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顾本柏  贾磊  张庆林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2):296-300
本研究采用线索提示任务探讨了不同提示线索颜色、SOA及提示有效应对于经典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线索提示类型及其颜色是否与目标色词一致会对Stroop任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提示下出现显著Stroop效应,而无效提示下Stroop效应消失,显示视觉注意空间搜索会影响Stroop效应;线索提示颜色与色词颜色是否一致同样影响Stroop干扰效应,两者不一致时存在显著Stroop效应,而两者一致时Stroop效应消失,表明Stroop效应的发生依赖于色词加工中不同通道间信息的转译。 关键词:Stroop 效应;线索提示任务;转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标准的 Stroop任务中引入中文双字颜色词 ,结果发现 :1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都产生了显著的 Stroop干扰效应和促进效应 ,双字词的反应时模式同单字词相同。这表明语言学意义上的中文词是一个知觉加工单元 ,无论它由一个字组成或由两个字组成。 2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 ,Stroop促进效应和干扰效应相同 ,相对于控制条件呈一种对称关系。这一结果同国外的有关发现不同 ,表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同西方拼音文字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3.
启动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概况及基本概念1935年,J.R.Stroop 在色一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色词(如“绿”),那么对墨水颜色的识别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因而增长。这就是著名的Stroop 效应。Stroop 效应的发现开创了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的先河。自本身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不仅同一刺激的两维  相似文献   

4.
刘亚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11,34(4):806-81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位置判断任务、图-词干扰任务和色-词干扰任务来测量Stroop效应;通过表情面孔性别判断任务、情绪词汇判定任务和情绪图片颜色命名任务来测量情绪Stroop效应;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Stroop效应和情绪Stroop效应是显著的。(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STROOP效应及其反转:无意识和意识知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耿海燕  朱滢 《心理科学》2001,24(5):553-556
该研究基于Stroop效应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间的质的差异,刺激特性(呈现时间)的改变和注意的改变引起了非常类似的行为上的质差模式,二者在决定意识时存在着补偿作用。当色词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时,被试在对靶颜色进行命名时不能利用色词提供的预期信息,从而反应时出现典型的Stroop效应;而通过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可以使色词被有意识知觉。从而出现了Stroop效应的反转。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7.
徐琳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7,30(5):1269-1271
Stroop稀释效应是指在Stroop效应的色词-色块范式中若增加无关词作为分心刺激,Stroop效应将被大大削弱的现象。文章回顾了Stroop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抑制分心物干扰效应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troop颜色命名作业,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探究重复分心物的促进效应是由习惯化机制还是由分心物连续抑制机制造成的问题,进而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Stroop干扰效应、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和负启动效应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是由习惯化机制造成的。这种抑制机制,只有在分心物重复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其效用并不广泛;而负启动效应所指的分心物抑制机制却是一种效用广泛的抑制机制。并进而揭示,学困生和学优生都存在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但因学困生的负启动效应比学优生小,所以学困生在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上大于学优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所占的比例都会影响冲突适应效应。采用词-色Stroop任务, 本研究在控制了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的比例之后, 通过三个实验共同探讨反应执行和冲突观察对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前试次的Stroop干扰效应, 但没有得到冲突适应效应; 在实验二中, 先前试次为四选一的选择反应时任务, 当前试次为词-色Stroop任务, 得到反转的冲突适应效应; 实验三和实验一程序相似, 但在先前试次上不执行反应, 得到了稳定的冲突适应效应。这些结果证明, 冲突观察能够诱发冲突适应机制, 提升当前的操作表现。  相似文献   

12.
赵鑫  贾丽娜  周爱保 《心理学报》2019,51(8):914-923
一致性序列效应是指个体根据前一情境中的冲突信息, 灵活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研究选取9~10岁的儿童和18~25岁的成人为被试, 采用色-词Stroop任务和Stroop与Flanker刺激混合的任务, 在控制重复启动的影响后, 考察一致性序列效应在不同任务中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 在不同的任务中, 儿童和成人均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序列效应, 且一致性序列效应的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冲突适应过程涉及更高级的加工过程, 9~10岁的儿童已具备类似成人的、更一般化的冲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用正常人和聋哑人作被试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将“红”“绿”“黄”“蓝”四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用这四种颜色中的三种写成,然后按着事先排列好的顺序,分组呈现,并且在两种条件下分别要求被试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反应,一种是刺激呈现前就告诉被试对“字”或“色”反应;另一种是刺激呈现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向被试提出对“字”或“色”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聋哑人和正常人在色—字干扰任务作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语义的自动加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选择性注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被试的作业成绩,但颜色命名仍比字词反应困难;Stroop效应在延迟反应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Stroop效应与记忆过程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朱千  孟景  位东涛  陈红 《心理科学》2014,37(2):473-477
执行控制障碍是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对成瘾者的复发与康复治疗有重要影响。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析海洛因戒治者和健康成年人在经典色-词Stroop任务中执行控制的大脑皮层时程动态变化。行为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均有显著的Stroop干扰效应,但无显著组间差异。ERP结果显示,戒治组不一致条件的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对照组;戒治组Stroop任务相关的N2效应和SP消失及N450效应衰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治者可能存在早期冲突监控加工障碍和晚期反应冲突解决加工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通过3个实验,探讨干扰抑制在言语产生老化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经典Stroop任务,发现老年人在高水平的、自动的语义激活时产生了更大的抑制困难。实验2操纵潜在竞争词的语义激活水平,发现在潜在竞争词处于低水平的语义激活时,老年人的抑制能力与年轻人相当;在潜在竞争词处于高水平的语义激活时,老年人表现出抑制能力的劣势。实验3采用造句任务,发现老年人在抑制角色冲突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老年人在顺序不一致的条件下的造句成绩显著差于年轻人。整个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言语产生中的抑制能力差于年轻人,但抑制老化效应受潜在干扰刺激的激活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实验主要考察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的加工模式。实验中,高分离个体在标准Stroop任务条件,明显受到Stroop效应的干扰,对创伤性词汇反应时间减慢。实验结果表明,创伤性分离个体的集中注意能力遭到破坏,实验符合创伤的回避加工理论,创伤性分离个体运用分离无意识忽略注意伤害性的刺激,如果无法忽略,则会有意识的回避加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人际灵活特质是对一般的情绪信息敏感还是仅对特定的人际情绪信息敏感。方法:实验一和实验二均采用情绪Stroop任务进行考察,不同的是实验一以消极情绪词为材料,实验二以唤醒度更高的消极情绪面孔为材料。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人际灵活仅对人际情绪词产生了Stroop干扰效应,并没有对一般消极情绪词产生干扰效应,且低人际灵活组的人际消极情绪词的干扰效应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实验二的结果与实验一的研究结果相同,即人际灵活特质仅对人际情绪面孔产生了Stroop干扰效应,且低人际灵活组的人际消极情绪面孔的干扰效应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结论:低人际灵活仅对与人际相关的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9.
选取《科学创造力量表》筛选出高、低科学创造力个体各20名,通过完成经典Stroop色字干扰抑制任务,探讨高、低科学创造力的个体抑制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在Stroop色字任务上,无论是高科学创造力组还是低科学创造力组,都出现了Stroop干扰效应,但低科学创造力组的Stroop效应更明显;高科学创造力组在字色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科学创造力组,但是两组被试在Stroop任务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科学创造力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强于低科学创造力个体。  相似文献   

20.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孙羽中  张杰 《心理科学》2007,30(4):778-781
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