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靖居丛录     
古刹游踪四十年代,居于旧都,有幸至各寺随喜,暮鼓晨钟,启人遐思.虽半个世纪过去,而鸿雪因缘,一念之间,犹时展现,爰随手录之,以存梦痕云尔.鹫峰寺鹫峰寺在西城卧佛寺街,寺有唐代《心经》石幢,上镌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勅修淤泥寺,为宫官张功谨敬德监造.寺原有旃檀佛像,来自西土,流传震旦,元  相似文献   

2.
明远 《法音》2001,(10):36-36
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在九华山圆寂,终年76岁,戒腊56夏。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11岁于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1948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后在江苏观音寺、伴孤庵、寿宁寺、高旻寺,陕西终南山茅蓬,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参学,曾随来果、虚云两位老和尚习禅。1957年冬驻锡九华后山华严禅寺,过着…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为四大名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群峰罗列,其中九峰高出云表,旧名九子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太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改称为九华山(见《太平寰宇记》)。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关于此山的开山建寺,清喻成龙(正庵)的《重修九华山化城寺碑记》说:“寺始于晋隆安之五年(401),初名九华。”又说:“天竺杯渡禅师所筑。”其说无文献足征。化城寺实建置于唐至德初(756),先是开元末(741),有僧(?)号,来九华结茅度众,为土豪及长吏所逐。其时有释地藏,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航海游方来到  相似文献   

4.
清初赴日弘化的木庵禅师,是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也是隐元禅师在日本建寺立宗最得力的助手。今年一月二十日(农历)是木庵圆寂三百周年忌辰,日本黄檗宗为此举行了纪念活动,并出版《木庵》遗墨集,选登木庵的部分书画珍品。黄檗山现住持(第五十七代)村濑玄妙长老为这本专集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5.
张明华 《法音》2007,(2):53-54
本刊讯2006年,普陀山佛教协会以筹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以创建文化名山与平安寺庵、和谐寺庵为目标,加强寺庵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僧才培养,挖掘和弘扬佛教文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法会友,广结善缘,僧尼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观音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佛事和旅游业兴旺,成绩喜人。  相似文献   

6.
正一、寺院历史南山禅寺原名石泉寺,为山东龙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寺庙。据史书记载:佛教在唐代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均建有庙宇,境内著名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位居八寺之首。寺名原称昭庆寺,唐代贞观元年(627)初建,宋建隆、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年间屡经重修。鼎盛时,庙容金碧辉煌,为邑内一大胜景。寺址位  相似文献   

7.
唐代首批佛教官寺设立于高宗乾封元年(666),系以高宗封禅泰山为契机而诏立。乾封元年诏立的这批佛教官寺并非通过诏令统一赐额,而是以封禅泰山后各地出现的不同祥瑞分别命名。高宗乾封元年的佛教官寺还具有诸州立寺、统一度僧、观寺并置三个特征。高宗官寺的这些特征基本为之后的三次佛教官寺设立,即武周天授元年(690)、中宗神龙元年(705)和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所继承,对唐代佛教官寺制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京西潭柘寺是北京名胜之一,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现在每天都有众多的中外游人,前来领略这座千年古刹的风光。潭柘寺是人们叫惯了的俗名,因为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此寺始建于晋代,寺名几经改换,原名嘉福寺,唐代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称岫云寺。在潭柘寺的历史上,有一段中日佛教友好的因缘。  相似文献   

9.
文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北的文丞相弄内,是苏州市唯一的一座较具规模的尼众丛林。它虽然没有像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那样令人熟知,但历史悠久已越八百载;尼众蕉修,道风纯正,深受广大信众的敬仰。文山寺又名文山禅寺、文山潮音禅寺,乃南宋以来江南名刹。其址原为文山寺、潮音庵;云林庵三者共处,历经沧桑,至清初已近毁颓。嘉庆年间,高僧坚持上人卓锡潮音庵,发宏誓愿,重光佛利,于是殿宇复兴,得复旧观。庚今年间三寺庵尽遣兵关。同治年间,住持镜如法师再振基业。民国初年,,C传法师住持潮音庵,乃将三寺庵合并为一,额其名曰…  相似文献   

10.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語     
《法音》1991,(1)
高庵(禅师)闻(法)成枯木(禅师)住(持)金山(寺),受用侈靡,叹息久之曰:比丘之法,所贵清俭,岂宜如此,徒与后生辈习轻肥者,增无厌之求,得不愧古人乎! 高庵(禅师)曰:住持大体,以丛林为家,区别得宜,付授当器,举措系安危之理,得失关教化之源,为人模范,安可容易!未  相似文献   

