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信息借助新型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持历史虚无主义论者常常片面夸大基督教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刻意美化基督教的普世主义,曲意抬高某些传教士的历史地位,碎片化评价某些在华传教士的道德情操,使当代大学生对近代在华基督教产生误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选取近代在华基督教为切入点,联系现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在全球史观和鸦片战争前后在华基督教比较视角下,多维度地阐释近代在华基督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朱子在不同的场合,对《春秋》的说法颇有出入。其或视《春秋》为史学,亦否认《春秋》有义理、书法、条例。但朱子同时又无法否认孔子作《春秋》是“致治之法垂于万世”,在这一经学的意义上,朱子又不得不承认《春秋》有义理、书法与条例。在经学维度上看《春秋》,朱子对后儒之解经颇存怀疑。这种疑虑使得朱子对《春秋》的态度不自觉地由经学转向史学。但如果纯然视《春秋》为史学,这样不仅取消了孔子作《春秋》的意义,而且使得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学成为专计较利害的功利之学,这又是朱子所极力拒斥的。这或许就是朱子的两难之处,从而使得朱子对于《春秋》就不可避免地在经学与史学之间游移。  相似文献   

3.
杜雏运先生的《史学方法论》一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修订增补版是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在原书基础上所做的修改与完善。本文试从文章结构框架、内容思想、意义影响三方面来分析先生著作,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并指导中国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初史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是反映明清之际历史时势的两部重要史著.其丰富的史料内容,多体裁综合运用的编撰特点,以及鲜明的史论特色,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考察同时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与教主“接引道人”形象来源于明代流行的西方净土信仰,而接引道人之胁从“准提道人”的形象则是来源于明代广泛流行的、与观世音信仰功能相近的准提信仰。在明代净土信仰的统摄之下,作为准提信仰主要手段的准提咒法成为往生净土的手段,准提信仰也成为净土信仰之辅佐。《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形象正是在这一佛教文化背景下得以成立。 陈星宇,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佛教语言文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一书,是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蔡和森吸取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拉法格著《财产及其起源》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通过考察家庭、财产、国家的起源与进化,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和阐发。蔡和森的这一工作,开辟了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人类学古史研究方向,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展,对于唯物史观中国化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现时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8.
儒家学说强调修身养心成为圣贤之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达致目标,一切以人为本、从人心出发、以人的语录为课本、以人为学习楷模,没有拯救、赦罪、审判、终极盼望等教导。21世纪的中国文化面临挑战,致使中国历史与文化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特别沉重而且紧急的文化危机感~([1])是包括一切受华夏文化之根——儒释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担心、忧虑与承担之情结所在。为了能够使给社会与文化带来负能量的儒家文化得到转化与更新,从而给社会与文化带来正能量的释放与推动;给失德的社会与文化带来正面的积极的道德价值的教育与引导,~([2])中国基督徒应该勇敢地站起来,虽然深知与其道不同,但存着敬畏上帝与知本~([3])的心与其相谋,为儒家学说修为致圣思想把脉,分析其利弊得失,正如神学家余达心牧师呐喊的那样使之归于真自由、真理。~([4])  相似文献   

9.
召铎 《天风》2005,(12):45-45
九百年前,大诗人苏东坡在长江岸边船头上听父亲弹琴时,写下千古名句“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诗中“文王”当指古琴曲《文王操》。二千年前,孔子曾向师襄学琴,弹了多遍自认进步不大,后来老师说:“你可以弹新曲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曲名呢。”接着又弹了十遍、百遍,孔子在弹琴时似乎看到一个高大形象,他断定此人只能是文王。老师  相似文献   

10.
晓望 《天风》2005,(1):F002-F003
2004年12月14日,中国基督教两会在九江路219号会所举行由美国库克基督教出版集团出版发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著作的《丁光训文集》英文版--"上帝就是爱"(GOD IS LOVE)一书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11.
陆贾对《诗经》进行阐释:以仁解《鹿鸣》,进而提出普遍原则;以义解《关雎》,赋予政治哲学内涵。他强调《诗经》的仁义观,使《诗经》具有强烈的仁义政教功能,同时为自己的政治理论寻找经典的根据。他认为《诗经》有"情得以利"之效,兼重诗情、诗志,继承了孔子《诗论》说。他结合时代背景来阐释具体《诗》篇,使《诗》义的内涵更丰富、更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12.
陈慰中博士,福建省漳平市人。1930年1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45年随家出国,旅居南洋、美、英等国,后定居加拿大维多利亚。在美国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后,继往英国学习神学,得神学硕士学位,被按立为英国国家教会圣公会牧师。1973年应邀至加拿大维多利亚参加创办国际学院,任生物化学教授多年,翌年被选为英国牛津皇家显微学终生院士、1984年创办加拿大中华学院,任院长。1990年创办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任馆长。有多种著作介绍中国文化及古代科技发明成果。曾多次应邀来华,在多处大学讲学,并被聘为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3.
尚汝 《天风》2008,(6):F0004-F0004
艺术再现不是机械地复制事物,不是简单重复或拷贝,而是揭示事物本质,把现实转化为人的认识,提升为真理。  相似文献   

14.
王喜乐 《天风》2005,(12):47-47
感谢主,让我接触到《天风》,读这样一本书,就好像和许多弟兄姊妹在进行心灵的沟通,好像和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谈话,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懂得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前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初步繁荣、"史学革命"的实践受挫、"阶级分析"的僵化困顿三个发展阶段。作为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最权威刊物,《历史研究》见证了这一历程。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评价,关涉到当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因此,不能作简单的是非、成败评判,而应挖掘更多微观史料,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认识,同时摒弃所谓"教条化""政治化"的标签概括,区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影射史学的不同性质,科学认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左雅  李彼蔚 《孔子研究》2020,(5):104-1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身份定位,在西班牙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自16世纪以来《论语》在西班牙的译介历程及其影响,并分别阐述了在开端、高峰、低谷及复苏各个时期译者的翻译策略及译本的特点。其次,基于Dialnet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根据数据变化趋势、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对西班牙汉学界《论语》的多向阐释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传播现状进行观察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创新翻译模式、丰富研究主题等途径,提高《论语》在西班牙的接受度和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是基督教在华六公会共同出版的一部圣诗集。《普天颂赞》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代表了其时基督教音乐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基督教本色化理论在音乐方面的践行。《普天颂赞》的出版是近代赞美诗经由个人编译、团体协作、最终联合编译的结果,其影响巨大,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地广袤,岁月悠长,人生苦短。任何人既不能历经世间一切,也难以穷尽人生所有。可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因为我们拥有人类的伟大杰作,人生指路的明灯,灵魂得救的良言,滋养生命的精神食粮——《圣经》,所以,我们是幸运而又幸福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易学的起源,关于早期易学诸多问题已有一些实证性的研究,而吴前衡先生的<<传>前易学>一书则试图为<易传>之前的易学,建构起一个理论系统来.尽管这一理论系统从内容到方法都有些不足,但依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确实对早期易学上的某些重大问题,如易学范式、六十四卦的产生、八卦取象、周易筮法遇八等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无神论》2009,(3):F0004-F0004
这是一本极富天才的著作。作者运用理性的方式,对反对信仰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精华式梳理,并对信仰、特别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观念,进行了速射式的攻击,为2006年《纽约时报》畅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