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某县一个公社机关协助工作时,有一次上级下达一个文件,明文规定传达的对象为“党员干部”。传达文件的会场作三百人左右的安排,结果来了六百多人听传达。主持会议的领导同志在开会前两次宣布:今天听传达文件的对象是“党员干部”,不是“党员干部”的请退出。但最后还有近两百人该退出却未退出。原因在哪里呢?原来会议通知这样写着:“定于明日上午八时在公社大会堂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文件。希各单位党员和干部准时出席。”这个通知,前面说的是“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2.
圣经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那么,耶稣的心究竟是什么呢?他的心最仁慈、最良善、最温柔又公正无私 每当说起我们人的心情时,就不是这样的了,无论你今天身居高位,是百万富翁,还是家庭妇女,常能听到:“今天的心情不好,别来烦我”大到成人,小到儿童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就拿今天有些基督徒不常来参加礼拜来说:每当你问起他时,他总会  相似文献   

3.
有一类文章,题目常常是“对……的哲学思考”。从农村责任制到城市经济改革,从开放政策到“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责任制到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竞争,总之,对每一现行做法或生活中的每一种变化,他们都可能来一番这样的“哲学思考”。每读这类文章,总恨自己不能集中思绪,反而四下里生疑:“这一类的思考究竟能否算得上哲学思考?真正的哲学思考应  相似文献   

4.
早晨上班时,人们看到机关办公楼前的黑板上有一条通知:“今天午后两点,机关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党员到四楼会议室听传达文件。机关党委1984.8.5”。与这条通知有关的人看了通知后,按照各自的理解安排了上午的工作,准备参加午后的会议。下午两点,机关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和党员,都准时来到会议室。主持会议的机关党委书记清点人数后,赶紧说明:“今天要传达的文件只传达到副科级以上干部党员,请不是党员的副科级以上干部退场”。会场上发出一片议论声,那些不是党员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只好尴尬的走了出  相似文献   

5.
小张在北京某工厂工作。他在上海的大哥不久前来信说:他们的父亲想到北京来一趟,但因父亲年事已高,因此想等到有同志到北京出差时,请人陪同来京。具体时间请等电报。过了一些日子,电报来了。只见电报上写着: “父(17)日乘(22)次来京”看着电报,小张犯难了。父亲到底是哪一天到北京呢?按这份电报上的文字,可以理解为“父亲17日乘22次离开上海来京”,也可理解为“父亲17日乘22次到达北京。”如果是前者,那么明天就不用请假去车站接人;如果是后者,那么明天就必须请假去车站接人。为了保险一些,小  相似文献   

6.
与上帝和好     
杨威 《天风》2004,(8):21-21
《礼记·檀弓下》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国闹饥荒,富人黔敖在路上施舍食物。他看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饿得快要发昏的人蹒跚着走过来,就端起饭和水轻蔑地喊着说:“嗟,来食”(喂,来吃!),那人抬起头看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你这样施舍的饭才会到现在这样的。” 故事没有结局,但我们可以猜想:路人有很大的可能是死了。为什么会饿死呢?  相似文献   

7.
正确答案     
正作协副主席老赵给老刘打电话,老刘啊,你接到通知了吗?今天下午3时在县作协开主席团会议。老刘问,开什么会?我没有接到通知哩。老赵说,是这样的,钱主席说的,一是好像到一个地方采风,二是把老孙提为作协常务执行副主席,还有我记不清楚了,你来了就知道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仁”是古代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春秋时代的许多著名人物,如管仲、子产、晏婴等,孔子都只肯定他们各自的长处,而不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仁”的境界。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谨慎,不轻率地发议论。这样看来,似乎“仁”的含义又极其寻常了。所以连司马牛也奇怪地追问道:“其言也訒,斯谓之仁矣乎?”孔子回答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说话时首先考虑到实践,考虑到实践就必须认真,不能敷衍凑合,这样,他说话怎么会不谨慎呢!  相似文献   

