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大学3年了,最难受的是,总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好。”长春某师范院校文学院学生吴海燕一脸迷茫。对于大学生而言,“该学什么”,似乎本不应成其为一个问题。但记者走访吉林几所高校发现,与吴海燕具有相同感受的大学生为数众多,“不知道该学什么”,竟成为不少高校学生的普遍困惑。  相似文献   

2.
研究任何东西都需要有问题意识,就是说,你要知道什么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就是说要懂得研究课题的价值判断,什么问题背后可能有重要的背景,就是说要搞清楚研究的深入发掘的可能性。这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先决条件,否则你的研究可能就是“码字”,把东西堆出来就算完事,这就是学术一无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恩格斯在什么意义上提出“劳动创造人”的思想? 长期以来,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根据。因此,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首先从对恩格斯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是从解决人类起源问题这个意义上提出的,这一论断能够而且已经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这种观点主要反映在以前  相似文献   

4.
“老师!水晶头骨是怎么回事?”“老师!鬼魂照片是怎么回事?”“老师,有人转世还能说明前生是怎么回事?”。面对很多类似的问题,作为政治老师的我,明知道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却不知道怎样回答,甚至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刘彤冉  施建农 《心理科学》2007,30(1):134-135,172
“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元认知”能力被看成是人类最复杂的认知能力之一;目前学者们对人类的元认知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这时人们不禁会问:这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身上的基本认知能力,在动物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呢?一些学者做了实验研究加以考察,并提出两个相反的观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在这样的争论中不断发展,通过对动物元认知模式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描绘出动物进化的图谱,以及认知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从物种学角度探讨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6.
认知逻辑最初是以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因此,认知逻辑有着很强的哲学背景。哲学家对认知可以说有着悠久且值得骄傲的研究传统。“我们知道什么?”、“什么能够被知?”、“‘知道某件事’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等问题在哲学中被广泛讨论过。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用逻辑的方法将这些哲学观点刻画出来,使之更加严格化、系统化。这项工作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首先,哲学家无法证明其所有的认知观点的一致性。逻辑学家为其提供了严格的证明工具。其次,严格使用逻辑的分析方法可以深入研究这些哲学观点所蕴涵的命题。例如,“我知道我知道……  相似文献   

7.
潮起潮落,蟹有感觉;时至三更,公鸡报晓;寒冬即临,蛙儿准备冬眠……各种生物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时钟,却都带有与大自然一致的“钟表”,科学家称之为生物钟。人类也有类似的生物钟。如起居有常、妇女的月经有常等。人从出生到垂老,体力、智力和情绪都经历周而复始的低落和高潮期。 人体为什么会带有生物钟呢?现有的研究认为:原来在大脑底部有一小束叫视神经核的视神经细胞,专门负责观察进入眼帘的光,不仅能辨别日夜,还能对白昼的长短、光的明暗等细微变化作出  相似文献   

8.
四、哲学认识问题。在就专门的哲学问题(“当前关于共相的一场争论”、“科学中的合理性与其他类型的合理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作主要报告的,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代表,而且有资产阶级哲学家的代表。特别是就其中的第二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合理性问题本身包含着广泛的世界观内容。什么是合理性?可以获得合理性吗?它的标准是什么?哲学上的唯理论,实际的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合理结构,神话和宗  相似文献   

9.
“仁者人也”,据我看,是孔子自己对其思想核心的仁字所作的正确的解释.此义详见《中庸》“哀公问政”章.当然从古文字来看,仁字有几种写法,造字时取义都是什么?可能有人知道,至少,我不知道.但是,《说文·人部》的仁字,我敢断言,一定是孔子使用过的仁字.许慎在仁下说“亲也,从人二.”我看许慎的解释与孔子的说法完全一致.为什么呢?因为《说文》仁字构形为“人二”,即两个人.这两个人,其一是表示自己,其二是表示与自己面对面的那个人.当然,面对的那个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代表集体,或者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亲也”则表示人对人应当亲爱,不亲爱就不是人.从字形来看是如此,从字音来看,与人正同.实际上,这个仁字的形和音,已表明它的意义应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文》心部恕下说:“仁也”,无疑就是依此取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一切时代,每一种哲学都必须探寻和发现少数的、但却是基础的世界观的基本问题;(1)探寻世界的起源、存在方式和发展问题;(2)探寻知识的源泉问题(我能知道什么?);(3)探寻生命的意义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冀什么?);(4)探寻人在世界当中的地位问题(什么是人类?);(5)探寻社会进步的性质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有着悠久的  相似文献   

