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一个“从不希望为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 人们却为他树起座座心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十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十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3.
一、懵懂中感觉“鬼”。 我出生在大别山下一个山村里。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在夏夜乘凉时,听故事是我的乐趣。记得六岁时,第一次听“鬼”的故事,是隔壁王大爷讲的,他说一次在夏夜他路过我们的村头时,听见村头的小河里有些东西在啪啪的击水声,他大声吆喝,那些东西“呼呼”地跑了,一会儿就消失了,那时我听罢觉得毛骨悚然;不久乘凉时,后院的宋老爹讲“鬼火”一事,说是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到处飘,并且当时他一边讲,一边手指着面前的大山上一闪一闪的光说,那就是的;随着听故事的内容增多。“鬼”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村前的小河逮鱼,一不小心栽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4.
"以易释史"——邵雍咏史诗的一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刚 《周易研究》2007,(1):64-68
邵雍是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他的咏史诗则是他文史哲研究领域交叉的产物,他的咏史诗表现出了“以易释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履霜冰至”与“否极泰来”的思想,“恩患防豫”与“知几如神”的思想,“顺动致豫”与“吉凶由人”的思想和“各行其位”与“时行时止”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这是研究他的思想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近日,自诩为“神算”算命兼看相的裘某,在嵊州市剡堤摆摊看相时,被一男一女两个骗子以介绍婚姻为名骗走了一大笔钱。当日上午,该市崇仁镇的裘某在剡堤南端“设摊”给人算命看相。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找上了他,要求给他看看相。裘某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番后,告诉他不久一定会发大财,运气就在眼前,说得那中年男子“心花怒放”。中年男子自称是杭州人,妹妹珍珍前年丧偶,经人介绍欲与在嵊州打工的杭州人结婚,故而特地陪妹妹来到三江城建筑工地找那杭州人,已经找了3天却找不到人,现在暂住在三江城一家旅店里,决定再找找看,如果真的找不到只好…  相似文献   

6.
李凇 《中国道教》1995,(3):46-48
姚伯多造像碑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道教造像碑,它作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现藏陕西耀县博物馆,和药王山其它石刻一起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的资料已两度发表,第一次是1965年的《考古》杂志,刊有“耀县石刻文字略志”,介绍得很简略。第二次是1987年的《考古与文物》杂志,刊有“  相似文献   

7.
吞钉子、吃石头、咽玻璃……他曾是闻名 全国的“吞钉大师”。当某一天医生从他胃里一次性取出162颗长铁钉时,笼罩在 他身上的神秘光环随之消散……走过了那段恍若梦境的岁 月,他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8.
1998年 7月 ,在修筑老君广场西侧公路地基之时 ,推土机在施工现场推出一块石碑。碑长 1 8米、宽 1米、厚 0 2米。为万历四十六年 ,句容县知县罗廷光与“华阳洞灵官”周友诃共同竖立。碑中详尽地记载了茅山“华阳洞灵官”一职的选授过程 ,以及其相关的职能。华阳洞灵官的设立据《茅山志》记载 ,“华阳洞灵官”一职是在明洪武十六年 (公元 13 84年 )六月设立。在此之前 ,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并称三大符宗坛 ,皆由天师府统领。茅山道教由上清派宗师管理。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明教”取得了天下 ,所以他深知宗教的影响力 ,在他取得政权之后 ,…  相似文献   

9.
“大气功师”简历 “大气功师”本名叫张宏堡,他于1954年1月5日生于哈尔滨。在成为“大气功师”之前,本也无甚特别之处,曾是黑河某金矿的一个干部,1985年到北京钢铁学院(现称北京科技大学)进修时,正赶上中国流行气功、气功大师满天飞的时候,于是,早就想在北京立足的张宏堡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在匆匆地学了一些气功方法之后,自己也编造了一套“中华养生益智功”功法,宣布自己“出山”,于1987年开始在北京各高校及国家机关、科研单位等进行教授气功活动。 与众多气功大师不同的是,张宏堡是一个精明的人,他的目的并非是靠气功发个财什么的,他有许  相似文献   

