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鸿 《天风》2005,(6):8-10
经文:约20:19—31 每年的复活节,教会的传道人都会传讲“基督复活”的信息,似乎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想到“基督复活了”;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唱有关基督复活的赞美诗,我想这是很不够的。早在使徒时代的教会, 使徒宣道的核心问题就是见证基督的复活。使徒保罗在他致哥林多教  相似文献   

2.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3.
经文:腓3:12—14 神在基督里拣选我们,不但叫我们得救,而且叫我们“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摆在我们面前是一条追求生命长进之路,“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6:1)潮着更成熟的信仰前进。基督徒要注视什么目标?朝  相似文献   

4.
基督的奥秘 “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弗3:4) 使徒保罗声称自己“深知基督的奥秘”,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对此深信不疑,理由也许就是保罗所留下的13封书信,并且在他的书信中透出了无穷的力量。除保罗以外似乎没有第二人敢自称“深知基督的奥秘”。保罗所说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如果奥秘的确如此,那么我们也不难成为“深知基督的奥秘”的人,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02,(5):42-43
我们如果静下心来,谦卑地等侯在神面前,实事求是地留心一下,你会发现,曾经被我们“封闭的密室之外,原来竟是基督自己的园囿。世界之中并非尽是荆棘,也有基督心爱的百合花,并非尽是狼虎,也有基督自己牧放的群羊。”  相似文献   

6.
王三元 《天风》2001,(6):42
我们灵性上的追求,也许非常羡慕圣经中和教会历史中那些蒙神特别恩典和被神所使用的人,就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保罗、奥古斯丁、马丁路得、卫斯理等。巴不得我们也像他们那样蒙恩。以致生活行为和工作凡事蒙神悦纳。然而,神对我们有更高的要求,他不只叫我们效法他们的榜样,更是叫我们效法基督,活出基督。就像保罗说的:“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活出基督,是神拯救我们,我们灵命追求的至终目标。“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4:4),人类本来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只因亚当的堕落,神的形象从人身上失落了。在基督里重新得回来。神的形象就是他的荣耀。因为神本来是荣耀的。如果我们将来进入他的荣  相似文献   

7.
经文:林前15:1——28 基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根基。在新约圣经中总计有100多次提到复活的道理。保罗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归献 《天风》2001,(7):8-9
基督徒(徒11:26原文的意思是“基督人”,即属于基督的人,像基督的人)信神,不是神为我们所用,乃是我们让神使用;不是神为我们服务,乃是我们事奉神。但是,人若不奉献自己,就无法事奉神。奉献,不是我们有什么可以给神,乃是我们灵魂身体归于神,让神恩待我们,为他所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1,(11):41-44
基督宗教伦理原本是基督宗教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圣经》中就曾明确地把基督宗教的基本伦理原则 ,即“爱主”与“爱人如己”规定为“一切道理的总纲”[1] 。至现当代 ,随着基督宗教的精神化和世俗化 ,基督宗教伦理在基督宗教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新正统派神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内尔曾提出过“以基督宗教伦理学代替神学”的口号 ;美国现实主义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莱·尼布尔不仅把基督宗教社会伦理规定为其神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把“爱的律法”规定为其神学的最高原则 ;弗莱切尔的“境遇伦理学”尽管实施“相对主义的策略 ,却依然把“爱”或…  相似文献   

10.
千禧年祝词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在大大小小的庆祝会上灯光特别辉煌歌声十分响亮人人喜气洋洋个个心花怒放辉煌的灯光显示二千年到来天父给人类的慈爱永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响亮的歌声歌唱基督的救恩叫千千万万苦难的人得解放喜气洋洋是高兴基督爱的福音已照耀在地球的四面八方心花怒放绽出对天父慈爱的感戴对基督救恩的念念不忘念念不忘的是二千年来许多的神职人员和教友以圣爱之心做地上的“盐”世上的“光”新世纪已发出曙光基督徒更该将基督的爱播向四方祖国的繁荣富强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宗教信仰要和祖国前进的步伐一致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加热增光以基督…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著名圣经神学家John Wijnga-ards M·H·M·神父在所著《体验耶稣》Experiencing Jesus)一书中说:“当我们打开若望福音寻找启示时,我们可以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开始:基督如何启示天主?如果我们想了解基督,我们应该想法掌握他的神圣启示的模式。人们如何在会晤基督之中会晤天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想给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2.
宁宁 《天风》1998,(11)
家庭问题纷纭复杂,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基督教的家庭观是建立在圣经所启示的基础上的,这就是爱的系连及基督在家庭中的地位——基督为一家之主。我们说建立基督化家庭正是对这一信念的重申,并将此落实于家庭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14.
正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提到,教会是在神的率领之下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2:15-16)为什么同一种香气,能叫人死,也能叫人活?保罗本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他善于运用比喻,用当时罗马社会耳熟能详的事例表述信仰生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晚上,在家里看《圣经》,看到玛窦福音二十二章15-22节,心中顿感欣慰,主耶稣基督给我们现世基督徒指出了一个“敬天爱国”的大原则,说出了我们对国家和天主的所有义务,那就是:“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玛22:21)一位基督  相似文献   

16.
刘承邦 《天风》2003,(3):10-11
经文:彼前1: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但却是无比重要的真理。 “你们既称……为父”,这表明了我们的身份是基督徒,即: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效法主耶稣基督,做主的门徒的人。“就当存敬畏的  相似文献   

17.
基督论是基督教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人格”是基督论讨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代基督教思想家受启蒙哲学思想影响,探寻历史人物耶稣的史实性,耶稣被塑造成了一个具道德“人格性”的道德楷模。但近代的“人格”观念忽视了这一概念在古代的三一论、基督论讨论中获得的超越个体主义的维度。朋霍费尔回到古代教父哲学中的“人格”概念,在批评近代基督教思想的“人格性”基础上重塑了基督论,也在当代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中重新定义了“人格”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19.
信徒与门徒     
陈志华 《天风》2014,(9):52-53
在教会中,弟兄姊妹都比较习惯用“信徒”或“基督徒”来自称,以说明自己是相信耶稣的人;相对而言,较少自称为“门徒”来表明自己是跟随耶稣的人。但如果我们翻开新约圣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字。1.“基督徒”在圣经中共出现3次,“基督徒”的原文Christianos是由“Christos基督”加上拉丁语尾“anus属于……的人”所构成,即“属于基督的人”之意(参徒11:26,26:28;彼前4:16)。  相似文献   

20.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15:16)跟随基督是主的召唤,主的拣选。主耶稣基督召叫我们进入他的葡萄园,把我们视作是一粒珍贵的种子,悉心地浇灌、培育,渴望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一百倍的果子。同时,跟随基督走圣召之路是我们心甘情愿、矢志不渝的选择。我们都希望能茁壮成长,能够开花结果,并能博得主的欢欣和天国的花冠。然而,在尘世风风雨雨的侵袭中,在复杂人际关系的左右下,我们常常迷失方向;总是在不经意中跟随他人,亦或被钱财、地位、名誉牵着鼻子走,根本就没有跟随基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