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淡如菊     
正1982年汪曾祺在《雨花》发表了一组小说,其中一篇为《钓鱼的医生》。小说中所说的医生果有其人,此公姓汪,字菊生,号淡如,实为汪曾祺的生父,职业是一个祖传的中医眼科医生。而汪曾祺写出这篇小说与我给他讲的故事有关。汪家是高邮本地的望族,除  相似文献   

2.
程爽  孙冬 《学海》2004,(4):141-144
从 1 90 4年在报刊发表首篇文章开始 ,到 1 941年小说《幕间》(BetweentheActs)完成第一稿为止 ,在短暂的三十八年创作生涯中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随笔、散文和文艺理论方面建树频仍 ,开创现代小说之先河。她拓展意识流之手法 ,奠定其女权领袖的地位 ,并笔耕不辍 ,创作了  相似文献   

3.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志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在实际含义上是完全吻合的(参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吴建国、曹燕明《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商榷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两个不能完全等同的范畴,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论《管子》中的“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管子》书中,“度”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的《管子引得》的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的结果,把《管子》书中“度”字的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 dǜ)。根据《说文》的解释:“度,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度”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相似文献   

6.
《心理科学进展》1983,1(1):83-83
《国内心理学资料索引》(1949—1982)由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审定,将于1983年出版。《索引》收录了1949年10月至1982年12月国内出版各种中文心理学杂志的全部篇目,以及散见于国内700多种报刊,100多种论文资料集和部分会议文献中的心理学文章篇目,约10,000条。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界的权威报刊《光明日报》(2003年1月28日“理论周刊”版)以“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创刊”为题,报道了《伦理学研究》的创刊情况。文中指出:《伦理学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近些年来,“元哲学”(metaphilosophy)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语种的哲学文献。在美国,有以“元哲学”命名的专门刊物和专著。至于专辟一章讨论元哲学的论著就更为普遍。例如,著名美籍华裔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王浩先生的近著《超越分析哲学》(Beyond Analytic Philosophy,1986)就有一章专讲“元哲学观察”。在我国,元哲学也开始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9.
《周易》释“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不管是《噬嗑》卦九四爻辞、《大畜》卦九三爻辞、《明夷》卦卦辞的“利艰贞”,还是《泰》卦九三爻辞的“艰贞,无咎”、《大壮》卦上六爻辞的“艰则吉”、《大有》卦初九爻辞的“艰则无咎”,“艰”都当读为“限”,其义为限止.而《艮》卦的诸“艮”字,与“限”字同源,当为古今字,所以其音义亦同.以《周易》本经的“艰”字为“艰难”的旧训和以其本字为“暵”、“根”的新说,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之道:《郭简·老子》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以下简称“《郭简·老子》”或“简本”)收存了郭店楚墓竹简 71支的图版和释文 ,共计 1 74 9字 ,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存简 39支 ,释文 1 0 87字 ,缺1 5字 ,损 1字 ,共计 1 1 0 3字 ;乙组存简 1 8支 ,释文 385字 ,缺 4 6字 ,损 3字 ,空 2字 ,共计 4 46字 ;丙组存简 1 4支 ,释文 2 6 7字 ,缺 1 9字 ,损 2字 ,共计 2 88字 ;《郭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的总和 (即 1 74 9字 )占传世王弼本《老子》 56 83字的 30 78% ,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 546 7字的 31 99%。共包括王弼本 32章的内…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语气助词通常被认为是个难点。“呗”便是其中一例。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涉及到“呗”字的文章、著作很少。除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外,比较详细地解释“呗”字的当数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刘月华等先生编写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以下简称《实用语法》)和北大中文系55级、57级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虚词例释》)了。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以上三本著作对“呗”字的解释时,发现有些地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搜集了大量的生活中出现的“呗”字句(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姑且这样称呼)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方家斧正。一关于“呗”字句在表达功能类型上归属于哪一类,《八百词》明确指出“呗”“用在陈述句末尾”。《八百词》对于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在表达功能上的归类措词是很严谨的,统一的。这里的“用在陈述句末尾”中的“陈述句”不难看出是指包括“呗”字在内的句子整体。比较起来,《实用语法》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读了叶永在同志《序变和质量互变规律》(《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一文后,觉得有些问题亟需商榷,兹提出以就教于叶永在同志。 “量变、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三个层次”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体。量和质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哪里有质,就必定有  相似文献   

