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流是以语言为核心媒介的一种社会人际互动方式, 与个人语言认知过程不同, 交流互动性决定了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的复杂性、灵活性。重点归纳和述评:交流语言内容特征、交流语言加工理论、交流语言与非语言因素的关系。未来对于交流语言认知特征的探讨应持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 尝试采用多因素依次叠加的实验设计, 考虑交流实验情境的自然性, 以多种子加工过程为基础全面理解语言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圣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信仰和伦理观念广泛传播到英语国家和相关地区。多少年来,人们持续不断地聆听、阅读和灵活巧妙地引用《圣经》语言,使其在英语语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仅促进了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的过渡,还起到了持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代英语语言的作用。圣经语言的魅力(以《圣经》最具有权威的译本“钦定本”语言为例)主要在于其文风简洁、措辞巧妙和结构严谨等。 一、文风简洁。钦定本《圣经》许多篇章语言着墨经济,行文直率、深刻有力,既连贯流畅又泾渭分明,且大多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雪涛 《心理科学》2006,29(2):502-504
本文以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为视角,归纳和分析了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和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并从学习者的语言运用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方面,对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介。最后,从联结的角度对中介语本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主流语言哲学与马克思语言哲学既相互关联,也存在重大差异。本文基于沃尔希洛夫和勒塞赫克勒的有关论述,简要论述了"马克思语言哲学"与以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哲学"之间的关联及其异同,以比较的视野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言转向是西方哲学自我批判的产物,对西方心理学摆脱“康德式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内在逻辑为理论背景,分析了由此引发的西方心理学研究主题、线索和路径变迁。分析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是语言转向的三种方式,共同实现了20世纪的语言转向,影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变迁,推动心理学关注语言建构和文本陈述,激发新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在语言理解的体验观中,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和语言的神经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来讨论语言问题,从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功能等论题中,概括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本质。而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语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交往中所出现的异化——"语言的污染"和"语言的贿赂",是"自我规定着的概念"运动的必然结果。为走出语言的"牢笼",马克思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批判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语言哲学总体性原则,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切入点,指出从语言批判走向社会革命的现实路径。这不仅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和政治解放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贤  宋正国 《心理科学》2007,30(1):238-240
Michael Tomasello提出的用法建构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获得是一个以用法为基础、以功能为引导的逐步建构过程,而个体语言获得又以种系遗传的生物基础和文化历史积淀下来的语言环境为前提。本文在皮亚杰经典建构主义的框架下探讨Tomasello关于语言获得的建构观。  相似文献   

10.
思维和语言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它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一直都在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它,众说纷纭。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二者互相依存,同时产生。但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本文试图首先从思维和语言的起源上来说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其次,从思维和语言的活动过程来说明思维和语言不是永远不可分的,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进行。最后,通过对思维过程中一些基本事实的分析,说明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或载体),很可能还有异于语言的其他载体。  相似文献   

