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宗教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宗教学科和宗教人士对宗教经济的研究,远早于经济学及其学者对宗教经济的研究。经济学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宗教领域内经济的研究,20世纪中期以来逐渐兴起,宗教经济学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但是,对于什么是宗教经济、宗教经济学、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缺乏较好的界定和系统研究,宗教经济学理论体系远未形成。本文主要对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宗教经济实体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罗德尼.斯达克教授和罗杰尔.芬克教授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从微观的个体宗教行为拓展到中观的宗教组织动力乃至宏观的宗教大市场.详细系统地提出了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宗教经济研究范式批判了传统关于宗教非理性选择的认知.认为宗教行为是建立在回报与代价权衡基础之上的理性选择。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其主张用经济学理性假设来衡量、判断宗教理性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宗教经济学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目前的宗教经济学研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也就是研究宗教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很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例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教授就一直研究宗教与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类研究集中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方法探讨宗教的发展演变过程。宗教经济学研究的时间跨度很长,研究内容也复杂多样,因此,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尚有较多空白等待填补。  相似文献   

4.
宗教经济理论是研究宗教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以排他性宗教为对象建构起来的.在运用于非排他性宗教和排他性宗教共存的多元宗教市场时,从适用性和适用度两方面看均存在不足,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宗教实践为例,阐述宗教经济理论的解释限度,论证修订和拓展宗教经济理论相关命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三、宗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宗教观后,主要从事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其经济学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宗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做出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随着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二者的关系问题被突出地摆在党和人民的面前。依法管理宗教经济和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宗教伦理对日常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影响,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这一研究主题体现在类型学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两个方面。个案研究以往在国内受到较多重视,而对其类型学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为基础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被应用于美国基督宗教的研究中,这被视作当代宗教经济学(Economics of Religion)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宗教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借用经济学术语翻译和阐释宗教现象,以说明宗教行为中的经济学逻辑。本文在梳理宗教经济论(religious economy)学术源流的基础上,认为其实质带有强烈的经济主义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对宗教象征秩序和意义的阐释。因为市场及经济交换的逻辑并非宗教生活中的惟一主导,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宗教(尤其是中国宗教)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事实上亦无必要在经济学的范畴内格义宗教。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对于宗教网站的研究,是宗教社会学研究在线宗教现象的重点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宗教网站的场所特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由于互联网时代宗教时空的变革,宗教网站成为了宗教赖以生存的一种新型的时空;二,宗教网站具有典型的场所精神;三,人们在其中诗意地栖居,能够获取在一般宗教场所中同样的场所体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宗教多元化的不断推进,为了维护宗教和平与世界和谐,宗教对话成为必然.众多学者也致力于宗教对话的研究和讨论,确立了以诠释学为理论基础的宗教对话准则,并形成了分别以人性原则、理性原则和灵性原则为基础的三大宗教对话体系.但事实证明,宗教对话理论自身也存在诸多困境,而斯特伦对宗教的独特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宗教对话之路,使宗教对话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宗教市场,对谁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市场论是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中颇为流行的、以经济学供需关系解释宗教现象的一种理论。该学说引入国内后,深得学界某些研究者推崇,被视为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客观地说,宗教市场论从“市场”角度诠释宗教现象,为人们全面、理性认识宗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然而,谬误离真理只差一步,当前某些学者提出的“开放(中国)宗教市场”论不仅无助于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反而会扰乱中国“宗教市场”,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2.
李峰 《宗教学研究》2005,(1):110-1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宗教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社会性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论是从社会现实情况要求,还是从完善现有研究路径来看,对于推进我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宗教组织研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视角切入点;此外,我们还可借助"通过组织来研究宗教,通过宗教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宗教"的分析思路来整合宗教组织研究中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十分兴盛,为了加强对宗教特别是佛道两教的管理,北魏最早设置僧官制度,任命沙门统和仙人博士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宗教管理体制:昭玄系统和崇虚系统,分别管理佛教和道教.北魏的宗教管理体制首开政府宗教管理的先河,国家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对宗教实行宏观管理,其先进的管理体制以及诸多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为后世所借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为德(Hubert Seiwert)教授于2002年9月25-28来四川大学宗教所访问,为宗教所师生发表了题为“世界宗教市场:当今世界的宗教经济”的演讲。苏为德教授是德国宗教历史学会主席、莱比锡大学宗教科学研究所所长。早年毕业于波恩大学,学习比较宗教学。他的研究专长是中国宗教历史,尤其是中国民间宗教、当代西方宗教和宗教学理论。其博士论文为《中国古代的占卜》,教授论文是《台湾的民间宗教与民族传统》。他的新作《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运动》将于今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根据各种宗教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具体过程及其幻想地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宗教分为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等基本类型.现代新兴宗教与古代民间宗教属同一类型.邪教是新兴宗教的畸变,是社会的毒瘤,它本质上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不是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宗教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宗教的和谐,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新时期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其核心是探讨新时期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宗教  相似文献   

17.
宗教认知科学从认知和进化的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机制提出新的解释.目前主要有认知副产物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认知副产物理论认为,宗教信仰并不具有任何进化的适应性,而是人类自身认知倾向的副产物,是一种无害的噪音.社会适应理论认为,宗教信仰能促进群体的团结合作,是一个精巧的社会适应机制,有助于群体的自然选择.宗教认知科学发展了核心概念,建立了新的宗教理论,为宗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邪恶曾经附身于宗教,但宗教自身不是邪恶。我们应当在这一立足点上反思,调整我们的宗教政策,从积极方面评价宗教的社会效益。宗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辅助作用。一、以经济冲动、经济狂热为特征的非理性的经济第一主义,在我国势头未减,并带来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诸多问题。对此,宗教可以产生良好的疏导作用。宗教信仰无疑可以淡化热昏的经济意识。而在一个不唯金钱是问,不唯高消费是图,有着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易于建立起一种较少摩擦和抵牾的秩序。  相似文献   

19.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SociologyofReligion)以研究宗教为宗旨的社会学分支之一。涂尔干(1858—1917)和韦伯(1864—1920)被认为是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来自涂尔干的传统是从功能上对宗教这种“集体观念”所进行的研究,涂尔干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20.
非洲是一块笃信宗教的大陆,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三大宗教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方面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是非洲大多数国家最大的国情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宗教风险。在非洲最大经济体、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特殊的宗教格局和民族结构,加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大环境使得该国宗教风险较为突出。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矛盾、伊斯兰教派纷争、境外宗教风险的影响和渗透等等,都进一步加大了尼日利亚宗教风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宗教风险在尼日利亚会长期存在,在特定时期甚至会出现叠加。加强对尼日利亚宗教风险研究,有助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及时规避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