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主题为“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据悉,举办此次演讲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对对世纪佛教发展方向的认识,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同时选拔参加今年秋天在韩国举行的中韩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的中方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国内佛教界首次举办的具有开创性的活动,展示了当代佛教界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堪称一次成功的有益尝试。在演讲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僧尼、居士分别就佛教在21世纪弘法、教育、伦理道德、和平、环保、慈善等方面的论题展开演讲…  相似文献   

2.
谭红霞 《法音》2007,(1):54-54
2006年12月30日,一场瑞雪将法源古寺妆点得分外美丽,“中国佛学院庆校庆迎新年演讲会暨书法展”,在佛学院大礼堂举行,中国佛学院师生及部分居士三百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5)
<正>4月21日,出家33年之后,49岁的学诚法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式上,正式从传印长老手中接班,成为有62年历史的中国佛教协会的新一任会长。21日上午的闭幕会后,学诚法师和中佛协副会长祜巴龙庄勐长老、珠康·土登克珠活佛一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7)
<正>本刊讯7月4日上午,由北京桑杰佛教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草原丝路民族文物及佛教造像艺术精品展"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艺术界、收藏界、书画界以及佛教艺术爱好者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托古代丝路经贸、文化发展的雄厚基础,与沿线国家共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的大背景下,由蒙古族著名收藏家桑杰先生精选其多年收集的草原丝路沿线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的“法轮功”所宣扬的理论如同痴人说梦,实在不值一驳,但由于他的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播很广,大有混淆视听的作用,对人们正信正解佛法构成障碍,作为佛教徒,我觉得有必要做一番辨别澄清的工作。名者实之宾,名正方能言顺,用佛教名相的原义来对治曲解篡改的邪说...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28日,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寺法主福原隆善长老率领日本净土宗第203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2人访问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亲切会见福原隆善长老一行,并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授予日本福原隆善长老中日佛教友好使者及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荣誉证书。学诚会长表示,福原隆善长老是中国佛教界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为弘扬日本净土信仰,深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中,“替僧”是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目前学界对于这一现象显然还缺少必要的关注,本文即是对这种现象发生、由来及形成过程的一个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8.
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主要角色,但是对于菩萨一词的含义以及该词所含摄的诸多相状,国内学术界尚少涉及。本文从梵文语词Bodhisattva(菩萨)本源出发,通过梳理大乘佛教经典论疏,对菩萨一词归纳出14种不同的语义,在一一指出其语源的基础上,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了揭示。我们认为,菩萨一词并非固定化的概念,它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修行阶段、不同的时空下所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僧人对庄子逍遥思想的诠释是佛道交涉中的重要内容。逍遥在格义的语境下是被理解为佛教的价值旨趣的。而随着僧人对格义弊端的反思及佛道论衡的深入,僧人十分重视分判佛道之异,反对简单地混同庄子逍遥与佛教解脱。当三教会通渐成趋势之后,僧人们从更深入的层面广泛吸收儒道思想,并立足于佛教立场对逍遥思想予以重新定位和解释。由于宗派的不同,各家对逍遥思想的解释也不甚相同,如华严宗的德清会把逍遥境界解释为初禅天之乐,而禅宗的道盛仍会直接用逍遥表达佛教旨归;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会认为只有破除我执才能实现逍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传佛教流行的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分布的边缘地带。云南历代傣族佛教徒在翻译《巴利三藏》时,在秉承上座部佛教思想和原始仪轨的基础上,与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等结合,呈现出傣族佛教的区域特色。早期佛教典籍用不同的方法对“四圣谛”进行了诠释,论文对此作了分析,并重点探讨苦谛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基于傣族社会对佛教的热情,借助巴利文注疏等来揭示“人生之苦”,从而明白信众不惜散尽家财来“做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佛教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中道”进行了专门研究。重点考察了这一观念在早期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表现形态。认为早期佛教虽讲“中道”,但在实际处理许多问题时往往不能把其作为原则较彻底地执行;大乘佛教的“中道”观念在早期大乘经、中观派、瑜伽行派中都有表现,但在理论上的发展高峰是在中观派中,“中道”在中观派中真正成为佛教学说中的核心观念。文章重点要表明的是:佛教的“中道”观念虽然是在否定或批驳与该教并行发展的其他派别的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形成的,但这一观念在思想渊源上又与其他派别(特别是婆罗门教)的哲学思想有关联。佛教在吸收吠陀及奥义书中婆罗门教有关思想的基础上,把与“中道”有关的思想材料加以归纳、提炼,使之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轮回”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佛教的轮回观念做了专门研究。作者对轮回观念的思想来源、在印度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中的主要形态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等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佛教的轮回观念与婆罗门教中的轮回观念有重要的关联 ;大乘佛教对早期与小乘部派佛教的轮回观念进行了吸收和发展 ,在对轮回形态的划分、轮回本质的判定、轮回主体的解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 ;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与印度佛教中的轮回观念有联系 ,但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1-91
佛教的“空”,是社会中最被误解的概念:许多人把“空”看作是空无所有、虚无消极、或视为万念惧灰的逃避态度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知见:佛教的“空”有三种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圣凯 《法音》2003,(5):38-40
曾经面对电视中伊拉克战争的种种惨烈场面,伊拉克儿童那凄楚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人们的心中还未舒缓过来,“非典型肺炎”的阴影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邮箱里是远方朋友发送过来种种有关“非典”的知识、消息、偏方,还有那种感动的牵挂、关心;网络上不断更新数据、病例,将每个人的神经拉得紧紧的;大家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吸附着,不知那把无常的刀何时会砍到自己的头上。死亡,已经成为无形的影子,在不经意间,让人不寒而眎。到处飘荡着消毒液的味道,以前人们讨厌的味道反而带来一点安全的信心;街上随处可见的口罩,让人感觉到很冷;曾经自由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2月25日至3月1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在上海大厦召开,来自16个省份的37位代表出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这是自1961年以来,中国基督教教会牧者首次相聚的会议,戚庆才牧师激动地将此次会议比作"耶路撒冷会议"。会议肯定"三自的成就很大,但任务还很重,必须继续努力"。会议决定于当年10月召开中国基督教第三次代表会议;重新印刷、发行圣经,编印赞美诗与属灵书籍,《天风》杂志复刊;恢复神学院,举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的若干盲点进行反思。生态保护问题,绝不只是人类群体与大自然间的技术关系问题,它严重地深刻地同人类的社会问题纠搅在一起。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佛教生态观建构时,应深入发掘佛教原有的强烈地批判意识,更好地加入社会实践层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相似文献   

18.
<正>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相聚中国太湖之滨的无锡,举行第13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共同缅怀赵朴初先生,探讨佛教和谐思想,推动"黄金纽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谓因缘殊胜,令人欢喜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3)
<正>自民国时代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进而演变成"人间佛教"以来,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这场发生在中国的佛教革命,这是一场第二次佛教中国化或者说是佛教世界化的新变革。但是伴随着变革而来的则是这样一种问题,那就是佛教的理论性以及神圣性将如何得到重新的阐释和建构。当东方进行这样一场宗教变革的同时,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宏大叙事的哲学理论建构研究被分  相似文献   

20.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