影响,原祖亚当、厄娃违命犯罪,后代子孙便效尤作恶。而马丁·路得则主张原罪完全破坏了人性,人生性是恶,无可挽救。  关于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不仅在基督宗教内有争论,就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亦有…  相似文献   

18.
美丽善良的劳拉是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杰拉德在一家地理杂志社工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不幸的是,当劳拉怀上孩子刚四个月时,杰拉德在一次惨烈的车祸中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19.
灾难,是可怕可憎的恶魔,人们恨不能躲其远远的。可这大干世界里,竟会有人敲锣打鼓感恩戴德地去为带来灾难的“杀手”高高树立纪念丰碑,并且是真心实意的——  相似文献   

20.
世人皆向往人生过得宁静、平安、富裕而其乐融融,也都想保持稳重儒雅而得体,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人生道路上,总是会有大小不等的坎坷、灾难和不顺心的事前来问津,有时甚至使人身处绝境,处此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乱了方寸,自卑、忧郁、失望一齐向你袭来,甚或逼得人们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穆斯林应该怎样对付和驾驭这些烦心事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真主对人们的考险。真主说:“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2:155)这就是说,当我们面对各种磨难的考验时只有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