11.
颜色类别知觉效应(Category Perception, CP效应)表明, 在颜色之间物理差异距离相等的前提下, 个体区分不同类别的颜色比区分同一类别的颜色更快、更准确。这一效应产生的机制成为普遍进化理论和Sapir-Whorf假设之间争论的重要证据。支持CP效应由语言驱动的学者提出了CP效应单侧化、受语言即时任务影响、跨语言研究和神经生理机制等证据, 以表明语言在CP效应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支持CP效应具有普遍性的学者以CP效应双侧化、婴儿的CP效应、跨语言的反证等证据提出了质疑。近年来, 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认为在颜色CP效应中语言驱动机制和普遍机制并存, 这种理论是普遍进化理论和Whorf假设的折衷观点。从支持CP效应由语言驱动的证据、支持CP效应独立于语言的证据以及支持两种机制并存的观点等三个方面入手, 可分析颜色CP效应的产生机制及语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未来研究可从概念系统渗入知觉系统的角度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2.
雕塑是一种静态的空间艺术。它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所以,雕塑作品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永久性和形象概括性为特征的。因此,它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起到以一当十作用。雕塑本身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雕塑语言的个性,和其他艺术语言相比,雕塑艺术语言应该是集中、单纯和凝练的,便于以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观念。雕塑艺术语言主要包含着形体、体量、空间、环境、材料、肌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教师的不同语言形式对儿童语言理解的影响,采用独白、半对话和全对话三种语言形式材料,要求不同年级儿童在不同的语言形式条件下完成七巧板图形的识别任务。结果显示,一年级儿童在全对话和半对话语言条件下的正确识别率均显著高于独白语言条件;三年级儿童在全对话语言条件下的正确识别率显著高于独白语言条件;五年级儿童在全对话语言条件下的正确识别率显著高于独白和半对话语言条件。结果说明,在不同年级儿童中,教师的对话语言以不同的内在过程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这为了解“对话语言易于理解”的发展性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乔姆斯基到平克——语言心理研究的模块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批判行为主义的语言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了先天语言机制的假说,并更进一步发展出了语言模块性思想.平克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提出了语言本能的假说,并明确提出语言模块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适应机制.本文指出,语言模块论是以唯理论哲学为基础的;而不同语言模块假说则反映了计算理论或进化论不同的心理观.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最常见、最复杂的社会现象,按照李先焜教授的观点,语言具有符号性、指谓性和交际性三个最重要特征。(参见李先焜:《语言、逻辑和语言逻辑》,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与此相应,现代语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问题。传统语言问题研究的重点是语形问题,特别是语法问题。本世纪以  相似文献   

16.
论可能世界的名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能世界”是模态逻辑语义学的核心概念,一般也可以称为“世界”、“点”、“状态”、“时间”以及“情境”等。模态语言本质上是研究通常一阶模型论意义上的关系结构的简单、且具有丰富表达力的形式语言,但是,传统的模态语言没有一种机制来指称关系结构中的个体并对其进行推理。以传统模态逻辑为基础,在句法中引入“可能世界的名字”作为第二类原子命题、引入相应的算子和约束词而得到的语言称为混合语言,这一语言既发扬了模态语言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克服了模态语言前述的重大缺陷。本文首先介绍“可能世界的名字”引入的逻辑背景和主要思…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比类取象和直觉顿悟的方式解释医理,而西医学以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为基础,用演绎和归纳推理的方式解释医理,较前者更有说服力.中医学语言束缚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有必要用现代语言说出中医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阿曼创作和作品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他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一些变化,整体上,他的创作语言,以俄罗斯写实油画语言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吸收法国印象派油画语言,并将民族传统装饰艺术语言和意象手法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其间,他对民族装饰艺术语言的尝试性运用,是一条潜在的线索。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作品,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原始的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就是人们拿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的有声语言……"①在论及人类的原始语言时,那种认为思维离不开有声语言的传统理论——我们姑且称之为"语言思维论",无一不持上述观点。显然这是以对手势的否定为前提的。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斯大林同志曾写道:"手势语言……其实这并不是语言,甚至也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替有声语言的语言代用品……。"②由此,以这一论述为基础的"语言思维论"对手势的否定,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具有传统的经典性。但是,在本文论述中将会发现,对这种"经典性"的怀疑,不仅来自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同样也来自于为"语言思维论"经常援引的经典著作本身。本文试图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从手、言语的发音器官和脑的辩证关系入手,以证实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论证思维产生语言(在本文中都特指有声语言)远胜于语言产生思维。语言不仅是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履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医疗设备和仪器的高度发达使医生逐渐脱离了患者;技术主体化倾向使医生的语言功能逐渐地退化,语言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医患关系,也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履践语言的临床复兴,务必掌握语言的艺术、沟通的技巧,以建立和谐稳固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良好的语言是缓解患者痛苦的有效良方,在当今诸多医学及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语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必将成为临床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