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灵活动(如感知、思想、意志等)是什么?它们是否像物理主义者认为的是一类物理运动?还是像二元论者认为的是精神实体的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回答处于二元论与物理主义之间,他认为任何心灵活动都包含了形式与质料两个方面,但形式和质料不是构成一个心灵活动的两个部分,而是产生它的两个原因。本文指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心灵活动是统一体(即生命体)的活动,就它的存在而言,它是一元的,但任何心灵活动都是由内在的灵魂作为首要原因引起的身体运动,即产生它的原因是二元的。因此,亚里士多德论心灵活动的范式是在二元论与物理主义之间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2.
田书峰 《哲学研究》2022,(7):97-107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关系的理解模式是质形论的(hylomorphic),灵魂作为形式是潜在地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现实性。但是,有学者指出这会导致潜在地有生命的身体就是现实地有生命的身体的矛盾,这也就是阿克瑞尔难题(Ackrill’s Problem)。本文通过对《论灵魂》和《形而上学》中一些核心文本的分析,尝试证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发明两种质形论来解释人造物和生命体,而是认为生命体是在一种完美的意义上展现出质料和形式的必然结合,而人造物是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展现出质料和形式的偶有性结合。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造物的形式是外在于自身的,来自于有此技艺的专家心灵,而生命体的灵魂作为形式是内在于身体之内的;因而,与之相应的质料的潜在性也就有所不同,人造物的质料是适合于实现其功能的切近质料,而生命体的质料则是潜在地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自然躯体,灵魂作为自然躯体的内在形式就是现实活动,是其生命活动的原因与本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本质形而上学、存在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三个层面对莱布尼兹正义理论进行剖析。就本质形而上学而言,作为本质、理念的正义是一种爱别人的习惯,是心灵钓天赋观念,每个人基于内在、自我圆满之缘由而追求正义;就存在形而上学而言,存在形态的正义体现为自然秩序之有机和谐、人及其共同体秩序之仁爱和谐、宇宙秩序之普遍和谐;就道德形而上学而言,考察正义的前提和根源必然要追溯形式、灵魂与精神之来源,承认形式、灵魂与精神之不死。  相似文献   

4.
物理秩序是人类对周围事物有序性的整体感知,空间物理秩序是其中一类,是指事物与该空间(二维或三维)内其他物体的位置根据一定模式或规律决定。空间物理秩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对刻板印象及个体决策的影响,还包括对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行为以及其它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了空间物理秩序对人类认知及行为影响的理论,并对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未来应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验证并丰富物理秩序对认知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扩展影响后果的研究范围,从而拓宽其在实务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包含着多重的内在张力。基于共产主义理想世界与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内在紧张这一批判的解释框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批判中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观点与阶级观点、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民族观点与阶级观点的内在紧张、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世界历史理论与自由个性理论的内在贯通,就展示在这一系列的深刻的内在张力结构中。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始终充满思想魅力和革命生机的基本原因之一。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多重的内在张力这一理论特性,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典文本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秩序的思考是贯穿于先秦儒家治世之道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理路.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意识到等级秩序的破坏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秩序构建是治世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以秩序建构为逻辑起点,儒家设计了其治世之道.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系统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秩序的思考既是其逻辑起点,又是其最终的价值归依.人伦关系协调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伦"的思考,秩序构建始终是贯穿于儒家人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中的大问题,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吸引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当代心灵哲学的主流学派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解释为"属性主义"(弱的物理主义)或"弱的二元论",但他们要么取消了灵魂对身体的因果效用,继而否认了灵魂的实体地位,要么割裂了灵魂与身体在存在上的统一。本文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是"质料形式主义"的,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奠基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以及可感实体的存在结构和原因结构。灵魂与身体不可分离,它们"在彼此之中",但灵魂是首要的本原,身体是展现本原的物质实体。灵魂作为本原的方式是多重的,它是身体的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相似文献   

8.
身体作为整个时尚活动的中心,在消费时代受到时尚系统的深刻影响。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身体的"被解放"只是一种表象,而根植于这一现象中的是关于身体的悖论:一方面主动引领时尚又被时尚所塑造,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着身体美学实践又被欲望所驱使、被商品逻辑所规定,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身体;一方面光鲜动人、被无限爱怜,另一方面只是作为物品、符号和资本,这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相矛盾的身体。因此,时尚消费中它是一个表面被"解放"、其实被异化了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已经充分注意到法制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许多学者直接把市场经济定义为法制经济。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尽管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不可或缺 ,但法制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片面性 ,它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内在呼唤更为根本的主体性道德秩序 ,道德秩序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法制在规范市场健康运行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内在缺陷历史地来看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当代形式 ,其本质便是以法权代替过去的特权 ,以事先的机会均等和机会公平准则替代事后的特权式的非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孟子认为,人外在形体与内在德性是相表里的,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身体观。这种身体观由对孔子"仁"的发展和突破而来,这是基于人心善端的扩充论证了人性善。扩充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之气特别是"浩然之气"对善端进行存养,不但可使内在德性充实完满,而且这种道德之气还使外在形体生发出光辉,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这种美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显现于天地万物。最终人不仅"身心合一",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