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未 《天风》2009,(7):12-14
家庭是牧者的另一个牧场。我们不但要把教会众多肢体牧养好,也要把自己家里的人照管好。神家和我家,都很重要,两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然的话,圣经上就不会有“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的话了。让我家融入神家,我家事奉神家,约书亚这样做了。我们从小受过“舍小家,保大家”的教导,听过为国家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唐勤 《佛教文化》1997,(6):12-13
我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里,北京家中原有佛堂三间,经父亲多年筹建,十分精美庄严。供有从广济寺请来的佛像,有雍和宫喇嘛精绘的西藏唐卡。金丝捕木雕刻的三屋宫殿式的家龛高达屋顶,红色雕漆佛俱满堂。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走向街头,我家首先成为目标。一群来历不明的年轻人,手持铁棍,学作孙悟空的模样,闯进我家佛堂大肆捣毁,任意掠夺,据说越能打、砸、抢,越革命!而为善一生年届九十的老居士,却被勒令跪在院中,遭受着这群年轻人的肆意侮辱、诽谤与打骂!最后还被驱逐出家园,叫做“扫地出门”,老人的家宅成…  相似文献   

3.
碧萝     
正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碧萝。十六岁那年的秋天,我因为高中休学而整天在故乡的大街上游荡,清晨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提一桶冷水从头顶浇下来,在酣畅淋漓中抓起一个馒头后,就一边大嚼一边在街上闲逛。有时候,我会游荡到离我家十多里之外的高高的沙丘上,尽情遥望蓝天的尽头,放飞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思绪。那天,当我躺在柔软的沙丘上闭目做梦的时候,那个名叫碧萝的女孩出现了,我和她相识了。  相似文献   

4.
刘凌维 《天风》2017,(1):53-53
(一)外婆 上小学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儿时爱美的我坚持要留长发,外婆总是一边替我扎辫子一边念念有词:“我们家丫头的头发比丝线还软,以后一定是性子柔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冰凉的石臼     
正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石臼呢?那个旧农业时代的标点符号。我是记得的,只因有近二十年里,我能朝夕看到一座石臼。它,就位于我家大门外的石井台上,我的家,在井台边上。所以,我住在家乡的那些岁月里,出门,即能看到一座石臼,看到,就有一种招手般的亲切感觉。  相似文献   

6.
我与妻结婚五年了,连续受孕三次,每至四、五个月即流产,每日药罐子不离嘴,城市里的大医院也慕名跑了多家,终归无济于事。朋友见状,介绍我去求神仙疗不孕。在离我家百里之遥的山旮旯里,我与妻翻山越岭慕名而至。神汉是个老光棍  相似文献   

7.
两个强盗,有一次偶然经过一架“绞架”。其中一个说:“假如世间没有了绞架这一类的刑具,我们的职业真是很好的一种呀!”另一个强盗回答说:“呸,笨蛋!绞架是我们的恩人。因为假如世间没有绞架这一类刑具,则人人要做抢劫的勾当,那时,你我两人的买卖,岂不反而要做不成了?”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归宿     
怨进去门是窄的欲回首背对无步民沙漠有声音对我说要努力面前的路虽然漫长弯曲失丧的游子向着家出发崎山区不算什么抛弃昔日的罪恶不被世俗才困锁因天堂是我家是永远的归宿永远的归宿@冀鸣  相似文献   

9.
儿时吃榆     
正说起家乡的美味,我就想起了儿时吃榆的幸福经历。记得在我家的房前屋后长着几棵榆树,一到春天,我就爬上那棵树干有水桶粗的榆树上,往朝阳处的树杈上一坐,折一枝大而嫩黄的榆钱儿捋下来,放在嘴里品尝。一边尽情地享受着那种又甜又香的黏滑味儿,一边观看着眼前的榆钱在阳光的映照下,一闪一闪地亮着金色光芒的样子,真是开心极了。待我又吃又赏,过了瘾后,再捋上一书包带  相似文献   

10.
没有伞就跑     
95年5月,我的生命里痛楚如织。父亲于一次酒后失足永远地离开了我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及两个年幼的弟弟。其时,我正读高三。办完父亲的丧事,原本入不敷出的家已光徒四壁。不容我有选择的余地,我回到家乡县城的一磷肥厂找了一份看管仓库的工作,拿一份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家用。同时,作为老大的我也成了家里的脊梁。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恶意地与人开玩笑。在学校时品学兼优的我偏偏于此时失去了父亲,过早地挑起家的重任。这事使我年迈的班主任老帅总是耿耿于怀,为此,他到我家来了几趟,但每次他都失望而返。面对我母亲的病卧在床,我那小…  相似文献   

