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否定     
否定与肯定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他们性格迥异,秉性相反。肯定是艳阳高照,否定是云翳满天;肯定是和风细雨,否定是雷电交加;肯定是芳草佳木,否定是奇峰险壑;肯定是甜美、是温馨,否定是辛辣、是暴烈。故肯定多被人青睐,否定多受人排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价值律的重构及其现代意义〔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伦理现在还有没有意义 ?对此肯定者言之凿凿 ,否定者嗤之以鼻。如果说这不是一个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古代有什么样的现代意义 ,那么对待这个关键问题 ,肯定者抽象地肯定 ,否定者具体地否定。对待中国古代伦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醒人们 ,像中国古代伦理这样源远流长的传统 ,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的 ,但也不能抽象地肯定。任何传统都只有经过价值重估和重建 ,才能在现代保持活力。中国古代伦理的现代意义不是与生俱有的 ,也不是自然流传的 ,而是要经过价值论的解释 ,才能建构起来。笔者认为 ,价值重建不是要抽…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4.
区分的终结     
形而上学或哲学的终结在后现代是一个时髦的口号,但博德尔认为,对它的意义不能从消极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哲学与理性分不开,而哲学的历史是理性自身的发展史,理性这个整体有开端、中间和终结,所以,形而上学或哲学的终结应看成是理性自身的完满或圆寂,每一个时代终结于智慧赋予它的任务的完满的实现。因此,与现当代的许多激进的宣称哲学之死的人不同,博德尔主张对完成其使命的形而上学或哲学应表示敬意和礼赞,然后向它告别。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这样开头的:“否定的辩证法的表达违背传统。辩证法在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试图通过否定的思维方法建立一种肯定的东西;后来,否定的否定的形态就直接地被命名为肯定。本书试图在不缺少规定性的情况下把辩证法从这种肯定的本质中解放出来,对它的悖论式的标题的说明是它的企图之一。”一些传统的鉴赏家至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问题”的逻辑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问题,最初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出。此后,随着现实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密的两大著作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对立或者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一致的。这些看法都具有各自的积极合理的内容,但缺乏辩证的观点,而没有看到“斯密问题”自身的逻辑张力,也就是说,“斯密问题”所指涉的是现实的经济与伦理之间及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斯密问题”所含的这些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动态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7.
第八个论题:真主是可见的我们说:真主是可见的,不同于穆尔太齐赖派。我们在研究真主本体的章节中提及这个问题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否定方向性要求否定可见性。我试图说明,否定方向性如何与肯定可见性相容。第二,在我们看来,真主是因其存在而可见的,他的存在就是他的本体。^((1))所以,可见性是关于本体的,而非他的行为或属性。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儿童选言推理能力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对儿童选言推理能力发展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选言推理是其中一个前提为选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对这个选言判断的一部分选言肢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演绎推理。选言判断分不相容选言判断和相容选言判断两种。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事  相似文献   

9.
选言推理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运用否定肯定式时必须穷尽一切选言支,如果不穷尽,就算否定一部份选言支,那也不能肯定剩下的选言支,否则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仅就一凶杀案的破案过程看是否穷尽一切选言支在刑事侦查中的不同作用。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某地金龙水库浮起一具尸体。一个人的死亡,原因不外乎是:病亡、自杀、他杀或其他不幸事故。  相似文献   

10.
所谓悖论是指其中含有一命题,由它的肯定可以推出它的否定,而由它的否定又可以推出它的肯定。用公式表示就是:  相似文献   

11.
判断按质分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类。肯定判断通常用联项“是”表示,否定判断通常用联项“不是”表示。照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已经是泾渭分明的了。但是,很有些时候、很有些场合,为了某些特别需要,肯定判断却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这样一来,某个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就不是那么瓜清水白,丁丁卯卯的了。鲁迅的著名作品《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句:“其实他的生活,倒也并不比造反之前反艰难”,便是  相似文献   

12.
一、应说SA°P是SA的特殊形式性质判断中的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都已符号化,分别记为SAP、SEP、SIP、SOP,即A、E、I、O四种判断。而所有逻辑书对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都只作半符号化,分别记为:某个S是P、某个S不  相似文献   

