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创立是对传统哲学展开的一次整体性的批判,是以文化哲学的方式解答康德的哲学问题,构建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这一哲学以符号功能为核心概念,把人的文化创造活动、意义的表达作为哲学的最高存在,在此基础上改造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实现了哲学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向.与其他的文化哲学家相比,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根本特点是:理性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1 从哲学发展史上看,历史的主体、客体范畴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但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哲学”既没有对历史的主体、客体范畴作出过科学的规定,更没有科学地说明历史主客体之间的真实关系。在历史的主客体问题上,先前的思想家们不是象法国唯物主义者那样,沿着“自然主义”的轨道滑向历史唯心主义泥坑,就是象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们那样,沿着“理性主义”的轨道滑进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失足的原因何在呢?当法国唯物主义者认定“环境创造人”的时候,不能说他们缺乏唯物主义味道。但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困惑,使他们又引出了“人创造环境”的命题。于是,在历史主客体问题上,他们始终跳不出这种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那么,他们为何跳不出这种逻辑怪圈呢?不懂得历史辩证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但更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克罗地亚的哲学,主要是受尼采、赫尔巴特和经院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非理性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家巴扎拉(Albert Bazala)。这个时期的斯洛文尼亚的哲学也几乎沒有摆脫外国哲学家们的影响。1918年后,在南斯拉夫王国的哲学中,除了非理性主义之外,还可以看到柏格森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但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被马克思所吸引。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有共产党的领袖和科学哲学家马尔科维奇(Sima Markovic)和克罗地亚的音乐家武奇科维奇(Vojislav Vuckovic)。贝尔格莱德的超现实主义小组曾试图对马克  相似文献   

4.
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契先生是受人敬仰的一位学者,是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无价值、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二重性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价值即智慧与知识的关系等问题,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哲人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认识的总结者。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尤为关注,他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学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瓦耶斯 (JeanCavaill埁s,1 90 3— 1 94 4)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依靠历史方法批判了数学基础问题上的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 ,进而把数学看作一种自主的、不可预见但又必然生成变化的。他在思考数学基础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哲学 ,用来反对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卡瓦耶斯的重要性在于他为巴歇拉尔、康吉莱姆、列维 -斯特劳斯和福柯等人提供了反意识哲学的思想养料 ,在于他在结构主义者们和福柯宣告主体死亡之前就提出一种反主体哲学和反意识哲学的概念哲学 ,从而导引了以后几十年法国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不可或缺性论证”与反实在论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20世纪初的数学哲学研究侧重于探讨数学基础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等数学基础流派。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学基础问题不再困扰数学家们,哲学家们也开始转向关注经典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这包括探讨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在字面意义上存在,数学定理是否为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我们如何能够获得、确证经典数学的知识,以及数学为何可应用等等。这些哲学问题其实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本体论问题,以及自17、18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认识论问题,在数学领域的反…  相似文献   

7.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洪晓楠 《学海》2008,(2):93-98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从形式的合理性过渡到非形式的合理性;从严格的预设主义跳到了极端的相对主义;从理性主义跳到了非理性主义;从对科学内部合理性的寻求跳到将科学内部合理性与科学外部非理性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对科学合理性的哲学分析走向对科学合理性的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哲学的分析.由此,科学就溢出了"纯粹的科学"的范围走向了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作为一种实践的科学、作为一种能够进行社会学分析、政治学分析和文化哲学分析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研究着重点说,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孜孜探求世界的本原、始基时,他们是在从事一种本体论的研究;而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它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诸如主体是否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如何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等问题。自弗雷格等人开始,现代西方哲学又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理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分离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在哲学理论上则表现为:或者是着眼于纯粹理智的、逻辑的、客观的分析(认知),把人生价值问题从哲学的视野中清除出去,这是科学哲学和绝大多数分析哲学之所为;或者是一味地凸显主观的价值,以对抗来自存在方面(自然的和社会的)的种种限制,这是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哲学之所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认识自己"本是写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自从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带到了人间,它就成为哲学对于人生提出的最高课题。但人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概念,而是一个无限开放、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概念。人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创造、自由生成。人自始至终都在扩展自己的生命,并无始无终地创造着生命的意义。自我创造是永远的,认识自我因此也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正在崛起中的六种西方哲学思潮范燕宁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些原有流派继续发展,但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哲学思潮、流派迅速崛起,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又叫合理性哲学,最近十几年来在欧洲大陆和英美国家广泛流行,已成为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中的一个新热点。目前西方各国哲学出版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有进一步发展之趋势,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中讨论更为热烈。合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试图扬弃传统理性的产物,也是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渗透、接近的产物。它起源于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抨击,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危机的哲学反思。本世纪前50年,“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会聚点奔去,”并最初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特点。柏格森、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以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形式,确定了哲学合理性的界限。60—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崛起,波普尔、库恩、拉卡  相似文献   

