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维藩 《天风》2012,(3):37
(九十五)灵性与理性我灵性复兴的1949年秋至1951年初,约一年半左右,曾一度鄙视理性、鄙夷神学。但三位老师的神学教诲,对我起了启蒙作用。他们分别是杭州的蔡文浩牧师、金陵的孙汉书老师和陈泽民老师。蔡文浩牧师的系统神学和孙汉书老师的教义神学所教诲于我的,是如何基于圣经,思考上帝、救恩、历史与人生。陈泽民老师所揭示于我的,则是近两千年基督教思想这样一棵大  相似文献   

2.
《天风》1999,(2)
为了贯彻全国两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和落实我省基督教第六次代表会议《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第五项任务,省两会于1998年12月16—17日在杭州召开自传研讨会。 孙锡培牧师主持了研讨会。邓福村牧师发表重要讲话,他传达了全国两会济南会议的精神,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接着,陈灵保牧师、王以诺老师等先后宣读论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神学处境化的必要性。与会者认为:神学处境化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历史观的三个阶段陈耀彬,杜志清(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朴素的社会历史观。它是朴素的直观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l)和朴素的自然观相结合;(2)和原始宗教神学相结合。他们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自然也是指人和社会产生形成的基础。随着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复杂化,一大批"智者"把哲学研究的中心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着重探讨了社会制度的本质和起源、人的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名言。在解答上述问题中,既有有价值的思想,也有充满神秘主义和天命论色彩的东西。(二)西欧封建制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新约圣经》的产生标志着神学历史观的确立。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系统地阐述了神学历史观,他提出的历史"预定论"在理论上深化了神学历史观。阿奎那神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神学历史观发展到高峰。中世纪以"神创论"和"原罪说"为重要内容的唯神史观,是对古希腊朴素神学观念的否定。古希腊人敬奉的多神教,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人神合一。而中世纪的唯神史观,把神看成超越世俗、创造一切的万能的精神实体。《圣经》所确立的神学历史观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三)酉欧近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论神学与医学美学的冲突和协调东南大学, 南京铁道医学院,(210009)孙慕义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一、人体和生命美的神学评价医学美学的基本课题是:研究生命秩序与宇宙秩序内在结构而表现的美;真与善是医学美的条件;人的健康与心灵美的齐一等,这显然与神学的理...  相似文献   

5.
绿萝 《天风》2012,(11):8-9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学者逐渐意识到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并开始反思基督教在环境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便是"生态神学"的开端。基督教生态神学通过阐述上帝、自然和人的关系,从神学角度为生态伦理、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信仰基础。近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神学的研究在国内也悄然兴起,引导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关注环保问题。陈慰中博士在《生态环保神学》中说,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陈泽民教授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副院长,长期从事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桃李满天下,深受爱戴。今年10月15日是他的百岁生日,本院的几位老师写了文章讨论其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的成果,以示庆贺。陈泽民教授是我的恩师,我从他那里学习了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的理论。我不能错失机会,自当写个小文参与讨论,以表庆贺,同时对基督教中国化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汪维藩老师的理解,中国神学的建设需要通过这样几个途径达成。首先是继承基督教新教以圣经为本的传统。中国教会是一个高举圣经的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这就决定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探索所应侧重的,是基于圣经的神学而非基于哲学的神学。其次是重视信徒在新时期的信仰实践与灵性实践,并加以提炼,以形成源于实践的神学而非书斋神学。再次,  相似文献   

