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道教易学是以<周易>卦爻象、卦数及历代易学中围绕着<周易>经、传及其阐释而出现的概念、命题等来对道教的信仰、教义思想进行解说的一种学术形式.道教易学主要为解决不同时期之道教教义、信仰中的人天关系问题而提出,并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道教易学形式,如宋元明清时期的易学内丹学、道教易图学和道教易老学等.开展道教易学的研究,对于现代学术界探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理想人格塑造、现代文化精神塑造等问题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教环境保护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一场场沙尘暴的袭击,一场场酸雨的降落,一次次洪水的爆发,已经使每一个人感同身受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已经成为全球的呼声。道教教义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便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道教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强烈热爱自然的倾向,对一切生命都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的价值。就道教的环境保护观而言,它包含的珍视生灵、关爱自然的思想都是以人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的,因此它注定要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道教教义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思想的主要有:道法自然的原则、齐同万…  相似文献   

3.
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约有300多万人。瑶族中的蓝靛瑶、过山瑶和茶山瑶等支系至今仍虔诚地信仰道教。瑶族道教因来源于早晚不同时期而形成不同的教派,道教传入瑶族各支系后,又与其原始宗教信仰融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不同教派。本文将据其来源、教义、道法科仪、神灵系统、经书等各方面的差异,讨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分野及各派的特点。一、梅山派及其特点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支派,尤其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梅山派之名并不见于中原道教经典,而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双月刊是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综合性道教文化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以尊道贵德、道法自然、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慈俭不争、性命双修、济世度人为教义宗旨,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民间驱邪活动中,道教驱邪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宋代社会中的驱邪者进行分类后发现,道教驱邪之人或者是使用道法进行驱邪之人在宋代民间社会中较为活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道教文献中对驱邪之人训诫内容的丰富.而且特别是宋代道法思想发生变化之后,道教文献中对于使用道法进行驱邪之人的要求变得日益严格,不仅要求施法之人做到“道法相符”,更要求其在修炼法术的同时“修身诚意”.这样的一种转变,是道法思想成熟的表现,也与宋代的社会思潮密不可分.道士进行驱邪活动,不仅是为民除害,更是自身“欲功行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成为道教在民间社会传播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道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有关道教的论文、著作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加拿大道教研究学者主要来源于高校,对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道教典籍、道教科仪、道教教义以及道教传播等四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加拿大道教研究领域由最初的道教典籍、道教文化研究逐步扩展到道教科仪、道教传播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从最初的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扩展到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研究人员的学科构成也由过去的历史学、宗教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7.
论道教的唱道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情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想的通俗说唱。本文通过史籍道经中相关资料的详细考察,认为道情早在五代时期就已产生,道士唱道情旨在宣扬道教之“道”。道情艺术是道教民间化的产物,宋元明清道士和文士的道情创作,反映出道教对中国俗文学的影响,也显示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道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的化解需要宗教的参与,"道教生态学"的兴起便是宗教回应生态危机的积极成果.道教凭借其"道法自然"、"贵生恶死"、"天人互盗"等思想观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因此,充分发掘道教的生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道教思想史的视阈中,从思想源头看:韩非与道教俱"归本于黄老";从韩非思想内容的本身看,韩非对黄老之"道"做了大量"法"性改造,构建了"道法"体系;从对后世道教的影响看,后世道教明显吸收了韩非基于"道"的法术势的思想,这在《抱朴子外篇》《通玄真经注》《鶡冠子》得到了典型体现。"道"一以贯之韩非思想。韩非是道教思想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社会,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中,禁忌几乎与传统习俗融为一体.在历来的人为宗教里,禁忌则常常通过教义的规定,成为规范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道教禁忌来看,由于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国度,因而其禁忌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道教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道教禁忌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玄门讲经暨中岳论道活动就要圆满结束了,可以说办得十分成功,而且异常精彩。诸位道友结合自身体悟,围绕道法自然、清静恬淡、和谐共生等道教优秀思想,引经据典,把握要义,对道教教理教义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诠释,展现了当代道  相似文献   

12.
张阳 《中国宗教》2021,(3):84-85
一、互联网传播对当代道教研究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的道教研究中,"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一概念已经备受学界关注。通过"数字化"将道教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利用网络建设数字人文平台,为道教研究提供上传、下载、检索等方面的功能,为道教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方便的文本资源。同时,运用音视频的形式,将道教音乐、科仪等活态化影像进行采集,可以更加形象化地保存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研究者的国际合作性使美国道教研究呈现出范围广、多重点、研究方法集各地精华等特点。研究者主要关注道教经典、仪式、宗派历史、炼丹养生以及与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变化的研究热点体现了学者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文化中,道教教义思想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自祖天师立教以来,道教教义思想经历不断丰富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如魏晋南北朝时的神仙之道、隋唐时期的重玄之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道教教义中有不少与生态人文文化相关的深邃思想与哲理,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与阐发,并可运用到川西山区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之中,现就这个问题试谈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意见。一道教教义中有大量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生命价值、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探索和追求高尚人生道德的哲理和行为规范,有待认真研究和挖掘,并从新的时代意义上去进行总结和阐释,以丰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1.道教中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6.
“乙酉年香港道教节”于3月22日起在香港盛大举行,今年道教节以“和谐人生”为主题,“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为副题。旨在倡导世人在这纷乱繁嚣的环境中,应以道家、道教的人生观,求取生活平衡而达到和谐宁静。“香港道教节”由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目的是使香港人正确认识道教的教理教义,进而尊崇道教,是每年一度香港道教界的盛事。今年的道教节已是第五届,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香港道教青年营、道教节斋宴、道教文化展览及学生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联欢晚宴、道教音乐会、讲座及千人祈福会等。出席道教活动的除香港地区的道教朋友外,尚有…  相似文献   

17.
"道法自然,贵生乐生,齐同慈爱,抱朴守真"这16个字是2011年10月在南岳衡山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留给人们最为凝炼的精神养分。如何充分吸收这些养分,巩固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推动道教文化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8.
在道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其中很多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如"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齐同慈爱"的思想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的,可以说道教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挖掘和弘扬道教传统文化,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道教徒秉持自身教义传统,坚持自我修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不仅契合道教道法自然的教义,而且在道教养生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更是道教斋醮科仪中重要的祭品和法器。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约战国末,人们开始饮茶。道教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饮品,在水质上,茶天然地契合道的特质。从陆羽《茶经》到明人钱椿年的《茶谱》、张谦德的《茶经》,各种茶典皆以山水、泉水为佳,此取道法自然之义。  相似文献   

20.
道教戒律建设,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经籍、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与价值,肯定道教的神圣性,进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逐步实现道教徒的人生理想,从而切实体现道教的真正价值。因此,历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视道教的戒律建设。本文将以传统道教戒律建设为视角,对传统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