11.
哲学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却没有一门学问象哲学这样“糊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几千年来它竟然一直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对象、方法、特点与功能,直至今天哲学家们还在讨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之类基础问题。和科学的欣欣向荣相比,哲学显得不很景气。哲学虽然孕育了科学,但是近代以来科学却逐渐联合起来想把哲学驱逐出学问的殿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人自身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我国解放以来,理论界在研究人性、人道主义中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特别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对人的研究成了禁区,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一切议论、探讨、研究统统不加区别地被扣上宣扬“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从而造成了谈“人”色变的局面。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一禁区也已被冲破,特别是在近一时期,哲学界、文艺理论界对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现将目前讨论中已经涉及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简介如下: 一、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否包括人的自然属性? 对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所谓人性,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换言之,人性即人的本质,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的本性或特性。那末,人性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人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构成的。所谓人的自然属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医学奖与“How”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的概念扩大成4个大类:即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how,知道怎样做,即怎样“生产”知识和know-who,知道谁有知识[1]。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主要包含“What”和“Why”,一些专业教材和著作很少或基本不涉及“How”和“Who”,这是传统知识的缺陷,不能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课弥补了传统知识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其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突出地系统阐述了如何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即讨论如何生产知识的问题。从…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并不是概念炒作的结果,而是因为网络真真切切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生活本身,网络化带来的不仅是观念的变化,而且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根本性转变,网络化给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给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研究网络给人类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问题,《学海》杂志与清华大学哲学系于2000年11月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本文将对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综合国内近期的研究状况,对“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一、网络与…  相似文献   

15.
(三)讨论“人不信神,就会为所欲为,什么坏事都敢干”的观点“法轮大法”除了如上所述谈了许多神的问题外,还从道德的角度谈了一个信神的观点,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容易得人心。摘录其中两段:“人之所以有道德规范,是因为人知道,做不好的事去不了天国还要下地狱会遭报应。人在约束自己不做坏事,维护人类的道德。……人不相信神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就非常的可怕!人什么坏事都敢干,他认为谁也看不见,就干坏事……”“人不相信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人在毁灭着人的道德。人相信业力轮报,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坏报、恶报,人干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6.
试答无法回答的问题让·多尔梅松著萧俊明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在巴黎以“我们不知道什么?”为主题召开了第一届哲学座谈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欧根尼》第169期刊登了一些与会者的论文。第二届会议于1996年3月27—30日召开,讨论的问题如同前一届一样...  相似文献   

17.
哲学文体关涉的是对哲学思想、观点以及理论体系进行表述的问题 ,是对哲学“文本”写作的一种检视与省察。还很少有论者来专门探讨这一问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大概认定不存在什么哲学文体问题 ;即使存在 ,也不足论 (比如说 ,认为它属于表达哲学内容的形式问题 ,不及文学文体、宗教文体那般重要 )。在世纪之交我国哲学界普遍对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与总结的时候 ,这一方面也是一个明显的阙漏 ,我们仍然习惯于重内容而轻形式。可是 ,如果仔细翻阅这么多年来发表过的众多的哲学论著 ,客观地做些分析 ,就不得不承认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8.
对平常人来说,“伦理学”一词意味着是由一特殊集团或共同体所制定的一套约束其行为的标准——在追求他们的目的时,区别什么是合法的与不合法的,或者什么是可以或不可以被人接受的。因此我们就有“商业伦理学”,或“医疗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思想或行为的某一给定的领域中存在的或应该找到的根本原則和基本  相似文献   

19.
格维申阿尼: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人”的问题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个言简意賅的公式,即人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强调指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索引表达式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常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具有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语境状况直接相关的特殊语法特征。如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人称代词“你”、“我”、“他”,时态词,时间和地点副词等等。对于这样的表达式,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被使用的语境情况,就不知道它们的确切意义,例如,某人门上贴有字条“将在1小时内回来。”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也就不知道笔者究竟何时回来。又如语句“我是中国人。”我们不知道谁是说话人就无法断定它的真值。正因为对索引表达式的分析研究同表达式的运用密切相关,索引表达式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索引表达式有不同类型的范畴。例如人称索引就因人物在言语活动中的角色不同而有区别。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