9.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10.
小王当车间主任多年,是一个吃苦耐劳作风踏实的年轻干部,但使他头痛的是“人际关系太难处了”。为此,他换了几个车间,可是人际关系都处得很僵。比如,他发现一个工人在拆除旧机脚,甩着大锤干得满身大汗机脚就是拆不下来。他急了,立刻跑上去指出,“哎呀呀,你怎么能盲目地蛮干?”说完要抢对方手中工具自己亲自动手。那位工人一肚子不高兴,毫不客气地和他顶撞起来,“我怎么是蛮干?!”事后,小王对厂长说:“我真是好心讨不到好报,这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呀。”厂长告诉他,“别着急,多学习一些老同志的经验你自然会明白。”有一次,小王又碰见那位工人用同样的方法拆除旧机脚,就不声不响的把厂长找来,他要看看厂长的“高招”。只见厂长走上去对着那位工人说:“小李,看你干的满身是汗,来,坐下来休息一下让我干一阵。”小李一面继续干着活一面说:“不啦,任务紧着呢。”厂长说: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人类中还没有什么“返老还童”的。 但是,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愚弄他人,用“返老还童”之说,来骗人就是其中的一类。 老金今年65岁了,是一名进入老年人行列的妇女。月经,早就停止了。可是,一天早晨,她突然出现了阴道出血。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去问村里的一名“大能人”老黄,老黄听后哈哈大笑:“大妹子,喜事呵!这是月经又来了,绝对的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12.
对200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文艺点评”——胡山林先生《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以下简称“点评”)一文观点,作者不敢苟同,特提出质疑,求证于专家学者。 “点评”说,“终极关怀所指向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按作者所概括,第一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第二是“人的处境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第三“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及人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一、意念辨色、认字 〔表演过程〕主持人:下一个请大家欣赏的节目叫“意念辨色、认字”。我们这里有一块黑板、一盒彩色粉笔,我们请上台来五位观众,在黑板上写字,您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写字,就写什么颜色。如果您用的是红粉笔,就写个“红”字,用黄粉笔就写个“黄”字。字写得越大越好,直径最小不少于10公分。我们的“气功大师”在三米以外背对黑板,通过意念会把您写的字和它的颜色同时认出来。欢迎胡“大师”上场! 胡“大师”满脸微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台来。他先走到黑板前,用步量出了距离后站定,助手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相似文献   

15.
供动句浅析     
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一锅饭吃十个人”,“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等。从字面上看,这些句子似乎不合逻辑。“饭”怎能“吃人”、“稿纸”哪会“写字”?但说汉语的人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一锅饭吃十个人”是说“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是说“一张稿纸供(谁)写五百个字”。这种句子我们管它叫供动句。供动句虽然为数不多且用得较少,却是汉语独有的、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句式。本文把供动句分为三类,先描写它们的语法、语义特点,然后说明它们的形成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上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后来在写  相似文献   

17.
“播慢一点。” “播慢一点。” 大小领导在提醒小王。小王偷偷计算过了,别人播的字数跟自己差不多。为了找到问题的所在,小王特别去拜望了以前的新闻系教授。“我注意到了,你播新闻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点快。”教授一见面就说,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名传天下,但智谋韬略却鲜为人知,据记载,王羲之在某地当官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年轻人说,只因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父亲临死前曾向乡绅要一小块荒地,用来埋葬自己,乡绅满口答应,并讲明只要一壶酒的酬谢。不久,老人死了,年轻人很快送去一壶酒以表答谢之情。那想乡绅把脸一翻,大声怒吼,竟说当时讲明是一湖酒。年轻人有口难辩,一湖酒怎还得起呢?无可奈何,于是来到王羲之处告诉,请为他作主评理。听罢年轻人的诉说,王羲之问:“你说的都是实情?”年轻人说:“是。”“你讲的都是真话?”答曰:“不敢有假。”王羲之略作思考,就匆匆打发年轻人回去了。第二天,王羲之若无其事,悠闲地到了乡绅那里。乡绅早就仰慕王羲之的大名,很想求他的墨宝。于是盛情款待。谈话间,乡绅提出求写墨宝的意向,王羲之并不推辞:“那好办”,于是挥笔书写了《乐毅论》。乡绅喜出望外,高兴至极。为了表示对王羲之的谢意,乡绅问应送点什么礼品,王羲之顺口说出:“只要一活鹅”,乡绅暗暗心喜:“那算得了什么?”不久,乡绅就提一活鹅送到官府,王羲之把脸一嗔:“当时说好是一河鹅,现在怎么送来一只鹅?”原来当地“活”“河”同音,乡  相似文献   

19.
一天,多时不见的小龚来访。好友见面,自然天南地北,无话不谈。说着说着,小龚忽然拿出报纸,指着一条新闻让我看。新闻很短,说台湾某地有位100出头的陈姓老太太,身体十分健康。只是她前几年,左耳上方长出一个硬块,慢慢地硬块越长越高,竟变成3-4寸高的弧形硬角。街坊的人见了都称奇不已,说这是老太太的“福相”。消息传开,都说她成了“角仙”,许多人还特地去一睹“奇迹”呢。 等我读完新闻,小龚说:“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好端端一个人,怎么会长出角来,成了‘角仙’呢?” 我笑了笑说:“且慢发议论,我也给你看样东西。”于是,从书架上取下一部《南史》来,里面记载着,梁武帝(公元502-519)时的光禄大夫孙谦,晚年头上长出两个肉角,各长一寸,  相似文献   

20.
张建顺 《天风》2002,(10):32-33
教会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根据一些经文来否定人的价值和地位。他们引用的经文往往是“人从小时怀着恶念”(创8:21),“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