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
SARS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所致的极为危险的传染病,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从政府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全力投身于这一次疫情抗击活动。疫情暴露了我们在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战略与战术上的缺陷与失误,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必须正视公共卫生,必须建立一个拥有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疾病控制系统,为居民健康服务;尽管这次SARS危机挑战的是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但是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16年~1930年,中国医学界和基督教传教士组织卫生教育会,在中国联合举行卫生教育运动.这场运动通过举办卫生运动周,用展览、演讲、海报、幻灯片等传播卫生知识;针对学生,卫生教育会散发卫生书籍,举办卫生论文竞赛.卫生教育运动促进了卫生知识和理念的传播,对民国政府建立卫生机构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GATA4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的诞生改变了几千年沿袭的医学实践模式。医学工作者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外延和内涵不断延伸。鉴于其在临床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卫生管理学者开始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公共卫生决策和医院管理,即在卫生管理领域进行循证实践,改善公共卫生决策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主要关注全体人口的健康,而不是个体的健康.通过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对公共卫生实践与临床医疗实践的区别的阐述,提出公共卫生伦理学概念上的大致范围.指出在公共卫生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政府的作用,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消除造成公众健康威胁因素的权力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卫生研究中重点探讨了伦理审查、研究对象选择、知情同意、保护研究对象隐私、对研究对象的适当补偿等方面的伦理学问题;在公共卫生实践中重点探讨了传染病防治、疾病监测、计划免疫、疾病筛查及卫生资源配置领域中的伦理学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参照一定的伦理学原则将有助于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7.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走过了探索和实质性发展两个阶段.它以健康促进的理念为指导,以"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为主线,成为了当前开展健康促进的典范.健康城市能呈现实质且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主导是其重要的特点.它既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状,也是以"上游策略"来解决全人群健康问题创新性举措.中国健康城市推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赋予了先进的内涵,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曼谷宪章"的核心精神是完全相符的,成为了引领中国公共卫生汇入国际现代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头兵.但是,它的茁壮成长仍需要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呵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伦理的实质是维护公共健康的道德责任,明确其实践诸主体的具体道德责任,即政府应当尽力提供与公正分配公共卫生资源,公众应当追求公共善基础上的合法权利,卫生职业者应当献身职业,进而为维护和促进公共健康利益、减少和预防疾病、降低和最小化风险与伤害提供伦理支撑,也将为公共卫生实践主体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四川教会卫生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事业是一种政府在公共卫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向教会"借力"的行为.教会卫生力量对公共卫生的参与主要表现在疫病防控、空袭救护、医药治疗三个方面,其缓解了民众医疗卫生需求与公共卫生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这一历史现象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共卫生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公共卫生本质上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广泛的社会公共事业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与实践活动,其理论观念、目标任务和工作模式等在传统公共卫生的基础上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健康为中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公共卫生作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