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今天,我们住进丹炉屯,立于丹炉山巅,想象明代壮族土司修道炼丹的场景,体会到的是道教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具有虔诚信仰的壮族土司对现实的审度、对信仰的追求,乃至对生命的追问。近代以来,关于中国道教炼丹术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在《道藏》等各类典籍里保存的炼丹文献中,仍然还有不少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此外,在传统文献之外,田野资料更是容易被忽略,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对广西南丹县  相似文献   

2.
道教在云南     
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道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生活在祖国遥远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现在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如大理、昭通、丽江、临沧、楚雄、曲靖、保山、文山、昆明等均有道教活动,这些地区中的白族,彝族、瑶族、壮族、水族、纳西族、阿昌族及汉族的部份群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道教,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因此,探讨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和影响,不仅对于研  相似文献   

3.
"文化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在接触过程中,相互采借、接受对方文化特质,从而使文化相似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与结果."[1]在民间信仰的变迁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影响着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异,民间信仰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遗留物,而是在不断地整合和再生.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散杂居民族,在其历经千年的迁徙过程中,足迹遍布我国广袤的东南山区,浙江桐庐是畲族迁徙较晚近的据点.桐庐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地区唯一的畲族乡.在畲族迁入后,畲族文化与当地的汉族文化接触,势必有一个文化涵化的过程,并且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产生活领域延伸到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在这个地区,畲族与汉族通婚也是近几年才比较多的,畲家人和汉人一起信奉一个汉族神在时间上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可见,在这个地区,民间信仰在两个民族的文化涵化过程中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4.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6.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信仰,它在白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祭祀本主是白族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以每年本主圣诞日举行的庆诞法会最为隆重。道教在白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在主持白族本主庆诞法会中,凭借自身丰富的仪式传统,逐渐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白族本主庆贺仪式。道教与白族本主信仰之间通过双向互动,一方面白族本主信仰得到整合延续,另一方面道教亦进一步深入到白族地方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7.
云南道教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上产生的宗教,它自东汉形成以来,便在历代王朝的提倡扶持之下,逐渐从内地传到边疆。成了彝族、白族、纳西族、阿昌族、瑶族、壮族、水族和汉族部分群众信仰的宗教,并对它们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查其源流、知其本末,无疑对揭示道教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道教在云南传播发展的规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历史渊源云南道教,源於内地,但於何时通过何种方式传入?向  相似文献   

8.
一壮族麽教是以布麽为神职人员、以司麽为主要经典、以古麽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是长期壮汉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壮族原始宗教文化受到以佛、道教为主的汉族宗教文化的刺激,吸收佛、道教的形式和内容而形成的。壮族麽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它深深植根于壮族人民的灵魂深处,广泛融会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尽管如此,“壮族麽教”这一名称的明确提出却是近几年的事,它是壮族学者在发掘、整理和研究壮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唱本(尤其是布洛陀神话传说、唱本)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确认…  相似文献   

9.
风水是道教趋吉避凶的一种信仰和法术。越南北属中国后,风水亦随道教传播到了越南,隋唐时,普遍受到越南地方行政长官的推崇和信奉。越南建立自主政权以后,各皇朝为了标榜神佑族运与君权神授,借助天命维护其现实统治,都对道教风水虔信笃行。值此主流意识的诱导下,道教风水在文人雅士及下层民众中,亦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信奉,并逐渐衍化为一种普遍的民俗习惯。时至今日,道教风水观念仍在越南民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为越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出现。普济坛是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它结合时代变迁、以及岭南的地域文化及信仰习惯,确立自身信仰特点,与金华的传统有所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黄大仙信仰成为岭南最为兴盛的道教民间俗信之一,在香港黄大仙被称为"第一显神",成功的本土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文章以普济坛为例,梳理黄大仙信仰在岭南早期发展脉络,揭示其本土化的进程和特点,并分析其"岭南特色"在推动信仰发展及兴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神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道教逐渐传播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本文通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神仙信仰典型事例的论析,说明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摄,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艺术     
正道教在东盟各国的传播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3月10日,道教在东盟各国的传播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省东盟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南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道教协会协办。议题为道教(含民间信仰)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道教(含民间信仰)与东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道教在其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不仅同外来的佛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且与我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及民间信仰相互渗透、相互揉合。由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诸候吞并、水涝旱灾、地震、瘟疫等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道教已先后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到壮、白、羌、彝、瑶、侗、苗、黎、京、仫佬、毛难、纳西、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之中,对这些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信仰、风土习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一、道教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皆与少数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汉顺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人张陵,以汉民族的原始宗教及民间信仰为基础,“并依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何  相似文献   

14.
正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也是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被当作本主崇拜的神灵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道教神仙。另外,在迎本主等仪式活动中也融入了一些道教元素。道教已经扎根于白族的信仰生活。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远的文化传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滇僰"。白族信仰本主,本主的白语发音为"武增",意为"本境之主"或"我的主人",属于地方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5.
黎族是我国唯一聚居在海南省内的少数民族,信仰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为主。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在海南建郡立县,汉文化开始传入海南。由于长期汉、黎民族的历史交往与融汇,汉族本土宗教道教对黎族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道教在黎族地区自唐、宋传入,经元、明两朝,至清代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17.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4,(10):38-39
道教起源于中国,在古代曾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华人移居海外的增多,道教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一度出现过探索东方哲学和神秘主义的思潮,不仅学术界兴起了道教研究热,而且出现了传播道教信仰的社团。进入新世纪,来中国学道的人逐渐增多。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道教信徒先后成立了道教协会。美国和德国有不少道教修炼团体。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于2007年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  相似文献   

18.
梅莉 《宗教学研究》2005,18(3):35-40
真武信仰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8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对真武信仰的探讨逐渐热烈.学术界在对真武崇拜的起源及演变、宋元明皇室对真武的崇信,以及有关真武信仰的经典、科仪、小说及其与道教科技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对闽台、岭南等区域的真武信仰状况也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素有神仙信仰,齐文化更是道教思想的主要来源;在道教发展史上,山东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金代,中国北方兴起了三个新的道教派别: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其中全真教与山东关系密切,这已为学界所熟知;而大道教和太一教与山东的关系,由于材料稀少而不为学者所重视.本文仅以目前所知的有限的材料为依据,对大道教在山东传播和发展的情况,做一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古回鹘文易经是作为道教文献传播到回鹘地区的.道教传到了高昌等地,其中的一些因素,如桃符治鬼等,在新疆还有流传.道教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九宫图,内丹、外丹等,在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都有影响.道教西传的载体,主要是留住西域的汉人、东来的胡商和一些神职人员;道教主要经过西域和西藏西传.这和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宗教自身之间的融合与吸收、苏非思想的包容性以及信众信仰的复杂性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