13.
给报刊写“豆腐块”文章,填填空白,名日“补白”。有位名叫郑逸梅的“文坛中人”就爱写填空儿的短文,一写就是70年,人称“补白大王”。那位《红岩》小说中烈士许云峰的弟弟许瘦峰,还为他刻了一方印章“补白大王长寿翁”,庄谐兼备,乐坏了这个“七十三行状元”。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龚字的考定甲骨文有“■”字,上作龙下从收,象双手奉龙形,字当隶写作“弊(今简作(龙廾))”。金文也有同形之字,除作国族人名外,一般借作恭、共字,如《秦公簋》有“严(龙廾)寅天命”,《书·无逸》作“严恭寅天命”,这里的“(龙廾)”、“恭”都是敬的意思,《趞曹鼎》有“(龙廾)王在周新宫”,“(龙廾)王”即周穆王子,《史记·周本纪》谓“穆王崩,子共王繄扈立”,《国语·鲁语下》作“周恭王”。徐中舒师在《陈侯四器考释》一文中曾正确地指出:“铜器铭共、恭字皆作(龙廾)”(见《史语所集刊》第三本4分册,482页)。  相似文献   

15.
《太上感应篇》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统道藏》‘义’字一号至十一号、‘廉’字一号至十二号、‘退’字一号至七号,收入《太上感应篇》三十卷,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杂家》:“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按《宋史》卷二百八十七《李昌龄传》:“字天锡,宋州楚丘人,太平兴国三年(978)举进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寻此书李昌龄传中,纪年有天禧初,乾兴初,明道中,康定中,嘉祐中,及熙宁二年(1069),俱在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诚”与“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语》中 ,“诚”字凡 2见 ,“信”字凡 3 8见 ,诚、信连为一词组者未见。“诚”字 2见 ,一为《颜渊》篇“诚不以富 ,亦祗以异” ;一为《子路》篇“诚哉 ,是言也”。这两处“诚”字或做副词或做动词 ,都可解做真正、真实 ,无一做德目解者。“信”字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做动词解者 ,如“朋友信之” (《公冶长》) ;有做副词或形容词解者 ,如“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宪问》) ;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德目出现 ,其例甚多 ,不胜枚举。大致说来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其主要含义和适用范围是 :(1 )言说真实无妄 ,重然诺 ,如“与朋友交 ,…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北京市一位12岁的小学生上中学后不久,喝敌敌畏自杀(见1986年第2期《报刊文摘》).1986年1至5月份,上海市遣送站收容15岁以下的学生有222人(据1986年6月27日《青年报》)…….为什么会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据笔者调查,“小学生对考试紧张与害怕”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义务教育法》顺利实施,提高小学生考试的质量和效率,并确保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下面试谈一点心理令析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楔子自从1982年我写了《群巫初探》(刊《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之后,“群巫”问题一直萦迥在我的脑际。记得早在1980年內蒙古举行首届全区民族科学讨论会时,我曾写过一篇《鄂博考》,阐述蒙古民族这一古文化遗物的“祭坛”作用。依我的理解:近鄂博的地方应是人们群居的根据地。我在该文中曾征引《周易》爻辞来论证这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 ,学术界有关机构、媒体在对 2 0 0 1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转载情况统计排名中 ,《道德与文明》名列前茅。据 2 0 0 1年《中国哲学年鉴》载 ,《哲学动态·近期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选文量排名中 ,《道德与文明》在 1 73种报刊中排名第三 ,选文共 44篇 ,排名仅次于《哲学研究》(91篇 )和《自然辩证法研究》(62篇 )。另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剪报选文量对 1 0 6种报刊排名 ,《道德与文明》位居第七。据《光明日报》2 0 0 2年 3月 5日第 3版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料中心对 2 0 0 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量排名 ,在哲学…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的薛真同志写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分歧》一文,其中有些问题,想和薛真同志探讨一下。 究竟怎样理解“合二而一”,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从今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这是哲学战线上多年来没有过的新气象,打破了禁区,解放了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