10.
周志治 《天风》2011,(8):55-55
我好发幽古之思,经常阅读有关历代神学大师思想的书籍,在思想上与古代圣徒远交,我称这为神学上的"扫盲"。我常关心国际新闻、时局动态,为使我的眼光宽广、关怀也宽广。而我在生活上很平淡,秉持一种理性的、入世的禁欲主义精神。一提起"禁欲主义"一词,通常我们联想到的是古代教会的苦修主义和当今主教的修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严锡禹 《天风》2016,(9):26-27
汪维藩老师在《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一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思想引入中国神学,提出了“生生神学”的主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汪老师引用了蒙古人的长生天信仰,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长生天“就其静态来说,是一位‘永存的上帝'(An Ever一lasting God);就其动态来说,是一位‘永远创生的上帝'(An Ever-generat ing God)”(汪维藩,《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严锡禹 《天风》2016,(9):26-27
汪维藩老师在《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一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思想引入中国神学,提出了“生生神学”的主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汪老师引用了蒙古人的长生天信仰,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长生天“就其静态来说,是一位‘永存的上帝’ (An Everlasting God);就其动态来说,是一位‘永远创生的上帝’ (An Ever-generating God)”(汪维藩,《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金陵协和神学院,1997年6月版,第15页).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1,(9):33-33
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博士于2011年7月18日至23日,应邀率团赴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出席神学教育研讨会。成员有副院长王艾明博士及林曼红博士、苏喜乐老师和刘卫老师。研讨会由金陵协和神学院与新加坡三一神学院联合举办,旨在交流两校神学教育与研究的经验,探索在全球化时代的亚洲处境下神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展望两校间未来可能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课题。  相似文献   

14.
荀子人生哲学建构的基本途径孙希国,张艳清荀子是稷下学宫中最后的、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思想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子思想上承百家,下启两汉,是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人生...  相似文献   

15.
李栋 《天风》2018,(9):32-33
几年前在"基督教中国化"这个问题被提出时,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现今中国教会是否在中国化上存在问题?怎么做才叫中国化?三自爱国运动进行了6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深入,在实现了"自治"和"自养"以后,我们又看到了自身讲台宣讲中的问题,即"自传"的滞后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脱节,于是自1998年底又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提出将"三自"落实到"三好"——这些不就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入吗?连学者都认为:"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主张,也就是基督教中国化最现实的神学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汪维藩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教诗人。生前一直执教于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对学生关爱有加,事必躬亲;也曾参与中国基督教两会的事工,鞠躬尽瘁、仗义执言。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以政治、神学、诗歌为他灵感的来源。他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努力推进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提出并倡导“生生神学”。今日中国教会,“基督教中国化”旧题新作,从上至下,大力推进。值此机会,汪维藩老师的神学思想,便能加倍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吾辈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走神学中国化之路的精神。梳理其爱国情怀,并以其自身经历、学效前辈、中国文化、圣经启示等方面来加以论述,以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  相似文献   

17.
刘金光 《中国宗教》2014,(10):58-59
谈论中国基督教的所有问题,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问题。神学对于基督教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神学思想的导向决定了基督教向信徒传播教义的导向。神学思想能否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信徒能否与时代相契合、相适应、相协调。众所周知,在几种外来宗教当中,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最短的。在1949年之前,它是外国差会的子会,被称为"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并没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陈逸鲁 《天风》2009,(9):13-15
神学教育是心的教育,教导神学生有一颗理解和爱上帝的心,有一颗爱国家和爱人民的心,有一颗爱教会和爱信徒的心。一个人在神学院里工作,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全心全意还是出自私心私意,学生都看在眼里。老师是仅用知识去教授还是用心灵去教导,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在江苏神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第五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本次神学研讨会的宗旨是:加强基督教神学研究,促进基督教中国化,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化神学教育。这是江苏教会认真落实全国两会于2017年12月编制的《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指导性很强。我于1986年7月高中毕业以后,开始经常到教堂里去做礼拜,敬拜上帝,同时也是领受信仰知识,接受神学教育,尤其是自从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作学生接受正规的神学教育起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神学教育帮助我从零开始,掌握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神学知识。如今作为一名在基层牧养近30年的传道人,静下心来,思考从南通教会牧养浅谈中国化神学教育与教会建设的课题(谈牧养侍奉),来回应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供神学院的老师和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的学者、专家和牧长参考,即中国化神学教育如何指导、影响基层的教会建设?反过来,从广大基层教会建设的状况反思中国化神学教育的历史、现状、成果和异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三年前的9月15日,敬爱的汪维藩老师因病医治无效离世,那一年老师的追悼会和追思礼拜,国内外的很多学生不约而同来到南京,为了看老师最后一眼。敬爱的汪老师,这三年,您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服侍神,您的教导、您的神学、您不卑不亢的精神已经传承在你所教过的学生身上。百度的词条上您的描述是——牧师、教授、神学家、神学教育家,一点也不为过。年轻时代的您,刚立下志向不久,就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运动之中,之后的二十多年大好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