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的"不似似之"理论超越了历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艺术真实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阐释了艺术真实性的本质内涵,从而使其成为最高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2.
亨利·摩尔艺术语言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于材料;要有充分的三维"视觉真实";对自然物体的观察;生命力和表现力是亨利·摩尔艺术语言的四个组成部分.亨利·摩尔的艺术不是停留在视觉表层自然"物象"的层面上,也不止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形式,他的艺术是对生活意义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3.
贾克梅第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在不断的发现与否定中,他感觉到了这种"真实"的存在,并在不断地取得进步.这个不断追寻的过程好像成了整个行为的目标.艺术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冷军在西方写实观念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入中国写意绘画的观念方法,让油画作品来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实,最终抵达"艺术真实"的高峰,去展示和讴歌人类精神世界的美,而不是再现冷冰冰的客观世界。冷军油画的"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妙在实与非实之间"的中国油画的独特风格,是属于他个人的"冷军实"。这种"冷军实",是完全契合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美"的。冷军油画艺术风格的美,既具有崇高的视觉震撼力,又具有温婉的感情亲和力,是油画史上一道亮丽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艺术地、典型化地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域的社会生活和人化了的自然界的真实,它是典型地、具体形象地再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生活.音乐对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艺术的典型化的反映,是在音乐形象、情节和场面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外加进去的."艺术的民族性也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艺术的民族性,离开民族发展和民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历史阶级的内容,是不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曹凌 《美与时代》2005,(11):7-9
大凡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深刻的产物,同时它还要具有美感,即审美价值,故称之为"艺术品".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的就是艺术品是作者深刻感受现实生活后,对其概括和提炼的结果,这个结果往往是凝练的、浓缩的、典型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塑造艺术典型时就需要把握好它的分寸,否则会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八大山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位很有气节的艺术家.他一生都经受着故国情感的折磨,其思想和艺术是在他一生故国情感跌宕起伏与挣扎中形成的.八大的名号、斋号、绘画、诗文题跋等几乎都与他的遗民情感有关,在他的画中,一片花叶、一片山水都是一片心灵的境界,其艺术在虚幻怪诞中寻求真实,在静寂中探索永恒,在空灵中表现充实,在孤寂中追求崇高,在简洁中蕴含丰富,他把无尽的家国之思渗入作品,以丰厚深邃的诗画方式尽情表达.  相似文献   

8.
真实感情的描绘一直是艺术家所推崇的主题.在艺术中反映感情的艺术家很多,这里,在现实生活中分析美国人的爱情观,对艺术大师作品中的真实情感进行解析,证实了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真实生活,表现并强化它是对生活的积累和沉淀.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东方还是西方,凡是稍有从事过美术相关行业的人,都不会对印象派感到陌生。西方艺术19世纪最后30年,印象派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当今在中国的学院教育里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分析,关注的大多是技法、题材和历史背景等,这些无疑是欣赏和评价印象派绘画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从印象派绘画观念发展的过程来看,最为吊诡的一点是它从追求极端的真实起步,最终走到了真实的虚妄。本文通过对西方艺术经历印象派绘画的前后过程进行分析解读,指出人的视觉思维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统绘画中以"借物说事"为原则转向表现事物的客观面貌——"追真"为原则再发展到了以表现艺术家自身的主体原则的变化过程,这种转变源于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印象派的存在对于人类对于客观真实的认识来讲,正所谓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学前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中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艺术教育部分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儿童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美术绘画活动中能够交流感情,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符号,构成独特的画面空间,去表现个人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得到满足感.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出来的也许不够完美,也许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还有一些差距,但他们是在创造"艺术",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感情.  相似文献   

11.
布歇画作,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前,王宫贵族末路狂欢下的应景之作。画作代表了洛可可艺术的全部精神和内涵。画面刻录了那个时代,穷奢极欲的贵族们的真实趣味;也记录了一位忠贞爱情的女人身陷边缘处境中,用心挽留情人的壮丽篇章。艺术和爱情、画作和背后的故事、布歇和成全他的蓬皮杜夫人,成就了一段"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的佳话。布歇画作浓情艳香中,实有人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自觉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艺术的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女性艺术家们愈益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她们开始建立起一种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自觉意识,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以深切地关心女性话题作为艺术的切入点,以"怜我情结"的切肤之痛,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追求完美的人性,表现艺术的真诚与自信.在执著的追求中发挥着女性情感性的优势,从而进入了艺术的自为状态,以结构完善、内涵充实而有了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龚贤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大师,他的<夏山过雨图>生动地把握了江南水乡南京、镇江一带山形水态的神韵.此图是真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手笔.夏天苍翠的树林体积感很足,虽无西画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却用重重叠叠的笔触,描绘了茂密浑厚的夏树,真实而又虚幻,树林的黑、山体的灰、云之白,构成节奏优美的韵律感.此图可谓是龚贤"黑龚"时代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装置艺术家,他们用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映"俄罗斯真实存在"的期待和愿景,使得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装置艺术主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将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在多元文化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装置艺术语言,挖掘装置艺术的魅力,带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天娇 《美与时代》2007,(11):31-33
当把"性别"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时,"性别"的差异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女性艺术已成为一种不能回避的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潮流.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女性艺术家过分强调或者掩饰女性身份的两种倾向,使其艺术创作陷入了性别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现实题材绘画以"再现现实"为其宗旨,然而无论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同一时期同一画派画家的作品来看,艺术中的现实与视觉中真实的现实并不完全相同,虽如此,这样的艺术却还是被冠以"现实"之名。画家为了"再现现实",纵然已尝试各种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条"缝隙",结合贡布里希关于图像再现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明确,这条"缝隙"自艺术产生之初便已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一、主观性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色彩作为其重要的元素,不仅赋予了画面生命和美,同时也是表达各种情感,理念和信息的载体.一般当我们欣赏油画作品时,我们往往会为艺术家对色彩娴熟的驾驭能力而震惊和赞叹,并且认为真实再现客体是油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而忽略了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创造性和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相似文献   

18.
本期"论坛"栏,发表的三篇论文,都是以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为中心的。范曾绘画的杰出成就根源于他明确的艺术美学观念,而其艺术美学观念的根柢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构建了他的精神气质与主观世界。李渔关于真实与虚构、新奇与寻常、简与繁等的阐述,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某些艺术辩证规律的精彩总结。翟墨"大美通一"的"大一美学",其实质也是"大千世界,道通为一"的中国智慧。这几篇论文作一组发表,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互相发明之益。  相似文献   

19.
王霞  朱昕 《美与时代》2004,(10):12-13
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时,处理好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的,其真实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是艺术的生命力,但艺术的真实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子谓《韶》《武》"章是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关键。后世学者往往以对舜、武的历史评价,代替孔子对《韶》《武》的艺术评价。朱子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意味,但《韶》《武》的艺术身份,仍不免被道德的话语所遮蔽。然而,"美"与"善"首先是乐本身的"美"与"善",是孔子在观乐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艺术经验。道德的精神在音乐艺术的演绎中具有了感性的形象,给人以特殊的境界觉受。只有从乐的"首出"地位出发,才能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真实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