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的研究上,梁启超最早于1904年撰写了《墨子之论理学》一文,试图用西方传统逻辑的观点概要介绍了《墨经》中的逻辑思想。1922年,作为我国第一本中国逻辑史专著、胡适的英文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在国内出版,也肯定了《墨经》六篇中有重要的逻辑推理学说。自此以后,《墨经》逻辑就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几乎所有涉及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通史或段史著作都把墨经逻辑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重点和主要代表,对墨经逻辑思想的发掘也越来越丰富。解放后还先后出版了四本墨经逻辑的专著,而且都把墨经逻辑描述为一个相当完整、相当科学的理论体系,称之为“墨经逻辑学”或  相似文献   

2.
徐纪亮先生主编、汝信先生作序的10卷本《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该社继80年代出版了8卷本《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和2卷《续编》后,出版的又一套大型当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专著。此书对当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评介。其中包括: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道德哲学、逻辑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人文哲学和社会哲学等10个大派。而每一个派别中,又挑选10名左右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分别对他们的生平和著作、学术观点和学术影响进行了翔…  相似文献   

3.
杨百顺同志的专著《西方逻辑史》(以下简称《史》),于1984年3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重印。《史》是我国较早的关于西方逻辑史的著作之一,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罗由沛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发表了一篇充满溢美之辞的书评,在读者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从方法论角度,就《史》中几个主要问题谈些不同意见,就教于杨百顺同志。  相似文献   

4.
三联书店编辑的《逻辑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目前已出版的有《名理探》、《穆勒名学》、《辨学》、《名学浅说》、《论理学纲要》、《新论理学》、《名学纲要》、《逻辑》、《逻辑指要》和《逻辑史选译》共十本书。这套丛刊所选印的,是中国历来出版的比较重要的和有影响的形式逻辑科学的译本和著作,此外还选译了过去没有翻译过的外国的逻辑史的著作。就已出版的《丛刊》来说,大体包括了从明末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古书出版迟缓,中国逻辑史的资料尤为缺乏的情况,为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根据杨芾荪教授的建议,决定编辑出版《中国逻辑史料选》该《史料选》所面向的对象是以从事中国逻辑史、哲学史和其它方面的逻辑教学、科研工作者为主,兼顾到大专院校哲学系和中文系的学生以及部分中学教师。选编的内容是以大家认识比较一致的以有关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逻辑思维的形式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末木刚博以研究东西方比较逻辑学著称。末木的专著《东方合理思想》对比探索了中国、印度和西方的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该书中国部分特设专题论述《易经》逻辑。末木认为,《易经》逻辑是中国与形式逻辑并行的另一种独特逻辑(指辩证逻辑)的代表。末木用符号逻辑工具对《易经》逻辑加以分析,指出《易经》逻辑是一种函项关系论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末木评述了《易经》逻辑与印度、西方思想的异同,肯定了《易经》逻辑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据《东方合理思想》一书简介作者思想梗概。一、阴阳的2项组合《易经》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凭借阴阳的2项组合来加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宋文坚教授的专著《西方形式逻辑史》,于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阐述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写起,全面介绍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近代逻辑和现代逻辑.与我国现有的几部关于西方逻辑史的著作相比较,本书有以下一些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名理探》之《五公卷之一》中对逻辑之名称、内容、地位、内部划分等的讨论为对象,对照了其蓝本科因布拉亚里士多德逻辑注疏,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分析了《名理探》中关于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论述,由此而发也指出关于逻辑学之界定的思索也是一个省思中国古代逻辑是否能与西方逻辑汇通的这个基础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泽洪同志编著的《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一书,于1991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逻辑学家们的逻辑与语言研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然而,语言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在西方,语言逻辑已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近廿多年来,许多逻辑学的专家、学者也在语言逻辑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就是这方面的成果之一。该书的特点是不囿于成说,颇有新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限于运用现代逻辑的理论来研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使自然语言的表达精确化。而是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逻辑史界在完成大型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和《中国逻辑史》(五卷本)以后,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逻史研究水平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要提高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水平,就应该扩大对古代政治、哲学、语言等其它方面的研究范围,逻辑史就应该是中国古汉语的语义学史。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搞好古文经典的校释,准确理解古文经典的原意,自然是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水平的基础,但提高现代逻辑科学(这里也包括正确的传统逻辑知识——下同)的水平,学会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加强科学的对比研究,乃是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水平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我国对古代逻辑的自觉研究始于半个多世纪前的章太炎和梁启超,章太炎写有《原名》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八十年代初,即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伊始,就开展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的讨论,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十几年过去,中国逻辑史研究工作者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底色,对中国逻辑史进行了专题、段代、全史的描绘,无论淡妆还是浓抹,中国逻辑史的面貌,总算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展示。就象人类学家们孜孜以求人类究竟起源于几个种类的答案一样,文化史专家们也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而苦苦探索着这两种文化的形成机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中国逻辑史研究工作者,也应该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对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包括推理形式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它的形成机制和独特的形式结构。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可能通过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同异,将中国逻辑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名"的所指,以满足治国的要求。其"用名"思想是对圣人、君子之辩说的考量,形成荀子心学的论证体系。不过,《荀子·正名》将"正人心"的要求放大到一般的正名原则,又体现出先秦逻辑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谓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均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叶秀山先生的《思·史·诗》正是研究人本主义思潮中的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演化逻辑的一部力作。该书副题为“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既为“研究”,则不同于一般的介绍,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一、《思·史·诗》在考查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时,十分注意同西方哲学史的研究相结合。研究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割断历  相似文献   