14.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到分析哲学再到解构主义,哲学家们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总是受到由内在性和超越性分裂而形成的结构的制约。拉吕埃勒将这种结构称为"哲学决定",哲学决定的二元划分直接导致了哲学对元一(One)或实在(Real)的独断和遮蔽。二是元一在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非哲学"认为存在(Being)与元一不可混淆,元一先于存在,元一是彻底的内在性,因此不能把元一简化为存在。拉吕埃勒认为"非哲学"既不是元哲学、哲学,也不是反哲学,而是"第一科学",因为它是对元一的科学的认识。在"非哲学"看来,不仅原有的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哲学与宗教、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对元一的局部、片面和不科学的解释,唯有"非哲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法国哲学家梅纳·德·比朗的哲学是一种既非经验论,也非先验论的所谓的先验经验论,他试图以他的哲学思考,来为整个科学乃至神学奠定真实的基础.我们通过梳理和探讨他为我们找到的哲学源点,即作为原初事实的意识,或者说机体性效力(身体)和超机体的力量(意识)的互构性存在关系的思想,来初步介绍他相比于近代许多哲学家而言的非常独特的哲学道路(比如他开创性地把身体置于一个最为原初的理论地位的有趣思想),并试图指出他的哲学与法国现象学之间可能存在着的一些关联.  相似文献   

16.
王皖强 《学海》2001,(2):108-114
斯克拉顿的政治哲学深受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斯克拉顿对权威、秩序、传统、财产、制度等保守主义核心理论预设的阐述和强调,继承了柏克以来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抨击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把怀疑主义的传统保守主义带入现代.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中近来的发展使人认为,把一种新方法、即新实证主义的操作方法运用于被认为是哲学的命题和问题,就可以达到哲学家们长期以来追求的那种一致和进步。这种方法解决了大部分传统的哲学问题,因为它揭示出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或者逻辑上没有意义的。虽然我相信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即使不是对哲学家、至少也是对社会有益的方法),但我不相信借助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许多启发,除非它还试图说明为什么哲学家和其他一些人过去和现在始终坚持提出这些问题。诚然,  相似文献   

18.
论存在主义     
P.富尔基埃(Paul Faulquie)所著《论存在主义》一书,系统地、通俗地介绍了存在主义哲学。作者认为,同哲学传统彻底的决裂是整个存在主义的标志。在十九世纪以前,古典哲学始终把本质放在首位,而存在主义是一种肯定存在至上的理论。存在是与本质相对而言的,所以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里,介绍了本质论哲学,即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神学本质主义;亚里士多德、托马斯和科学主义的概念本质论;胡塞尔的现象本质论。接着,作者以比较大的篇幅,在第二部分里,陈述了存在主义哲学。作者认为,“有多少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尽管这样,存在主义各派仍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一般把“存在”理解为人的个人存在,只有人才具有存在,物并不具有存在,而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性,能不能把存在变成现实,取决于人自己。存在主义者认为真正存在的只有这样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自己,他自己创造自己,他是自己的创造。作者大体把存在主义分为两大类:以萨特尔等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和克尔凯郭尔、G.马塞尔、雅斯贝尔斯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也谈到了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存在哲学。作者还认为,在整个存在主义运动中,有一些哲学家,他们巧妙地把本质与存在这样两个对立的命题综合在一起,在第三部分里,提到了拉韦尔(Lavelle)和居斯多夫(Gusdorf),他们一方面承认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但当他们与本质论取得一致时,又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人的本质,作者把这一派哲学家称为本质论存在主义。作者在最后的结论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轰动一时的存在主义当今已不时髦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主义极大地改变了哲学气氛,存在主义已为人们所接受,现在西方的知识分子已或多或少地成为存在主义者了。下面是本书的引言和第二部分(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章——存在主义总述——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改造和重建.他力克传统哲学过分专业化和狭隘化的弊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解蔽",揭露传统哲学在理性的面目下为传统信念和习惯精神辩护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哲学的本质应当是人文的而非科学的,哲学应当把自己扩展到文化范畴;哲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沟通机构,其沟通的途径是文化价值批评;哲学的最终目的是好的价值与生活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杜威实际上构建了一种文化哲学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本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最高形态,同时暴露出严重问题。对此,马克思没有采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等)仅仅改变“本体论哲学”的某种理论形态的做法,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基本思想原则和思维方式,使哲学找回了具有双重生命本性的现实的人和由人参与开拓的现实生活世界。即使如此,也不宜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