10.
史少博 《管子学刊》2006,(1):112-115
朱熹强调后天的努力对个体人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性,故而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但是不可否认朱熹在探讨个体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时,认为“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薄之异”,认为人的道德和出生时的“禀气”有关,具有先在性,具有先天的因素。他从“禀五行之气”与“五常”、“禀气与人的善恶的先在性、用“禀气”论证人道德根性上的差异的先在性三个方面,用“禀气”说明了人的道德先在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明确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问题,但其所谓“重建”是建立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范畴和原理的误解之上的。例如,在他那里,历史唯物主义的“斯大林模式”与“马克思经典”常常混为一谈。同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工作,也是完全服从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替代模式———“交往行为理论”的需要的,因此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所持的思想态度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本文所提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绝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施行一番“解构”,以一套理论上的替代模式去试图“超越”历史唯物主义,而是针…  相似文献   

12.
在五台山显通寺座西向东的山门内,左右两边屹立着两通青兰色的龙虎碑。石碑,上无碑额,下有方形碑跌,碑身上分别镌泐着“龙”、“虎”二字“龙”“虎”二草,起笔有结,落笔有起,筋节分明,气脉绵亘,藏有龙腾虎跃之势。宇模豫章笔体,苍劲郁拔,淋漓酣畅,法意相彰,是一对海内罕见的珍贵草书。因此至五台山旅游观光者,无不到此观赏一顿,评赞一番。那么,此碑是何人、何时写的?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她执握朝柄的五十年中,始终与泰山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在泰山的“鸳鸯碑”,便是与则天女皇有着重要关系的一件盛唐文物。鸳鸯碑原立于泰山著名道观岱岳观(今存岱庙),“双石并立,覆以束盖”,故名鸳鸯碑。碑上刻有唐代...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碑学兴起,重碑抑帖风气盛行,阮元、包世臣等人便是“北碑”的首批拥趸者,后康有为等人将“尊碑”风潮推至顶峰,“魏碑”一词便是源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正式提及,并有“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之说,对于北朝碑刻书法极为推崇。本文以冀中南地区碑刻为基础,探析“魏碑体”兴盛时期,相邻的冀州地区书风与其是否完全一脉相承,亦或是在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冀中南地区该时期碑刻书体以隶书和楷书两种为主,  相似文献   

15.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16.
近日再读诗篇23篇时,我的心经历了强烈的震撼,特别是第5节——“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这句话让我大得安慰,也让我惭愧不已。这句话是作者大卫的心灵独白,是他在困苦当中发出的感恩与赞美。他承  相似文献   

17.
唐李华所撰《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自古即被误读.本文从“玄素是否曾驻锡径山”,“李华撰碑的时段地望”和“李华亲近的到底是谁”等问题着手,考证了《鹤林碑》中所提的牛头“七世说”的原意,以后又怎样变化为“六祖说”的过程,从而探索了《鹤林碑》撰写目的和意义,确立了“牛头祖统说”出自径山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王明生 《学海》2006,3(3):62-68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不同的提法。毛泽东反对“毛泽东主义”的提法,认同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建国以后对是否要继续坚持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多次提出不同意见。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党的八大在进行党章修改时没有再提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始终认为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个人的思想,而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读"南诏德化碑"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云南大理太和城之《南诏德化碑》,早载入《云南通志》,继收入《金石萃编》,复补正于《八琼室金石补正》,孙太初先生更作《南诏德化碑笺证》,详审史部。 碑文所云,以儒家忠孝义礼,贯穿始终。然而,究其宗教内涵,犹有未尽。笔者浅陋,令将所识,述之如下。 碑云:阁罗凤“始乎王在储府,道隆三善;住即重离,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宇人之术……”。则知阁罗凤作王储之时,即已信仰佛教。“道隆三善”。“三善”者,三善道也。依佛教六道轮回之说,人作善举,可转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谓三善道。如作恶业,则转生…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虽然以“生存哲学家”自许,但他的“生存哲学”至今人们依然见仁见智,毁誉不一。不过,他应该感到慰藉的是:他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轴心时期”的史学范畴,却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至今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雅斯贝尔斯的所谓“轴心时期”,意指的大约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