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经:诗篇122篇 在旧约,圣殿是以色列人崇拜的中心,因为圣殿建立在锡安山上的耶路撒冷城内。所以耶路撒冷称为圣城,锡安山称为圣山。当时神的选民都热爱耶路撒冷,向往锡安大道,渴望到圣殿里朝见神(参诗27:4—6;诗84:)。在新约,五旬节圣灵降临后,教会建立了。教会就是神的殿,是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19—22)。在启示录二十一章里,约翰所看见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也是基督的新妇——教会的象征。因此,每  相似文献   

2.
余督兵 《天风》2003,(2):4-6
经文:可11:15-19 主耶稣荣进圣城后,来到圣殿,看见圣殿与三年前所洁净过的一样(约2:13-21),仍旧是个买卖的贼窝。但因当时天色已晚。只得和门徒回转伯大尼去了。第二天,就是今天的礼拜一早晨,他又往耶路撒冷的圣殿去。他在最后的时刻,不得不怀着三年前同样烈火般的义怒,再次洁净圣殿。  相似文献   

3.
颜敏 《天风》2007,(12):26-28
第一次到访耶路撒冷和犹太(约2:12-3:36)上一次我们查考了耶稣的两次公开事工:迦拿婚宴上变水为酒以及在耶路撒冷洁净圣殿(约2:1—25)。这次我们将要查考的内容包括耶稣在耶路撒冷另一件事工:和尼哥底母谈道,还有施洗约翰在犹太地为耶稣所作的又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4.
虽然耶路撒冷曾经是以色列人的圣城,是他们每年必须前往朝圣的地点,但为天主教和所有信仰耶稣的信友们来说,耶路撒冷起初并不是重要的宗教圣地。初期的教友们多少受了耶肋米亚先知的影响,并不太重视耶路撒冷。先知的名言是:你们“不要信赖虚伪的话说:这是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耶七4)。但自从君士坦丁皇帝在耶京修建了耶稣的圣墓大殿之后,耶京才彰显了它的重要性。在这之前,耶稣坟墓的所在地,曾经被罗马皇帝德利亚诺恣意破坏,并在其上修建了外教神明的庙宇。但到了第四世纪,已有精确的记载:西班牙的朝圣妇…  相似文献   

5.
颜敏 《天风》2007,(22):26-29
在耶路撒冷耶稣更多的医治和教训(约9:1—10:42)。上次我们查考了耶稣在住棚节临近时去耶路撒冷圣殿守节,并在圣城发表了活水江河等的讲论。犹太人对耶稣的认识产生分歧.群众就耶稣到底是谁的问题争论不休。法利赛人对耶稣的敌意则日趋加深,以致于接二连三地下手捉拿耶稣。然而,耶稣每一次都因时候未到得以避开犹太人的捉拿,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4)
正很多基督徒都很喜欢词句优美的《诗篇》,也会在祷告中使用其中的祷告词或音乐伴唱的神圣诗歌。阅读《诗篇》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经常出现"上行之诗"的小标注,那么什么是"上行之诗"?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诗篇》中的"上行之诗"。何谓上行之诗"上行之诗"又称为朝圣之歌、升阶之歌。《和合本》中《诗篇》120篇括号中小字为"上行(或作'登阶’)之诗",《吕振中译本》翻译为"上殿之诗",《思高本》翻译为"登圣殿歌"。更复杂的情况在《武加大译本》中翻译为canticum  相似文献   

7.
孙永恩 《天风》2001,(6):14-15
经文:代下34:33 在以色列历史上,约西亚王在位时所推行的宗教改革是最为彻底的改革。约西亚登基作王第12年,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清除一切偶像。圣经上连续运用了“除掉”、“拆毁”、“砍断”、“打碎”四个生动、形象的动词,体现出约西亚王对这次宗教改革的决心,也体现出他寻求他祖大卫之神的专心。在这次改革中,约西亚王不仅清除了一切的偶像,而且还对耶路撒冷的圣殿进行修  相似文献   

8.
降生成人的圣子耶稣对圣母玛利亚怀有无比的尊重和衷心的热爱,这是毫无疑问的,值得我们去效法,但从圣经中,我们又发现主耶稣对其母亲的亲情,有时竟深藏不露,使人一时难于领悟。一、在耶路撒冷圣殿中 圣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十二岁时,按惯例随父母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回去时,耶稣仍留在圣殿中。“过了三天,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凡听见他的人,对他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他们一看见他,便大为惊异,他的母亲就向他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春!你的父亲和我,一直在痛苦的找…  相似文献   

9.
布莱克的诗歌创作深受18世纪新教千禧年主义影响,其晚期代表作长诗《耶路撒冷》集中展现了布莱克经过艺术加工和变形的新耶路撒冷构想,就是要把阿尔比昂(英国古称)建设成为新耶路撒冷,一个充满着想象力和爱的理想国度。本文依次介绍了布莱克与千禧年主义的关系,长诗《耶路撒冷》的解读问题,《耶路撒冷》的基本线索与主题,以及布莱克异象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保罗从小就熟读圣经,他在圣经里面看到有很多种的献祭.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在上帝面前应该献祭。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徙都应该在上帝面前献祭。当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父母亲就把他送回耶路撒冷,到他祖国去求学。在这期间,他更多地读圣经,也更明白献祭的重要。他也常常到圣殿里面去献祭,也看到别人怎样献祭,他亲自看到一头一头的牛,山人带到圣殿  相似文献   

