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村客家人丧葬"道场"中的各种礼规,杂揉了人为宗教的内容,凸显了儒家思想与释道二教合一、宗教信仰服务于民间信仰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复合性的信仰特征.多种信仰渗透在客家村落的民间生活中,强化了客家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保持客家族群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台县云台观为北方真武大帝道场,也是明代四川蜀藩王府主要修醮之所。通过对云台观纪念真武大帝诞辰而举行"祖师会"的宗教社会学考察,可以看到道教真武信仰在四川地方社会中的广泛流布与持续影响。民间传说中真武大帝所具有的降福、禳灾、护民、降雨、护生等神性功能满足了信众的多方需求,体现出道教在地方社会信众中鲜明的信仰特征。"祖师会"所体现出的时间上的集中性与态势上的群体性,以及在不同信众的性别与年龄上的分布特点,也为研究地域宗教文化的传播以及现代道教在乡土社会中的发展特点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山国王信仰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山国王信仰考略谢重光三山国王信仰是发源于粤东潮州,而今广泛流传于粤东和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民间信仰。近年来,这一民间信仰备受学界和地方文史工作者重视,学者们围绕着三山神的由来、性质、受封时间、与当地其他神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论著,还专门举办了...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航海保护神的形象在福建民间出现的妈祖信仰,随着历史的演进及其在更广泛社会空间内的传播,被不同地区的信众加以不同形式的区域化表达。伴随着闽粤移民的海上贸易、垦拓开发活动,清代台湾妈祖庙的数量迅速增加,并衍生出新的社会功能。妈祖庙在清代台湾发挥了多元社会功能——参与公益事业、移民精神安慰、同乡联系纽带、教育教化民众、军事战略防御及处理族群纠纷等。  相似文献   

5.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台湾各妈祖分灵便赶往祖庙为妈祖进香祝寿。台湾妈祖进香仪式主要包括:乩童起驾、手轿起驾、狮鼓阵、黑令旗导路、神尊过火、祖庙前安五营、与祖庙香炉合炉、妈祖绕境、回宫安座等。仪式旨在续祖庙香火,大展妈祖神威,强化天上圣母信仰,除煞保安,驱邪纳福,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佛道二教,民间法师的法名构成似乎简单许多.一般来讲,法师的法名仅分为“法号”(称为“法某”)和“郎号”(称为“某某郎”).它是通过法师教派的传承仪式——“传度奏职”仪式而取得.有趣的是,受该仪式的影响,畲族、瑶族及客家等族群的祖先也有取法名的宗教习俗.本文以民间法师及畲瑶和客家先祖取“法号”和“郎号”的现象为切入点,意在探讨南方法师的传承机制、内容和特征,及其它在南方族群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丰富,场所和信众数量大、涉及面广。据普查统计,全省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约28000座,各地供奉的民间信仰神祇超过千余种,在闽台两地和海外侨胞中拥有广泛的信众。近年来,在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福建省通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正玄门讲经活动的缘起和举办情况讲经是道教传承道脉、弘扬文化、服务信众、提升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道教的优良传统。道经师被称为"道门三宝",正所谓"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通",经典必须经过名师讲解和指点才能得到有效继承和传播。讲经不仅在道教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同时也是向外传播道教义理和信仰的主要方式。在史书和道经中,我们经常看到历代祖师高道当众讲经说法、  相似文献   

9.
