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在美国举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樑 《哲学动态》1998,(12):15-17
1998年8月10日-16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了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这一届大会的主题是:“哲学、教育、人性”。出席这次大会的学者3000多人,其中主要是美国学者。大会印发的论文摘要(不全)有1700多篇。大会设会场50多个,会议期间,共召开各种学术讨...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期待——“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包容了哲学各学科的代表约200余人与会。本刊编辑部认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在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回顾、总结了新中国50年来中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正如李铁映院长在讲话中所指出的,在这50年中,“哲学与祖国人民共命运”。通过回顾和总结,与会者充分意识到,哲学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只有国家的顺利发展才有哲学事业…  相似文献   

3.
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哲学界为庆祝新中国50周年华诞而召开的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名专家、学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总结五十年,走向新世纪”的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新中国哲学50年的历程,指出新中国哲学事业的曲折发展,始终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建国初期,哲学工作者积极投入了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清除封建主义、资本…  相似文献   

4.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本文只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即中国哲学撰述的内容、范围,以及中国哲学史与其他研究中国思想的进路之间的同异问题。一“中国哲学”是一个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哲学研究本身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中国哲学研究面对这些挑战发生了重新定位和自我辩护的需要。让我们从头说起。胡适在…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3日至8日,来自13个国家的45位哲学家云集于奥地利南部山区风景优美的德意志贝尔格,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费希特哲学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哲学工作者是梁志学、郑涌与李理同志。会议的主题是“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决定性年代”。会上的30篇报告和紧接着进行的讨论,大部分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8月23日至27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与会者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交融已历经8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首先是作为救国的道路开始的,它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在六届…  相似文献   

7.
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概述董谊思(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00732)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8年4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前线》杂...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二届哲学编辑座谈会纪略力新全国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哲学编辑座谈会于5月19日至23日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人文杂志》等十家刊物发起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7家报刊、出版社近40名哲学编辑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刊物这一主题,讨论了哲学的现状和走向;交流了办刊经验。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现状、任务和走向(一)一些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哲学正“面临困境”,处于“受冷落”、“不景气”的状况,甚至存在着“生存危机”;但同时,新形势又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他们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我国哲学“受冷落”、“不景气”的主要表现是:它不象自然科学技术、管理、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那样得到各级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和重视,出现了哲学系毕业生不好分配,报考哲学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少,哲学著作出版难等等令哲学工作者凄苦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哲学自身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无论在拨乱反正的归真性研究方面,还是在面向现实的开拓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纪略戈生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的“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台湾花莲举行。这是台湾辅仁大学继去年之后所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哲学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20位大陆学者,与来自台...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11.
张法 《哲学动态》2023,(9):103-114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现代型艺术,其核心概念为“艺术哲学即美学”。20世纪初产生了与之不同的艺术科学。到20世纪中期,又回到“美学即艺术哲学”。这两次“艺术哲学即美学”的核心内容不同,前者重在艺术门类体系,后者重在概念分析。在艺术科学的演进历史中,艺术史取得成功,产生了“艺术理论”一词的两种不同内涵,由此造就了“艺术”概念的复杂性。美学—艺术哲学—艺术科学进入中国后,一方面仍以“艺术”为总名,体现在哲学和学科体系当中,另一方面则以“文艺”为总名,体现在体制和学科两个方面。“艺术”和“文艺”的语汇悖论由此形成。进而形成了“中国艺术”(或曰“文艺”)两种总名、三套体系和三套话语的局面。艺术话语在世界与中国均呈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内蕴着世界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哲学论纲方松华一般说来,20世纪的中国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一)准备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思想还处于介绍阶段,而固有的文化传统又处于一种激烈的批判之中,真正的哲学交锋尚未展开,因此真正开启和创立20世纪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v and Chinese Philosophv)于2004年6月8日—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Michael Krausz)教授表示,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经济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但这一几乎贯穿了哲学所有学科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交叉学科的重要概念迄今为止却没有得到哲学应有的关注。2005年9月26日至30日开幕的以“创造性”为主题的第20届德国哲学大会,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集中探讨和聚焦这一主题”的尝试,本文作者就这次会议的主题、背景、它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德国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阿贝尔教授和胡比希教授。  相似文献   

15.
全国哲学学科规划会议于1979年4月18日至26日在济南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二百五十名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三十七个单位。会议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在新形势下党对理论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议了全国哲学学科八年规划  相似文献   

16.
2007年2月3日下午,由北京技术哲学论坛和中央党校哲学部科技哲学教研室主办,大唐集团公司协办的第5期“北京技术哲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一个存在论的技术哲学提纲”,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主讲,40余位科技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论坛。吴教授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中外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二是存在论技术哲学的研究主张。在第一部分,吴教授阐述了这样几个观点:(1)建立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传统:技术哲学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外并不比中国领先多少,甚至在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这次会议 ,于 2 0 0 1年 3月 1至 2日在广东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 6名学者 ,我国各社科院、高校的学者 2 0余名。会议讨论了如下问题 :一、苏俄哲学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状况。与会者认为 ,2 0世纪的历史表明 ,无论是从前的苏联 ,还是现在的俄罗斯 ,无论是它的成功 ,还是它的失败 ,都对整个世界产生过和正在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 2 0世纪在俄国 ,上演的是从“无”到“有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 )”和从“有”到“无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消失 )…  相似文献   

18.
龚群 《哲学动态》2001,(10):15-17
20 0 1年 7月 2 4日 ,历时四天的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有 2 50人之多 ,其中港澳台地区和美、英、德、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大约各占一半 ,超过了以往各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规模。这次大会以“中国哲学与 2 1世纪的文明”走向为主题 ,点明了古老的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意义。大会围绕这一重大主题 ,从中国哲学的特点 ,在新世纪如何发挥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积极作用 ,如何深入研究与发掘经学与诸子学的原创性贡献 ,并揭示其现代意义与价值 ,以及对道…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第六届亚洲宗教和平会议于2002年6月24日———28日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召开。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为团长的中国宗教界代表团一行2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伊协从恩霖、张和平参加了会议。“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简称“亚宗和”)是一个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宗教信徒联谊组织,其宗旨是激发亚洲宗教界在追求和平、公正等方面的创造意识,力求在宗教合作及共同服务的基础上促进和平事业,共享和平与安宁。该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宗教·和平·和解”。来自近20个国家的宗教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许全兴、陈正夫、宋志明、郭齐勇、李存山、陈卫平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江右哲学”、“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和未来走向”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