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远来 《天风》2011,(6):41-43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建军 《天风》2011,(6):38-40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翁溯利 《天风》2016,(8):14-15
正教牧人员传给世人的应为真理之"道",授予信徒的当是侍主之"业"。现今有很多教会尤其是基层教会,存在"信徒多,工人少"的牧养窘境;笔者认为现今教会可以借鉴使徒教会的牧养理念,抓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教风的控管使徒时代的教会在犹大地全面发展时,信徒越发增添(参徒5:12-16),教会免不了会有某些不良风气,此时教会的掌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6)
<正>"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在宗教改革者中,对于建造新教教会体制最有托付和拥有最清晰理念的人,也许非加尔文莫属了。加尔文的教会观指出:"因此,就如传基督这救人灵魂的教义,是教会的灵魂,同样纪律是教会的肌肉,使得各肢体因履行自己的职责,叫整个身体合而为一。"(《要义》4.12.1)~1对于今天经过前期高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而正在建立秩序的中国新教教会,一定有可以借鉴之处。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加尔文的教会纪律观,及其对今天中国教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义工"在教会中常指参与教会事工却不领薪金的基督徒,这在全国教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温州教会中,"义工"则专指那些参与教会传道、负责讲台牧养而不取酬报的"义工传道"。"义工"在温州教会中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各个历史时期充当了重要角色。可以肯定地说,今日温州教会复兴的基础,就是拥有数以千计的义工传道。他们对教会的自身管理、教会牧养、事工拓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温州教会各个历史时期为主线,简要介绍义工在温州教会的发展,藉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义工发展以及他们在教会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7.
<正>教会一旦发现异端邪说,就要及时商讨、马上处理,容不得半点拖延。延迟就意味着伤害!异端、邪教常常将"魔掌"悄悄地伸向教会,甚至公开到教会拉拢信徒,笼络或恐吓教牧人员,这对教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伤害。异端、邪教一旦对教会产生了危害性,其后果不堪设想。它不但会"偷羊",分裂主的教会,还会造成原本合一和谐的教会生发混乱,使教会生出极大的破口。  相似文献   

8.
自牧就是调整和预备好自己,让圣灵更畅通无阻地在自己身上动工牧者是教会的"灵魂人物",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和素质,因为什么样的牧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牧者也是教会的"公众人物",信徒时时"听其言观其行",就如透明鱼缸中的金鱼一样被关注着。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参提前4:16)。  相似文献   

9.
海外消息     
《天风》2015,(5)
<正>教会机构推出呼吁结束体罚儿童的灵修手册非暴力教会网络和结束儿童体罚全球倡议机构.近日联合推出一敬拜资源.邀请教会领袖和基督徒社区携手奋斗,结束对儿童的体罚。非暴力教会网络包括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的成员教会。这一消息颇受致力于推进"公益与和平"的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重视。这一名为"结束儿童体罚"的敬拜资源,是可供敬拜,聚会、圣经学习及祈祷等使用的灵修手册,可以集体使用也可以个人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丰盛 《天风》2012,(6):15
在温州教会,有这样一个现象,那怕是一个已从神学院毕业多年并在教会牧会多年的同工,只要他未被按圣职,那么,他常常仍会被人称为"神学生"。称呼本来也不必较真,但我要反思的是,隐藏在这并不确切的称呼后面的那种对牧者"轻视"的现实。第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在温州教会,基督徒对"牧者"的概念较为淡薄。联合派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联合派工,是由于传道同工的缺乏,本  相似文献   

11.
孙琪 《天风》2013,8(8):36-39
2013年8月底,中国基督教两会将派员赴台与台湾地区基督教界共同举办"两岸论坛",就两岸教会发展近况、神学教育、社会关怀、牧养事工等专题进行交流,以增进了解,推动两岸教会的联络与合作。为了配合这个"论坛",本刊特刊发基督教全国两会研究部同工文章,就台湾教会的历史与现状向读者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成祖明 《天风》2008,(17):24-26
(接上期) 三.符合教会本性丰富充实教会公性 早在1980年代,丁主教在<[三自再认识>一文中就指出,以往"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三自很少",明确提出了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了三自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述三自,是丁主教对中国教会三自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孟元梅 《天风》1995,(7):15-16
一、妇女会的起因 兰州市教会于1980年9月份复堂,1981年夏季教会为一些老年及有病的妇女,在每礼拜二下午二时到四时,特开一次妇女聚会,由女教师、义工轮流主领开设至今,人数越来越多,西楼三间坐满了。  相似文献   

14.
朱敏荣 《天风》2010,(4):21-21
<正>《天风》编辑部:在教会中,有一些信徒认为身体软弱或是多病,皆为"属灵"的表现,有的甚至说:"属灵的伟人大多是经历了病痛的一生,是疾病陪伴着一生……"今特来信,纠正这些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8,(23):48-50
贵阳教会与南宁教会首次联合举行圣乐文化交流晚会2008年9月20日晚7时,贵阳教会与南宁市教会唱诗班、芥菜种诗班、灵感乐队以及瞽目诗班,共同举办一场以"促交流、构和谐"为主题的圣乐文化交流晚会。这是贵阳市基督教会为了响应十七大关于繁荣文化的号召,丰富教会信徒的信仰文化生活,提高信徒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进  相似文献   

16.
文革 《天风》2022,(6):31-33
1.引言 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基督教会继承了宗教改革传统,即高举圣经权威,并以上帝之道为信仰的基础.因此,这些教会也自然会把讲道看做是崇拜的中心环节.然而今天有一些信徒受到市场化思维的影响,把教会的讲员当做灵性产品的供给者.他们认为自己到教会花了时间和路费,就应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灵性"供应".不然,自己或是慢慢不来这间教会了,或是按自己的灵性需要开始"追星"——只挑选那些符合自己灵性"品位"的牧师所讲的道来听.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圈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0,(4)
<正>一提起教会的标志,大家马上会想到"十字架",是的,每个信的人都知道"十字架"是教会的标志。但是,除此之外,可能少有人知道两千年来教会传统的图标有很多,有些即使看见后只觉得与基督教有关,却不知其真正的意思。为  相似文献   

19.
<正>上帝是公义的,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处事待人亦当有公义之原则,而不能借一个"爱"字以偏赅全近年来,笔者常听到有人说:"教会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教会里只能讲爱,不能讲理。"果真如此吗?教会里是否需要由相应的纪律来维持秩序呢?若教会中有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管教和惩戒呢?  相似文献   

20.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