民间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清末民初以降却日渐式微.本文以1935至1939年发生在四川新繁县一起复杂的庙产纠纷为中心,分析了民国时期佛教的普通信众、出家僧人以及代表国家的司法对佛教不尽相同的态度,对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尝试给予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解读,进而希冀对在社会变迁下的人民宗教信仰或宗教的生存样态有所展示.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我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总数当数以十万计,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超过现有的五大宗教。其宫庙及信众之多,覆盖面之广,为各省所仅见。我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闽南的农村、集镇和沿海的山区。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社会现象,它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0日至11日,以"中华九仙·祈福两岸"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论台·两岸民间公庙续缘交流会第四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在福建福清石竹山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陈宗荣,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林舟,张金涛,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谢荣增,数千名当地信众以及来自台湾的近万名信众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态,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传播、衍变的整体历史过程,大约迟至中古以后才经由南方的福建传入台湾.明代以后,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增多,移民人数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大,仅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之内,道教的传播就迅速扩及台湾全岛.当今的台湾道教,信众广泛,庙堂林立,约有社会各阶层的信众数百万,宫观庙堂数千座,形成台湾规模最大的宗教形态,对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民间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乃至经济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台湾道教在长期衍变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诸多特征对于台湾道教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皆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4月15日至22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副秘书长王炳旸等一行6人赴台参加了净明道传度仪典和《中华道藏》线装本捐赠仪式。4月15日至17日,台湾中华净明忠孝道教会在台北石碇乡五路财神庙隆重举行了净明道传度仪典。净明道尊奉东晋高道许逊为祖师,以江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移民史造就了不同民族、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成都东山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这场文化冲突与融合中,运用其独特的族群生存策略,通过族群外部认同和族群内部凝聚,在向世人展示“我是谁”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信仰和传统。融入与保持作为成都东山客家信仰传承的基本策略构成了其文化传统的两种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15.
石竹 《中国道教》2010,(1):62-62
2010年1月2日至9日,福建福清市石竹山道院举办了“海峡两岸道教圆梦之旅暨第二届石竹山梦文化节”系列活动。来自台湾无极三清总道院、台湾净明忠孝道教会等台湾宫观和道教团体的500余名道教信众,与大陆各地道教信众近千人,共集“中华梦乡”祈梦,梦圆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16.
传承数百年的苑川七月神会是甘肃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民间神灵形象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新旧内容的叠合重构与新对象的确指,神灵统属、神职功能、伦理教化等意蕴内涵也不断丰富。究其原因,神会神灵形象是区域民间信仰空间传播、民间信众参与重构及地方文化生态等因素共同塑造而形成的,体现了因神异功德而立庙受封,因宗教理解而人格化,因历史记忆层累而复合重构,因社会需要而职能化、仪式化、组织化,因垂训教化而伦理化的传统民间信仰的生发演变史。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的两座水尾圣娘祖庙,只是因为称呼的巧合而相同,但其信仰实质差别很大。文昌水尾圣娘主要是海神,定安水尾圣娘可以认为主要是家族神或祖宗神;前者在海南岛传播较广,在海南岛民间信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水尾圣娘虽源于南天夫人,却又不等同于南天夫人。水尾圣娘信仰逐渐压过或代替南天夫人信仰,大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有着广泛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是海神水尾圣娘。正是文昌籍华侨华人将水尾圣娘信仰传播至南洋甚至更远。在海南原乡,水尾圣娘往往在庙宇中占据主神地位,而在东南亚的华人寺庙中,水尾圣娘往往是作为天后的副神而奉祀的。文昌水尾圣娘庙祖庙与海外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地位非常独特而重要。水尾圣娘信仰是海南岛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俗文化品牌,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天妃,或称“天后”,俗称“天后娘娘”,又称“天母”、“天上圣母”,而福建、台湾则称“妈祖”。 妈祖屡显神通,拯救海难,故民间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更因其神通广大,“德被于民”,“功及于国”,深受沿海民众信仰,江海码头普建“天后宫”供奉,朝野多加祭祀,香火历千年而不衰,仅台湾一地,“天后宫”有五百十座之多,至今海内外信众超过一亿人,妈祖信仰遂成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民间信仰是一个应予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被20世纪现代性话语否定的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其实内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因素,例如信众的主体性、理性及其信仰的世俗性等。在当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演变中,这些因素更逐渐增长、日趋强化。经由适当引导下的调整与变革,民间信仰能够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并为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提供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2011,(6):29-29
10月27日,湖南省怀化玉皇宫隆重举行了张天师宝殿、药王祖师殿、新灶王楼落成典礼暨炎帝、药王祖师、五谷仙师等神像开光活动暨祈福法会,来自海内外道教界的200多名嘉宾和当地600多名信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