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雷 《天风》2018,(1):18-19
我们要切实关注教会健康成长,本着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灵德素质今天人们常常用'吃饼得饱'一词来形容那些信仰根基肤浅、贪图今世利益和肉体享受的基督徒。一、如何看待信徒'吃饼得饱'现象(一)就初信者而言,'吃饼得饱'现象难以避免很多基督徒在信主之初都曾是吃饼得饱者,不过,随着信主时间的增长和信仰经历的增加,有一部分人的信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金微 《天风》2005,(3):37-37
天风编辑部: 我们这里的几位退休多年的老牧人,每月仅300元的生活补助费,经济相当拮据。有些爱主的信徒在逢年过节时,送一些礼物,聊表心意。但也有人说,当年在工场侍奉主,得工价是应该的,现在不为主做工了,管啥?我们堂会执事分文不取。更有些信徒说,牧人是首先应该背十字架,走人生的窄门窄路,受苦是为了将来得冠冕。 我反复思考,老牧人穷困潦倒是应该的吗?到底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3.
葡萄与人生     
假如人生就是吃一串有酸有甜的葡萄,那么,有怎样的吃法,就应有怎样的人生。好象钱钟书先生说过:世上有一种人喜欢先吃酸的,然后揣着美好的希望再吃甜的;另有一种人喜欢先吃甜的,然后怀着美好的回忆再去吃酸的。据说第一种吃法较古典,现代人偏爱第二种吃法——挥霍...  相似文献   

4.
郭克光 《天风》2008,(1):5-7
如果我们厌烦教会生活,不聚会或少聚会.不爱读圣经.不爱听道,爱听闲话,不愿为主教会作工.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翼砸得着神的恩赐作神的儿女,还不是神家重的人--要快快到主这里来,求主怜悯,加恩加力给我们,赐给我们爱主的心,我们也与主同得荣耀,与众圣徒同得奖赏.  相似文献   

5.
张合安 《天风》2004,(11):6-8
爱能使我们从别人的需要中看清自己的责任,爱能使我们甘心顺服主的话并乐意接受主的托付。面对时代,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有否看见自已的责任?我拿什么给他们吃呢?我们有否清楚自己所有的太少?我们是蒙神拣选的人,神把传福音的使命托付给我们,神爱世人,我们也要把目光转向世人,而不是单单信主的人--  相似文献   

6.
彭新评 《天风》2004,(4):21-21
只要我们心中有主、心中有爱,平安就会永驻我们的心间。 只要我们心中有平安,喜乐就会常伴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平安是爱,平安是福,平安是快乐,平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平安的心是接纳喜乐的大门,不管是人生的峰  相似文献   

7.
疼爱的层次     
爱如一块磁石,离得越近,磁力越强,爱得越浓。父母的爱是磁场的核心,他们的疼爱最为真挚,但也最有责任。这种爱是逃不过、避不了的。不因为你的顺从或淘气,聪明或愚钝而改变。这种爱有时让人像掉进了蜜罐里,甜得发腻,但决不会像掉进冰窟窿里,冷得刺骨。  相似文献   

8.
晨星明亮     
主是明亮的晨星,照明我们迷惘的双眼,主用钉痕的双手,拨动我们感恩的心弦。‘匀多少个黎明和夜晚,我们跪在主前倾诉对主的敬拜和依恋。多少回雨雪风霜侵凌摧残,我们仰望交托求主施恩垂怜。主的慈爱铺满人生苦旅,主的话语引导我们来到青草溪水边。有主相伴我们一无挂虑,与主同行我们信心十足。没有沟坎不能跨越,没有险峰不能登攀。了了协尸﹄/、扩神爱浩荡,催促我们脚步加快,主恩丰盈,激励我们眼界放宽。禾场耕耘,把天国的福音传遍四海,灵程奔波,将上帝的慈爱撒满人间。神爱永存,馨香长漫。我们发白无悔,一生奉献!晨星明亮@…  相似文献   

9.
郑淑聪 《天风》2003,(4):10-11
主耶稣曾在钉十字架的前夕,与信徒同吃逾越节的筵席。逾越节的筵席是纪念神对以色列民救赎的大爱,在此,主以命以血向新约信众立了新约,所以主的兄弟犹大称它爱筵。在这筵席上,主耶稣的心,极其伤痛,因为在这样一个严肃神圣的爱筵上,竟出现一个叛徒加略人犹大。正如船行在大海中,遇着了礁石一样地危险可怕。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呼召     
主呼召我们跟从他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跟从主?有人说,为的是病得医治;有人说,为的是福气多多;有人说,为的是今生有平安,来世得永生……这个老话题促使我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停地思考.中国近代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见《金陵神学志》第2 7期、34期)我们基督徒应记得当今时代主在我们身上所寄托的嘱咐与使命.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也就是"蒙召的人",是"道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1.
田晓 《天风》2003,(10):18-19
耶稣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所以我们基督徒的爱心及事奉不应仅仅局限在教会内部,更要在爱上帝、爱肢体的同时去关注民生、造福大众。在基督奉献精神的指引下,融入社会、服务人群。  相似文献   