12.
孙少飞 《法音》2021,(10):47-53
元代著名禅师中峰明本,时人称其为"江南古佛",是江南丛林"庵居知识"的重要代表.明本以践履头陀苦行为初心,不住持名山巨刹,深自韬晦.在其游方江南各地时,明本与苏州佛教结下了深厚的法缘.在隐遁苏州之际,明本吸引了不少参学随侍的禅僧弟子,以及由此形成的修行道场,成为中峰法系在苏州弘传的基础.在明本弟子中,虽有广交文士官宦的天如惟则,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僧徒.中峰法系的寺庵,皆尊明本禅师为开山祖师.其崇高的志趣与僧格,成为该系信众的精神导师和典范.而甲乙之制(寺庙师徒相承的住持制度)的传承方式则保证了此系法脉及寺庵在苏州地方的长期存在.元明时期,作为精英僧人的惟则的师子林禅庵很快废毁,而作为普通僧众的苏籍弟子的寺庵由其稳固的传承制度及祖师信仰内核却得以长久存留,为中峰法系融入地方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江苏房东县为满足老年教徒就近“亲近善士”,听闻正法”的要求,继去年八月汇龙念佛堂开放后,今年七月又增设吕四镇原集庆庵、东兴镇原大雄寺、海复镇原佛光社等三处作为简易宗教活动点。这三处简易道场各有特色。座落在吕泗渔港的吕四镇集庆庵,创建于宋至和年间(1054—1055),以历史悠久著称。当地民间有“先有集庆庵,后有吕四镇”之说。修理开放后,启东县北部地区信徒可在此进行  相似文献   

14.
简讯一束     
《法音》1988,(5)
▲1月15日,新加坡旃檀林住持明真法师赠送广州市无着庵一尊玉佛,高6尺,重1.5吨。玉质细腻,十分庄严。▲今年初,日本法融寺住持、爱知佛学院教授诹访义纯先生向峨眉山万年寺赠送了一部《大正新修大藏》(100卷)。(李新培)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法音》1984,(5)
△苏州市佛教居士林于五月二十四日在西园寺正式恢复。 (惠英) △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于五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云居山真如寺举行。会议补选真如寺方丈朗耀为会长。  相似文献   

16.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17.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阳城东十五公里处的大桥村西。这里樊山起伏,形如座椅;河水清澈,宛若玉栏。水碧山青,极尽人间胜景。因这秀丽宜人的景色,早在唐代便有僧人在此结草为庵,研习佛学,取名“郭峪院”。后来西蜀僧人顺慜东游至此,感其环境优雅,就此栖息下来,并增修殿宇,扩建寺院。后经郡守(泽州刺使)奏请,唐昭宗于乾宁元年(894)赐额“龙泉禅院”。  相似文献   

18.
近日 ,我和妻子一同前往中国佛教胜地江西的龙虎山游玩 ,这里众多的奇山异水真个美不胜收。尤其是点缀在群山之间的数十个大小寺、庵 ,更使得幽静的大山显得有几分生气。这天 ,在导游陪同下游览了几天的我们 ,有竟避开导游 ,随意在山间漫步。不多时 ,我们眼前出现一座小庵 ,它座落在群山包围的一小块平地上 ,四周古木参天 ,不到近前 ,还不知道这里有人居住呢。路上遇到几位香客 ,经过打听 ,方知这庵名叫“静幽庵” ,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 ,四周山民都说观音极为灵验 ,几乎有求必应。进了庵 ,果然见到几位香客在给观音菩萨烧香瞌头 ,十分虔诚。…  相似文献   

19.
一五台山刻经背景及情况《嘉兴藏》一名《径山藏》,始刻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后因北方缘薄、集资不便、冰雪太大等原因,四年后又移于浙江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及其下院寂照庵和化城寺等处。万历末年至天启、崇祯及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又分散在吴江、金坛、虞山、嘉兴等处分刻,雕竣  相似文献   

20.
寻石头记     
萧艾 《佛教文化》1993,(4):42-42
1993年7月13日,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在南岳山下祝圣寺召开成立大会。笔者为此会发起人之一,特从广东韶关南华寺赶来开会。会议结束当天上南岳山,栖南台寺。南台寺系六朝古刹,创建于梁天监年中海印和尚,海印常在寺侧石台上坐禅念经,故寺名“南台”。唐天宝初年,曹溪门下石头希迁禅师来南岳,见“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故号为“石头和尚”。(《五灯会元》和《宋高僧传》均如是说。) 当时,居南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