11.
慕道 《天风》2012,(4):46-46
最近读了一篇短文,只因为它那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耶稣光火了。”“光火”在字典中是“瞄怒、发怒”的意思,但耶稣的“光火”不似人的血气之怒,乃是“义怒”!文章讲的是在《约翰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洁净圣殿时发怒了。它所记载是耶稣刚开始作工的时候,但却让我不由想到其他三本福音书中对耶稣荣入圣城耶路撒冷后洁净圣殿的记载,也许是因为受难周近了的原故吧!  相似文献   

12.
这篇登圣殿之歌,是一篇优美而简短的热情澎湃的圣咏,飘飞的诗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倚赖母爱之般之主的怀中。虽《圣咏》第131篇只有三节,却文笔别具一格;抑扬顿挫,文从字顺,可读性强,朗朗上口。以色列人“登上”耶路撒冷去敬礼,年年重复歌唱着这篇不朽之诗。  相似文献   

13.
撒罗满王达味在军事上的诸多成就给以色列带来和平稳定与繁荣,因此他的儿子撒罗满就可以把全部精力用于建立建全国内体制。在《旧约》历史中,他是唯一不必带兵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的国王,尽管他统治选民的时间长达四十年(约公元前961-922年)。对他在这段时间的统治,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堂皇和富有。用我们的话说,这段时期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光荣辉煌的时期。撒罗满的唯一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座雄伟庄严的圣殿。列上对此有详尽的描述,这座圣殿在当时来说是诸多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为建造这座圣殿,他不惜从国…  相似文献   

14.
汤士文 《天风》2023,(4):26-28
<正>20世纪20年代以来,《诗篇》的学术研究主要采用龚克尔(H.Gunkel)和莫文克(S.Mowinckel)提出的形式考证(Form Criticism)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把《诗篇》中的诗歌看作是一篇篇单独的作品,并且把类似形式的诗歌加以归类(如赞美诗、哀歌、感恩诗、君王诗、智慧诗等)。这种方法也注意到促使每一首诗歌最初写作时的特殊的“生活处境”(setting in life)。这是一种非常富有成效的研究《诗篇》的方法。我们从《诗篇》1篇一直读到150篇会感觉凌乱,理不出头绪,但是把《诗篇》分类研究却是一种更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啊!现在可照你的话,放你的仆人平安而去了!因为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即你的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荣耀。”这是正义虔诚的的西默盎在亲眼目睹并亲手怀抱了耶稣圣婴后发自内心深处的赞歌。按路加福间的记载,西默盎是耶路撒冷人,他正义虔诚,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而且圣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圣神启示:自己在未看见上主的受傅者以前,决不见不到死亡。他在耶稣圣婴受割损献于圣殿的那一天,因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那时,圣母玛利亚抱着小耶稣与圣若瑟也正走进圣殿,要按着法律的惯例为耶稣行割…  相似文献   

16.
林维慈 《天风》2009,(10):40-40
“爱她,我常流泪,念她,我常祈求。”这是《赞美诗(新编)》第123首的歌词,是发自上帝儿女的肺腑之言。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一段圣殿残墙。犹太人常来这里祈祷,缅怀昔日的祖国、家园、亲人……他们怀着深深的爱和痛,来到残墙下,向上帝倾诉、哭泣,故有“哭墙”之称。  相似文献   

17.
犹太教会堂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进行公共祈祷、慈善、文娱活动和研读经书的场所,是犹太人的宗教、教育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心(Synagogue取自希腊词汇synagoge,意为“一个聚会的地方”,是希伯来语Bet Hakeneset的译文)。 无人知晓犹太教会堂的建制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据传,它最初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勒斯坦,但许多学者认为它源自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失去故土与圣殿,又没有领袖人物的犹太人,自行组…  相似文献   

18.
上帝的大能     
沈承恩 《天风》2001,(3):4-7
经文:诗篇第24篇 该诗为大卫的诗,相传大卫在迎接约柜进耶略撒冷时所作。约柜是一个木制的柜子,里面放着两块法版,上面刻着十条诫命。这柜子象征上帝与以色列人同在,所以以色列人很重视约柜。大卫作王后,建都耶路撒冷,就把约柜迎进耶略撒冷。“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  相似文献   

19.
略叙登霄节     
《古兰经》云:“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行到远寺,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17:1)他的仆人是穆圣,禁寺是麦加天房,远寺是耶路撒冷圣殿。因为四周有果木,河流,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故称赐福干其四周。夜赴远寺一事,从来的传说不是一致的。穆圣登霄这件事的日期,是在为圣传教后第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地  相似文献   

20.
王秀玲 《天风》2006,(20):4-6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2)。经文:诗23:1-2诗篇23篇是一首千万信徒非常喜爱的脍炙人口的美丽诗歌,多少信徒不但会倒背如流,而且会引吭高歌,不计其数的人被它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人称这首诗为“诗篇中的珍珠篇”。也有人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