15.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7期发表了孙中原教授题为“中国逻辑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孙文”)。文章讨论了几个与中国逻辑史研究有关的问题。对于孙文中的观点 ,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冒昧地发表出来 ,敬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批评指正。一、中国古代逻辑是否存在。孙文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逻辑是存在的。科学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有中国古代逻辑史 ,才能有对其进行研究的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没有中国古代逻辑 ,也不会有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该方向的科研选题和学位授予等都失去根据。”从这段论述看 ,是因为不…  相似文献   

16.
末木刚博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大学教授。专攻逻辑学和比较思想。以广义逻辑学(包括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探索东西方逻辑的比较和贯通。主要研究成果有《东方合理思想》、《逻辑学的历史》、《因明的谬误论》、《东方逻辑和西方逻辑》。今据《东方合理思想》一书简介作者思想梗概。作者称自己原来主要研究西方学术,但到近50岁,“思慕东方之心愈益迫切”,虽然感到“为时已晚”,但“喜好东方古典的亲情却与日俱增”。“因东方是我们的乡里,自然有从自己乡里的历史和精神中吸取营养的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对中西逻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代表。他翻译的《穆勒名学》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有关西方归纳逻辑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早向我国全面介绍西方传统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他的另一本逻辑译著《名学浅说》对在我国普及西方传统逻辑有重要作用。严复在对《穆勒名学》所加的按语中,对《名学浅说》的“更易”以及其它论著中,表述了关于正名的思想。本文将就严复的这一思想及其特点作些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严复的逻辑思想,以及西方逻辑思想的输入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山大学黄春生同志著的《<资本论>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同一性》一书,最近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对列宁提出的“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作者在对哲学系和经济系的研究生多次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据了解,关于这一专题的专著在国内迄今仍未出版过。作者力图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和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逻辑史研究 ,是近百年来兴起的新事物。经几代学者努力 ,已获得丰硕成果 ,今天的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在中国学术和教育领域占有一定地位 ,引起海内外学者关注。持续百年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近年涌现以更新、转换方法为标记的回顾、反思和再认识潮流 ,并伴生诸多尖锐问题。正确反思过去 ,分析当前问题 ,有助于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一、中国古代逻辑是否存在。崔清田主编《名学与辩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 997年版 )“后记”说 :“《名学与辩学》是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名学与辩学》被作为中国逻辑史…  相似文献   

20.
新近拜读了由孙煜、苑玉成主编的《新编逻辑教程》,颇受启发,感到此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课主要讲甚至只讲传统逻辑。而随着对传统逻辑的深入研究和对现代逻辑的介绍与研究,逻辑学工作者认识到,传统逻辑的内容比较陈旧贫乏,知识体系老化,明显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