13.
张清 《宗教学研究》2005,58(2):167-170
阿奎那的幸福观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幸福观,以幸福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幸福分为可以凭借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在现世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只能凭借恩典和神学德性在来世获得的完满幸福--看见上帝的本质.因此,阿奎那的幸福观归根结底是一种神学幸福观,但他对理性和现世生活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肯定.此外,阿奎那认为幸福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实现而不是主观的快乐感,他的幸福观是一种客观的幸福观.阿奎那的幸福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调和.  相似文献   

14.
选言推理的大前提是选言判断。这种推理有时用肯定否定式,有时用否定肯定式。学生由于初学,往往会感到头绪纷繁,不易堂握。教学中可以考虑一开始就把如何运用这种推理形式,提纲挈领地表述出来,然后依次作具体解释。可以把这种推理形式的运用,概括成这样四句话: 大前提相容而穷尽,只能用否定肯定式;大前提相容而不穷尽,两种方式都不能用,大前提不相容而穷尽,两种方式都能用;大前提不相容而不穷尽,只能用肯定否定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定反应范式和自由反应范式, 通过创设语用情景, 考察不同权力关系对消极特质否定句使用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权力者评价高权力者时, 被试倾向于使用否定方式(如“不聪明的”), 并认为否定的表述方式合适性较高, 出现否定偏向; 而高权力者评价低权力者, 或者权力平级时则没有否定偏向的出现, 肯定表述(如“愚蠢的”)被更多使用; (2)权力平级时, 社会距离会影响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 社会距离越远, 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越少; 社会距离越近, 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越多。结果表明, 权力关系与社会距离是影响消极特质否定句使用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志华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9,51(2):177-187
采用情感错误归因范式(AMP)和经典情感启动范式(BFP), 在汉语双音节中性名词的前面加上否定或肯定词, 构成“没有/有XX”短语, 作为启动材料, 以中性俄语词或汉语情绪词为目标材料, 探讨了汉语否定加工的情绪表征。在实验1的AMP范式中, 刺激反应不同步(SOA)时间为200 ms和500 ms, 结果显示,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有显著高的消极反应概率; 在实验2的BFP范式中,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同样启动了更高的消极反应概率。实验结果表明, 否定本身具有消极效价, 否定加工通过消极情绪实现具身化。  相似文献   

17.
用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考察比较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实验结果新发现,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有不同的推理模式。充分条件肯定前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明显大于逻辑对应的必要条件肯定后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充分条件否定前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与逻辑对应的必要条件否定后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充分条件肯定后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与逻辑对应的必要条件肯定前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充分条件否定后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明显小于逻辑对应的必要条件否定前件格式推理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自我曝光得太多太少都预示着自身和人际关系的紊乱……——朱哈德隐秘人人皆有,倘若处理失当,它不仅会影响心理的发育和健康,而且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隔膜与紧张。在处理隐秘方面,可分为嘴严的、嘴松的和善于处理隐秘的三大类。而我们大多数人在处理隐秘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不是嘴严就嘴松。  相似文献   

19.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5,(2):5-12,160
本文围绕着德国古典哲学的"否定"概念,首先探讨了这个概念作为逻辑范畴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的演进史,肯定了黑格尔通过将"否定"引入"存在论一本体论"从而完成德国古典哲学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工作。其次,由于黑格尔的"精神"的能动性,"精神"促使"理性"达到自我认识,最终使得"理性"成为有序、合理的"意义世界"的创造者。最后,本文指出,"否定"的"精神"在哲学上不是斯多亚主义,不是怀疑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存在主义一实在主义",因为"精神"通过"理性"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同时,"精神"的持续"否定"意味着我们可以确信一个更好的"未来"世界必将到来。在这个意义上,"否定"的"精神"又是一种"未来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时代,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已经被公认为全球伦理的黄金律令.然而,我们认为,这个命题就其否定的意义而言,是利己主义的;就其肯定的意义而言,又体现为权力意志,因而根本不适宜成为全球伦理的黄金律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