11.
正1大学时的一个假期,我回了趟老家。想起平时聊天时,很多同学说从来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回来时,我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和糖蒜。在教室,我把特产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这时,郭华皱起眉头说:"其实所谓的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  相似文献   

12.
倒退着前进     
雨后的清晨,我在月牙湖畔散步。清新的空气吹拂着,让我忘却了近来繁忙工作的烦恼。湖里,三三两两的水鸟嬉戏着,在湖面上留下一圈圈波纹。四叶草在湖堤绽放着,欢快的笑容诠释着美善的心声。我一边行走,一边思索。突然,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日子再忙碌,总会有一段光阴,是慢下来的。这段慢下来的时光里,我多半会在那里度过——一座异域风情的高高塔楼,矗立在人工湖上,湖便分成东西两部分,相对应的是岸上两块四季长青的草坪,纵横的几条小径。而天空,一边是缓缓下沉的橙色夕阳,一边是迫不及待爬上去的淡白月亮。绿树环绕,草木芬芳,鸟儿常去光顾,狗赖着不想回家,猫干脆在此繁衍生息。黄昏时,我独自从家出发,沿  相似文献   

14.
同·路     
正几丝鸟鸣缭绕,绿荫如瀑倾洒向远方;几簇野花争奇,像是无意间点撒在绿坪上的花火,炫目的一瞥惊鸿……我家门前有这样一条路。自孩提到髫年,由豆蔻迈向碧玉年华,多少个留香岁月,它引我探寻世界,让我享受喧嚣中的一丝静雅。它仿佛可以读懂我时而的哀愁,我亦可懂它鸟语花香的缠绵。我家门前有这样一条路,它与我,无异伯牙遇上了钟子期,  相似文献   

15.
宋锐 《思维与智慧》2006,(12):57-57
女儿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一次,她突然提起我家的文字游戏。原来暑假期间,一家三口晚饭后往往闲聊一阵。一天,妻子自吹她起码认识8000个汉字。我不信,要知道,《新华字典》也就是8000多个汉字。我决定考考她,  相似文献   

16.
自信     
梅成 《思维与智慧》2003,(10):15-15
晚饭后,我和林教授一边散步一边谈心。我忧心忡忡地说:“我的那篇论文选题少有人涉猎,手头的资料又不太理想,只怕我写不好。”林教授鼓励说:“你所掌握的那些资料,足够你完成那篇论文。依我看,你缺少的不是资料,而是自信。”  相似文献   

17.
爱又如何     
纯子和我是一个村的。上小学时,我俩一个班。那时她文静、秀丽,学习成绩又好,我们这群男孩子都喜欢她。她爹是村里的干部,高个黑脸,说话瓮声瓮气,我们一见他就躲得远远的。我家很穷,所以我即使喜欢纯子,也只能在梦里与她相近。她就像一个一尘不染的仙子,让我们不能亵渎。小学毕业后,全村就我和纯子上了乡中,这就为我接近纯子创造了绝好的条件。每天早晨我早早地出来,一边看书一边慢慢地走,等着纯子出来,然后她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一起向学校走。那时我总在想,如果半路上出现几  相似文献   

18.
君子常自省     
正年轻时张仲景拜在岭南名医著羲门下,著羲这人孤傲,从不传张仲景一些绝密配方。著羲家老仆见张仲景为人老实,便对他说:"我有一法教给你,说不定能感动我家先生,传授给你些医术绝学。早年先生曾钟情于一才女,此女做的鲜笋宴先生非常爱吃。然而红颜薄命,令先生痛彻心扉。有一年,我随先生游医,偶然在一大户家品尝到这道鲜笋宴,先生感慨之余,竟将做菜的女仆赎了出来。如果你能为先生  相似文献   

19.
一位外地来京的同志走进了地铁积水潭站。站台的两边,各有一条铁道。在站的一边写着“由此开往西直门”,在站台的另一边写着“由此开往鼓楼大街”。这位同志不知应从哪一边上车,于是向我走来,并且问道:“同志,我去东直门,该在哪一边上车?”我想了一下,然后对他说:“您应在开往鼓楼大街这一边上车”。在我这个想一想的过程中,就用到了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在简单判断中,有一部分是用来反映某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还有一部分则是用来反映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一次同桌指着一位正在讲课的老师对我说,这个老师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听罢顿觉羡慕不已。下课后,我便向老师求教真谛,老师随即用食指指向墙壁,一边比划一边说:“我这个手指虽然没有它(指墙壁)硬,但如果我天天用手指在这个地方用力去钻,久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