12.
刘美纯 《天风》2017,(1):24-25
<正>新年伊始,在纪念救主降生的圣诞节期之后,再思上主之爱,能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盼望更加稳固,爱心也更加火热。爱,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首先,主耶稣指出最大的诫命就是:"第一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第二是:要爱邻如己。"(参可12:29—31和合本修订版)在主耶稣即将离开门徒,走上十字架的时候,他留给门  相似文献   

13.
正一日听朋友说,她近来崇尚极简生活。朋友爱读书爱书法,我就对她说,那你每日的看书写字亦成多事矣。既是朋友,就该坦诚,我直言对所谓极简生活的不以为然。不是对"简",是对那个"极"。我也是喜欢简单生活的,吃得简单一点,住得简单一点,消遣简单一点,心思简单一点,这样的人生,其实很洒脱很舒服的。但若是简单到极端,则生活中就一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5)
<正>全能的主,你是生命及爱的赐予者,你以慈母般的温柔哺育天地万物,并持续看顾所有被造物!感谢主,你赐下人类伟大的孕育者一母亲,来传达你无比的爱,让我们晓得,何为牺牲、怜悯、宽容、慈祥、恬淡、安然!五月属于母亲,愿主赐福给她们,使她们在操劳中持守健康;在牵挂中得着安慰;在牺牲中得到回报。愿主时常提醒我们,无论在何方,家有母亲遥遥守望;无论在何时,家有母亲守候游子。求主指教我们加倍孝顺  相似文献   

15.
徐晓鸿 《天风》2006,(14):37
当今的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世俗化,人们不断地被世界的时尚、潮流、眼目的情欲等吸引, 被物欲渐渐所控制,心灵常常失去平静,内心无法进到灵的深处,享爱与主相交的甘甜,得不着里面的安息,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有美好的见证,而是内心常常发出忧伤的叹息。可以肯定这不是基督徒生活的模式。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忘记基督徒的身份,忘记上帝对我们神圣的呼召,忘记天国子民的特征一一“光”、“盐”。主所重用的仆人俭纯正老弟兄,他是一位真基督徒,是一位作光作盐的基督徒,一生为爱活着,为侍奉主而活着,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他人生中的最后12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却以惊人的信心和毅力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里面没有绝望,没有悲天自怜,没有对伤害他的庸医的仇恨,而是流露出对神的爱,对主谦卑的依靠,对人的安慰的话语,句句读来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透过《幽谷清泉》,这些文字能激励我们的心灵,愿意为主而活,为爱而活,在这个时代成为有见证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16.
黄友威 《天风》1997,(3):35-35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的道理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天主教的法律即天主十诫,可以总结为一个字,仍然是爱。 天主十诫的总纲为: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即爱主爱人。 圣若望宗徒说:“天主是爱”。天主因为爱才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人是天主的肖像。所以,爱在天主教会中是至为重要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天主教的爱德观。  相似文献   

18.
神爱的眷顾     
吴颖 《天风》2005,(6):52-52
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我们的家如今是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神深广温暖的爱。没有神慈爱的眷顾,我们家就没有平安喜乐。正如圣经中所说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当然信主不光是为了得益处,更重要的是神使我们有了与患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也给了我们世界上难能可贵的平安和喜乐。说起我们家信主的因缘,真是神奇妙的大能在作为。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妈妈、哥哥和我都是  相似文献   

19.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20.
和平万岁     
正清 《天风》2002,(2):16-16
面对神的启示,我们该怎样看待我们的生命。这该是我们引以深思的问题。当我们降临人世迎接第一抹金黄的阳光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蒙受着许多痛苦、挫折、不幸和悲哀。怪不得有许多人会发出人生不如意的喟叹。有这样一种人生论调,人生世上走一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抛开它表层的意思仔细分析,这无非是一种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人生态度,而救我们获永生的基督已明白地告诫我们——不要因肉身的存在而陷入罪恶的深渊,关键在于使我们的灵魂得以超脱,永随天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