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到我国的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林崇德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师承我国发展心理学泰斗朱智贤先生,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献给了我国的心理和教育事业。他的个人专著《发展心理学》出版二十年来不断重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人,是我国当代发展心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一部经典之作。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入,对首版《发展心理学》进行修  相似文献   

2.
(一)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逝世一百周年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赞颂道:“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正当全国心理学界筹备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潘菽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发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重要论文,强调:“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心理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并深有感触地说:“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  相似文献   

3.
为庆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和八十寿辰,赞颂他为我国心理学、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于10月20日联合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大会和朱智贤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报》2022,54(1):108-110
2021年10月30-31日,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云端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主题为"回眸百年心理梦,开启时代新征程",诠释了中国心理学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难险阻犹始终向前,不断成长壮大;一代又一代心理学人砥砺奋进,锐意开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百年起点,中国心理学会将勇担使命,奋力开启中国特色心理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李令节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69-73
一潘菽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主要领导人。今年是他从事心理学工作六十周年,七月又适蓬他九十寿辰。为祝贺他为我国心理科学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为了更好地研讨他的心理学思想以推动我国心理学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在京举行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同时中国心理学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还联合为潘老举行了庆祝大会。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荆其诚教授在致词中说:“潘老是我国当代  相似文献   

6.
车文博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心理哲学家、教育学家。作为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精神分析研究的领跑者,心理学史研究的创新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类"心理学与心理学元理论建构的开拓者,理论心理学走向实际应用的率先垂范者和重要推进者,中国理论心理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活动家,他对中国心理学特别是理论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赵莉如 《心理科学》2001,24(3):323-325
今年新世纪伊始,2001年1月11日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日。曹先生虽然在世享年仅有58岁,他离开我们也已经32个年头了,但他的一生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筹建科研机构和开展业务作了大量组织工作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并联络争取在国外的科技人员回国,使其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特别是他为兴建和发展我国心理学事业,  相似文献   

8.
江鸟 《天风》2010,(12):62-65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1890-1990)诞辰120周年,开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90周年,同时也是他逝世20周年,作为教育界的一代伟人,他立志一生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能有如此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一生只为一件事奋斗,那就是立志乡村建设,推广平民教育。如今,他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由这位伟人发现、创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包括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研究在内的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心理学自然不能例外。从一八七九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到现在,只有一百年多一点。在这段时期中,心理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极度复杂性,在我们面前还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明真老法师圆寂一周年了.他老的谢世,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而我则失去了一位良师和益友,内心感到无限悲痛.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他老的音容,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现在当他老圆寂一周年之际,回忆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老的怀念.明老是湖北荆门人,生于1903年,青年时代就进入了佛门,曾就读于月霞法师在武汉莲溪寺创办的华严大学.二十年代初,赴湖南南岳山亲近灵涛法师.以后就一直住在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民初之际,曼殊曾经是中国文坛上名噪一肘的人物。叫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候,向读者介绍有关曼殊的身世、思想及其在文化上的功绩,作为我们对一代爱国诗僧的纪念,应该说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70年壮丽辉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回顾历史,我国各族穆斯林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为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1日,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从事教育工作60周年,12月31日是他80寿辰。作为在他身边工作的学生,我已收到了不少心理学界、教育界的同行的来信,询问如何开展庆祝活动。我觉得,庆祝活动固然要搞,但更要紧的是应该对朱智贤教授的心理学思想开展一些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必须从詹姆斯的人格和他的思想作为整体及其统一性的背景出发,才能有效地理解詹姆斯心理学的真髓。詹姆斯思想的内核是彻底经验主义。他以彻底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思考,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思考作为思想态度是同质的,因而表现出明确的现象学特征。文章指出了对詹姆斯心理学进行现象学阐释的根据,并结合心理学史探讨了詹姆斯的思想方法对心理学作为整体而言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莉如 《心理学报》1980,13(4):109-117
1981年将是中国心理学会成立60周年。解放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心理学的研究得不到重视,作为学术团体的学会组织屡遭夭折,但老一辈的心理学工作者为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用热心和毅力奠定了中国心理学会的基础。解放后,在党对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心理学会的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但不幸  相似文献   

16.
潘菽逝世已有30周年,中国心理学界缅怀他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弘扬他的三个心理学思想精义,将之体现在行动中,促进中国心理学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坚持潘菽“心理学是中间科学”的主张,使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主题更加多元化; 秉承潘菽重视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遗志,提高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水平; 落实潘菽关于中国心理学“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特点”的倡议,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使中国心理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体系和灵魂上都真正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学习和研究他的关于思维心理学的重要原理,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心理学,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指出:“在提出科学的知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马克思还创建了科学的思维过程心理学的原理。”他的一些原理“不仅对认识论,而且对思维心理学都有重大的意义。它们不仅摧毁了统治旧心理学的朴素自然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思维观点,而且也为相符地理解大量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建立了基础,这些事实和概念乃是近几十年来对思维过程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是恰当的。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有许多对思维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马文驹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73-77
1986年10月30日,南京师大、江苏省政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商务印书馆、江苏省社科院、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为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举行庆祝会。江苏省付省长兼教委主任杨泳沂致贺词说,“高老是一位对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驰名中外的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有管理才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材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对马列主义矢志不渝的  相似文献   

19.
李伯元的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相似文献   

20.
德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它正在迅速地发展成长。是什么原因使德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独立领域而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分支的?德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德育心理的方法又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对年青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从来就是十分重视的。可是在十年浩劫期间,我国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