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讲中,我将指出实用主义的某些基本主张以及这些主张对于当今美国哲学的意义,由此而确立美国古典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哲学中的地位。不过,我希望首先简要说明一下我在今天以及今后几讲中关于美国古典实用主义要谈些什么。在这一系列讲演中,实用主义一词总是指美国古典实用主义,即指的是包括皮尔斯、詹姆斯、杜威、G.H.米德及C.I.刘易斯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哲  相似文献   

2.
“一个贯彻到底的新思想总是要简化……但是一个新观点又倾向于过于简化、忽视、无视,并由此而在实际上加以否认。”——约翰·杜威我的目标是要考察杜威在语言学及有关的问题上所必然作出的论述——杜威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对语言和符号体系谈得很多,却没有给我们留下他对这些问题的观点的系统论述。我所以选择这个论题的原因是许多现代的哲学家对有关语言诸问题所表现的巨大兴趣。在我结束讲演之前,我还想谈一谈杜威关于语方方面的著述与在这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把生命看作杜威教育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核心观念,尝试用"生命哲学"来解读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把杜威解读为"生命哲学家".这一解读体现梁漱溟构思儒家"生命哲学"的努力.我们大致可以把杜威的"生命哲学"视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儒家哲学的一个思想资源.梁漱溟批评了杜威对中国人的道德生命和生命本性缺乏深入的领会.梁漱溟对杜威"生命哲学"的解读可以看作为儒学与实用主义之间的一种跨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受业于杜威。杜说“学校即社会”,而陶行知先生把话反过来说“社会即学校”;杜说“教育即生活”,陶说“生活即教育”。因此杜威说,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见解比我高过千倍。仅仅把话倒过来说,立刻使人耳目一新,顿觉涵义扩展、意境高远。有时我们仅仅调整了一下文字的先后顺序,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睿智,使人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系里做讲座,其间提到中国最具有哲学气质的思想家是孟子,因为他的普遍性诉求最为明确.在接着讲座进行的讨论中,有听众提问孔子是否属于哲学家,是否有普遍性诉求.我回答孔子与孟子在这个方面恰好正相反对,并且调侃说孔子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智者.当时见听众并未理解,我便举例说:曾有两人问孔子遇到事情该不该问了长辈再做,他对一个人说应当如此,对另一个说不应当如此.这里可以附上《论语》中的相关故事的原文为证:  相似文献   

6.
正施舟人教授来我所讲学2017年11月7日19:00-21:00,著名汉学家、道教学家施舟人(Kristofer M.Schipper)教授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72学术报告厅,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全体师生与学校其他学院200余位同学开展题为"道藏学"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我所所长、长江学者盖建民教授主持。讲座伊始,盖建民所长首先为聆听讲座的各位师生  相似文献   

7.
戴利达先生提出的问题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就本文和本文诠释的说明,在针对戴利达的众所周知的立场方面,没有达到目的。我很难理解他向我提出的问题。但我将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就象一个希望理解和被理解的人那样。我绝对看不出这种努力何以属于形而上学时代或更进一步属于善良意志的康德概念时代。我的思想,我已经在包括巴黎的讲演在内的讲演中说得很清楚:“善良意志”对我来说意味着  相似文献   

8.
同那些对杜威的哲学进行类似的批评的大多数人有所不同,从伯恩斯坦教授的这篇论文的简短的叙述部份以及他的其它著作来看,他至少对杜威的“形而上学”的主要的梗概,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理解。但是,他严重地怀疑着详细地论述和确认这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我认为伯恩斯坦教授的下述断言是正确的,即:“杜威的哲学依赖于其性质的概念者甚多。在这里所发现的各种困难,从根本上说来,也就是其思想上的各种困难”。这些困难中最为重要的,他认为,就是杜威的下述主张:“对于性质的持有,这不仅是经验的一  相似文献   

9.
认知科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今天我要谈的是这几年来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新进展。我1983年在北大讲演的时候谈到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情况,这个讲演后来被整理出一本书,即《人类的认知》。因此,我想谈谈在那之后有了哪些新的发展,主要是近一个阶段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的新情况。我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2)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