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姚 《天风》2018,(4):18-19
清明、中元、寒衣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但同时清明节又和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此,清明节过与不过就成了众多基督徒纠结的事。基督徒可否过清明?又该怎么过?  相似文献   

2.
苏志明 《天风》2014,(12):30-31
近30年来,中国基督教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可是,中国基督徒人数不可能有外界某些人猜测的那样,有上亿的数字。一些相对比较可信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基督徒在中国人口比例中还是占绝对的少数,而且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其实,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不是看基督徒人数多少,而是看基督教究竟能对中国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对个人生命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4.
段琦 《中国宗教》2014,(2):38-39
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将有2/3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基督徒的构成将不再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往占基督徒总人口80%的农村基督徒多数将转入城镇,中国基督教信众将以城市人口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7,(12)
<正>基督徒以开放、宽容的态度看中国传统节日,便能在生活实践中自由见证信仰怎么过传统节日,是多年来中国基督徒一直谈论的话题,观点不一而足:有人觉得基督徒不该过有祭拜内容的节日;有人觉得传统节日不是宗教,可照常过;有人认为,基督徒可在传统节日中加入信仰内容。基督徒怎样看待传统节日,怎样过节,不是中国教会才遇到的问题,乃是近两千年来基督  相似文献   

6.
王路加 《天风》2012,(10):12-13
一个人在得救之后,该如何实践基督徒的使命,过讨神喜悦的生活?基督徒如何完成"大使命"?在哪里见证荣耀神呢?教堂?家庭?小组聚会?这些无疑都是重要之地,但环顾四围,最大的禾场是在职场。职场服侍,神的儿女责无旁贷。但我们常常感到困惑:我是否能做职场服侍?我的能力和装备够吗?笔者浸淫职场28年,信主后又服侍职场的主内弟兄姊妹,也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感悟不少,在此以求教于众弟兄姊妹。  相似文献   

7.
赵志恩 《天风》1996,(9):11-13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于1950年全国人民解放以后,在新中国发起的一个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运动。它虽然有明显的政治意义,但是40多年来的教会生活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基督徒认识到:它是一个有圣经根据,有教会历史传统,富有神学意义的,建设中国教会必备的一个爱国爱教的运动。它的目的是:使教会更加纯洁,更加符合神的心意,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它是中国基督徒不能不走的一条荣神益人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中国基督徒,在刚刚过完共和国五十岁生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迎来了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的五十岁生日。不言而喻,这就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五十周年。2000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又恰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五十周年。身处中国基督教的知天命之年,身为一个中国教会处境中成长起来的基督徒,没有理由不回顾已过的充满了风风雨雨的五十年,更没有理由不展望21世纪的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本文是笔者在学习有关三自爱国运动的文件时记下的一点笔记,稍加整理,  相似文献   

9.
康志杰 《天风》2011,(12):26-28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斗争中,有一批爱国的中国基督徒参与其中。他们为什么投入这场革命运动?革命与信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知名导演甘小二拍摄的电影<举自尘土>,用平实的手法记录了当下中国农村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对此,甘小二作了如此评价: "影片拍摄的,是肉体的战栗和灵魂的平安.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基督徒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远来 《天风》2018,(5):23-24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它是继春节以后,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并因其浓厚的爱国与孝道的意义,而成为东南亚各国庆祝的节日。但和所有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在某些地方的庆祝习俗中被掺入了不少迷信色彩。作为基督徒,我们能否过这样的节日?让我们从信仰的角度一起反思。  相似文献   

12.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划时代的宣言。 宣言的目标,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洋教面貌所引发的后果听决定的 在三自中“爱国”两字,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强烈的民族感与对新中国的社会责任感,使基督徒与人民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亦让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基督徒们,亲  相似文献   

13.
邵立良 《天风》2017,(1):40-41
新的一年来临了,有基督徒认为传统春节有很多活动带有迷信色彩,基督徒应当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元旦新年,而非传统春节。的确,基督徒当怀着虔诚、敬拜和感恩的心对待这些基督教传统节日,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拯救。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基督徒不应该排斥,而应当融入和吸收。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沃土,但传统节日中确实有一些不合基督教信仰传统的迷信活动,对此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融入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2,(4):77-7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15.
兴文 《天风》1995,(9):18-18
中国基督徒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徒作出了自己应该作出的一份贡献。中国基督徒为抗日救亡作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1938年7月12日党在汉口办的《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6.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7.
严锡禹 《天风》2013,(1):22-25
元旦一过,春节将临。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基督徒该如何过,才能让传统的节日和我们的信仰紧密结合?基督徒当如何做,才能让热闹的春节对我们的灵性成长、生命更新更有意义呢?让我们看看几位牧者同工的分享吧!  相似文献   

18.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王荣伟 《天风》2018,(11):4-6
2018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基督教始终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40年来,广大基督徒的内心充满了感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基督教今日的光景。本刊整理了改革开放40年里的10个珍贵片段,见证广大基督徒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18,(7):26-26
不可否认,基督教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中国化是其必由之路。基督教中国化乃来承道成肉身的原则,因此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权宜之计,它的意义是使耶稣基督的道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得以具体化.作为一个中国基督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