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绿山水画作为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类型,经历了从滥觞、繁荣到式微的过程,近代以来,又在张大千、吴湖帆等画家的影响下开始重回历史舞台的主角。就广西地区来看,青绿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也受到画家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广西当地特有的山水风光的映衬下,青绿山水画充满了广西特有的地域特点。这从一方面繁荣了广西山水画的风格类型,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4.
元代山水画在历史山水画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风格更能表现个人的生活境况与心灵情感,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元代文人墨客多将内心寄托于山水、诗词之中,借助于此找寻仅有的归属感,他们追求隐逸,远离仕途,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所探讨的隐逸思想颇多。首先分析了隐逸文化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元代山水画的隐逸根源、人文情怀以及笔墨情趣入手,阐述了元代山水画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并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探讨了山水画隐逸特质的表现形态,最后论述了元代山水画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巍 《美与时代》2007,(6):44-46
钱选以擅画青绿山水而著称,其绘画成就在元代有极高的地位.本文旨在研究钱选青绿山水的艺术特点,以及这种艺术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黄公望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山水画的风格鲜明突出,对后人影响极大,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后人初学的范本。黄公望作画非常重视"士气、神韵和逸气"。所以作画多作简淡天真、雅素恬静一路的水墨山水或浅绛山水,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元代文人志士清高隐逸的思想,对我国山水画笔墨技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绿山水发端于六朝,兴盛于唐代,转微于元代。而钱选作为元初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成就极高,影响深远。钱选追求的方向是在借鉴古拙之风的基础上增加装饰性的手法来简化宋代以来的写实青绿山水风格,以质朴的绘画语言表达疏寄旷达的意境,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  相似文献   

10.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11.
张梅 《美与时代》2016,(9):56-57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呈现出繁荣多元化的创作局面,人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见解,青绿山水画再度被社会所关注,并由此进入它新的发展时期。众多艺术家们在找寻个性绘画形式的同时,都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去思量和审视心目中那片青山绿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为青绿山水实现其自身艺术价值和提升表现形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中,皴法是对自然山石纹理结构的总结,是用笔墨把意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山水画的发展与皴法息息相关。隋唐五代时期皴法从青绿山水的笔墨中逐渐显现,发展到两宋时期,皴法发生了多样的变化,此时的山水画也在皴法的演变中走向顶峰。文章简要概述从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山水画中皴法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山水画非常简单,仅仅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后以青绿山水加速了发展进程。至唐代,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又出现了城市山水这一类型。这些画风的转变离不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古往今来,山水画创作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历经千年的发展到现代,产生了无数宝贵的作品,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因此,以在传统思想、时代背景影响下人们观念的改变来阐述山水画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有着悠久传统的青绿山水,在王希孟的巨制《千里江山图》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它独特的赋彩方法以及重彩颜色的使用在山水画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文章主要对《千里江山图》色彩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自己临摹的心得体会作出探索总结,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构成和使用方法,总结了青绿山水画的现状和对以后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不仅以书法上的独具一格传世,绘画上也堪称圣手,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无不精通。他的山水画既非一般山水画的气势恢宏,也不是奇突险崛,而是以清秀高雅、委婉蕴藉、平凡清淡为主要特性,行笔之间显得特别潇洒。文章主要从笔法、墨色、造型、构图四个方面探讨赵孟頫绘画中"书卷气"的艺术表现,探究赵孟頫清高淡然的文人情怀和蕴藉典雅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元四家"作为元代画坛的重要代表,曾在山水画史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影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元人山水画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各异,主要是他们艺术探索和审美观念造成的,这也是值得关注与玩味的话题。例如,在"元四家"中,倪瓒的萧散简远与王蒙的繁密厚重形成画风上的鲜明对比。倪瓒作品所刻画的是"疏而不简""简而不漏"的疏体山水;王蒙则描绘出的是"苍茫浑厚""秀润静谧"的密体山水。二人"一简一繁"的绘画艺术效果与他们的创作技法、内心世界、审美追求和人生阅历等密切相关,值得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元初,蒙古族统治者以武力占领中原,对汉地实行统治;又因为是游牧部落,与中原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很大不同,各种矛盾均很尖锐。当时很多汉族知识分子抱着与蒙古族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或隐逸山林,寄情于山川自然之间,或以文学书画遣兴抒情,或遁入释道,寻求精神解脱。金、元时兴起的全真道教更成为部分知识分子躲避战乱,寻求精神安慰的出路。所以元代善画的道士非常多,上至天师,下至一般道徒,有史料记载的就不下四十人,其中有些是我国美术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画家。元代的山水画十分兴盛,它是人们藉以使心灵获得解脱,从而达到静美境界的手段。中国的山水画与道教所追求的清静、自然,顺应自然之道,师自然之法,寻求心灵与肉体得到自由的思想有着不解之缘。大多数的山水画家都受到道家和道教的影响,非常崇尚大自然之美,所以历代善画山水的道士画家很多,元代也一样。元代山水画四  相似文献   

18.
元代无疑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山水画的成熟不仅仅是元代美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且在文人画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元代的美术发展也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元代四大家之中,又以王蒙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较大。元代,是个有着特殊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年代,王蒙在当时画风闲逸的大背景下,做到了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也正是因为王蒙的独特,他才得以在中国古代美术的史篇中留下了辉煌的章节。同时,王蒙将山水画创作作为自己的艺术道路,塑造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并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中国的画家在作画时对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中国的山水画也自成一派,山水画家的山水情结也更加浓重。从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空间观存在的价值,从处理山水画的空间观、充分体现山水画空间观和中国画空间观的布局和思考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