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对新冠疫情中英国国教(即英格兰教会)的应对举措进行分析。英格兰教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新发展甚至是新变革,同时也遭受了冲击和影响。在"国家-宗教"关系方面,英格兰教会及其他宗教团体与国家机构的互动折射出了英国宗教"硬治理"和"软治理"的深层特征与传统,同时也突出了英格兰教会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北爱问题由来北爱问题由来已久。自公元12世纪起,英国国王开始介入爱尔兰事务。1541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自称爱尔兰国王,他同罗马教皇的决裂以及把属于新教安立甘宗的英格兰教会确立为英格兰官方教会的做法,使英爱之间的政治纠纷又掺入了宗教因素随着英格兰宗教...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英国宗教改革的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国教与清教展开论战。清教徒只承认《圣经》的权威性,质疑一切世俗权力,要求改革教会和议会。国教徒胡克主张知识的双重来源,即神启和理性,并以此作为哲学起点,论证教会和世俗政府的权威地位,捍卫英国的社会秩序和历史传统。胡克在《论教会组织的法律》(1)中,以系统的神学理论表达了他的理性思想,奠定了他作为安立甘宗首席神学家以及英国保守主义先驱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英国男青年接受修院或备修院培育的人数只及十年前的三分之一,去年七个教区并无新修生。去年英格兰及威尔斯教会共有51人加入修院或备修院,1993年及1988年则分别为76人和107人。两年前已没有修生的加夫教区圣召主任里尔登神父说:“这是要改变人们对教会...  相似文献   

5.
晓馨 《天风》2014,(5):42-43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产生冲突,以议会通过的法案推动、确定宗教改革精神,使得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公教会,确立国王为英格兰教会领袖,开启了英格兰教会史新篇章。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处于转折的时代。在经历中世纪的积淀与突破后。  相似文献   

6.
英国天主教会现状据1998年1月发行的英国《1998年天主教手册》统计,英国天主教会处于急剧衰退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天主教徒人数1995年为440万,1996年为413万,1997年388万。更令其教会高层人士焦虑的是应每周至少一次去教堂望弥撒的人数...  相似文献   

7.
艾洁信箱     
艾洁 《天风》1999,(12)
我能否在教会举行婚礼?艾洁: 我是一名年轻信徒,正在考虑结婚大事。从电影及电视上常可看到人们在教堂举行婚礼的场面,我觉得很好,但我们教会好像还没有这种做法。请问我能否要求教会为我证婚,领受上帝的祝福?不知在教堂结婚有哪些要求?请你告知。谢谢! 陈明 基督教十分重视婚姻,教会传统上在教堂等场合为人公开举行婚礼就体现了这一点。青年人在考虑大事时能想到请教会为之证婚,非常可贵。可惜的是许多教会对此不够重视,能积极为信徒操办婚事的教会尚不多见,有的教会虽有证婚活动,但在态度上也较被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的想法。原因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18世纪初,英格兰、苏格兰的政治家都将合并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最佳选择。虽然安立甘宗与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同为新教,但两者在教会组织制度、宗教礼仪、教义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因担忧在联合王国中有被安立甘宗同化的危险而强烈反对合并。为顺利实现两国合并,英格兰、苏格兰最后达成默契:以法案的形式确保安立甘宗与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在联合王国内共存并相互独立,两者均为联合王国的国家教会。两国政治家对宗教问题的明智安排是英格兰、苏格兰顺利实现合并,以及两民族能在联合王国内长期平稳共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巴布亚新几内亚、英国、美国和澳洲一些心怀不满的基督教圣公会教区的教徒和神职人员,可能选择加入罗马天主教。据报道,英国圣公会有一千名牧师和数以千计的教徒可能转投天主教。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圣公会教区极有可能加入,美国有一两个教区可能加入,澳洲则有一个主教教区正考虑加入。但英格兰教会拒绝对可能转投天主教的教徒人数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0.
吞并威尔士后的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联合(1707),形成不列颠(Britain)。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为世仇,但两个王国的议会最终于1707年签署《联合法案》,则得益于苏格兰长老会在该法案签署期间发挥关键性作用。苏格兰长老会拥有比苏格兰议会更强的公信力,决定了苏格兰教会性质。随着联合进程,不列颠飞速成长为大英帝国,苏格兰长老会作为重要的制度性资源,推动苏格兰人相当程度上认同英国,但因苏格兰未能同整个大英帝国得到同步发展,最终导致苏格兰未能建立起对英格兰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6,(5):207-211
清教主义产生于宗教改革时代。16世纪后期,清教分离派脱离国教会,清教运动兴起。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格兰后,清教运动形成高潮,并直接推动了英国革命的进程。但在复辟时期,轰轰烈烈的清教运动突然衰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清教的激进主张和政治化倾向不再适应革命后英国寻求政治妥协的现实需要;二是清教的分裂与内斗,大大削弱了清教的整体力量,给王党等外部势力分化瓦解清教运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复辟时期议会与君主实行的宗教政策沉重打击了清教运动。总之,清教运动的衰亡既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17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径真 《法音》2021,(11):16-22
在中国的宗教和法律语境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宗教法:第一种是指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权法,如教会法、伊斯兰教法等,其法律在"政教合一"或拥有"国教"的国家,对全体民众均具有强制的约束力;第二种是宗教团体的自治法,属于民间法范畴,是宗教组织管理教团和信众,处理教内外关系的制度体系,如《摩奴法典》《百丈清规》等,其条文仅对本宗教的教职人员和信徒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高永丽 《天风》2013,8(8):18-19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督教信仰观念的改变,教堂婚礼成为了现在不少青年人向往的婚礼,教堂婚礼也已成为许多城市教会中的重要事工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8日,下午3时30分,中国基督教两会、上海基督教两会,假上海基督教沐恩常联合举行欢迎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罗恩·道格拉斯·威廉姆斯博士一行访华感恩礼拜。中国基督教咨询委员会主任;全国两会在沪的副主席、副会长技副秘书长、副总干事;上海两会的教牧同工、信徒1000多人与英国教会的客人们共同敬拜上主,感谢上主对中英两国教会及人民的赐福。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9)
正七、任重道远,基督教中国化仍有漫长的道路1998年,在丁光训(1915-2012)主教的倡导下,"济南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1,正是为了针对神学思想上的问题。丁光训主教曾说:"就教会而论,三自不过主张教会的中国化,主张它发展中国特点,正像英国的教会有英国的特点,美国的教会有美国的特点一样。"~2中国基督教的特点就是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大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主教》2002,(2):46-46
法新社伦敦12月5日电,白金汉宫今天宣布,英国国教最高权威英国女王首次邀请威斯敏斯特天主教派大主教到她位于英国东部的桑德林汉行宫做弥撒。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的涵义 此处的独立自主自办,首先是针对旧中 国教会处于殖民地状态时,被剥夺一个地方 教会应有的主权而言的。旧中国教会数百年 来,一直处于无权地位,甚至在我国教会成立 圣统制后,长期以来依然向外国传教士进行 统治。此外,国外教会内的敌对势力往往假借 宗教名义干涉我国内政,对这种违背我国家 尊严和教会原则的殖民主义现象,以及利用 宗教搞政治渗透的罪恶勾当,应予彻底清除。 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国家和我国教会的尊严和 纯洁,并充分行使我们中国教会的主权,我国 教会就要独立自主自办。独立自主自办是…  相似文献   

18.
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信仰划一、有限宽容和宗教多元化加速实现的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期.其间,英国宗教信仰自由的实现,经历了从信教自由、政治平等到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平等的渐进过程,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对象依次为非国教徒、天主教徒、唯一神派、非基督教徒和无神论者.同时,现代英国的宗教多元化存在明显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3,(2):55-55
英国教会领袖利用圣诞节和新年讲话之机,纷纷向信徒宣传反战思想,对伊拉克战争后果发出警告。 英格兰和威尔士天主教领袖威斯敏斯特大主教摩菲奥康说,战争不应被视作不可避免。人们应永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不应停止避免冲突的努力。约克大主教霍普表达了同样看法,只承认对伊开战可以是最后的必要选择。霍普对参加新年祈祷的信徒说,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战争并不符合耶稣教义。不管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