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脆的钟馨引导,低沉的鱼鼓击节,委婉的笙管之音,和着那深沉回转的唱诵,众僧与俗子在庄严的大殿中肃穆但又体验到飘然,神秘中又感受着静淡。这就是五台山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在寺庙中营造的佛国境界。这种五台山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被老僧人们自称为“北方佛事”。所以要强调“北方”并,非是严格的地域概念,而是相对南方来到五台山的僧人所做的、并且近些年来已经普遍应用的佛事仪式而言,也是特指五台山佛教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山特点的佛事形式。“北方佛事”与没有被特称的南方佛事的最明显区别,是北方佛事“带音…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对五台山所有寺院的僧人在日常佛事、各种法事、节期中所演奏的具有音乐性质的曲调的统称,僧人们称其为“佛曲”。这些佛曲是五台山日常佛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角度讲,它包括“声乐”、“器乐”两大类;从应用功能角度讲,它又根据形式分为“经文音乐”与“经外音乐”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五台山成了汉地最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遂形成了汉藏佛教音乐并存的格局。由于璧峰禅师创作“华严佛事”、“四十二奏”,蘟宏法师作《水陆仪轨》、《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等,故使五台山“佛事音乐”臻于完善、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付柏瑞 《法音》2005,(9):52-53
本刊讯 8月2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奉旨道场”是五台山“六月道场”中的一部分,为五台山喇嘛教一年中最大的佛事活动。相传,此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为纪念藏僧拉龙巴拉丹挺身护法而形成的。清时,随着五台山喇嘛教的日益繁盛,“奉旨道场”即在五台山“落户”,并且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6.
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五台山第二届国际文化旅游月闭幕后,五台山向海内外隆重推出“681”秋冬旅游项目,即六项特色旅游活动、八大佛事活动、一个佛俗民情年,以推动五台山的秋冬旅游活动持续不断,好戏连台。  相似文献   

7.
在首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仪式上,为了达到旅游淡季不淡的目的,五台山向海内外游客隆重推出“891”秋冬旅游项目(即八项特色旅游活动、九大佛事活动、一个佛俗民情年)。在秋季来临之际,五台山旅游将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登临五台山,徜徉在寺庙集群区,或晨曦初萌,或暮霭低垂,和着山泉伴着风铃,你会听到一种不似仙音胜似仙音的曲乐,令你久久神往,如醉如痴。这就是佛山圣境的庙堂音乐。 庙堂音乐最初源于印度的梵音佛曲,随着历代佛教事业的兴起,逐步吸取了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昆曲、民歌、民间器乐曲等发展而来。翻开有关记载,我国庙堂音乐分南北两个系统,北系统又分东西两路流派。五台山寺庙音乐属北方系统,又独立于东西两路流派之外,自成风采。而五台山寺庙又分青庙与黄庙两个派别。青庙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黄庙不拘一格,曲调明朗、自如,富有民间色彩。青庙使用“管调”,黄庙使用“角调”,青黄庙都用工尺谱记乐曲。  相似文献   

12.
“金刚舞”是五台山藏传佛教黄庙寺院中“奉旨道场”的主要佛事礼仪之一。“金刚舞”又称“羌姆”、“跳欠”,俗称“跳鬼”、“跳神”。它按照密宗《金刚经》的要求,集诵经、音乐、舞蹈为一体,是一种驱鬼酬神的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召集十万僧众,恭请诸佛菩萨降临,以事供养”和“大威金刚,降妖伏魔”之义。所谓金刚,即是梵义“缚日罗和伐折罗”的意译。是金中最刚之意,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本文仅就这一舞蹈的来历、表演形式和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和佛教音乐传入我国后,经过僧人们的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地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尤其是自中唐以后随着禅宗的出现,佛教音乐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情趣以及对我国民间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佛教音乐的特点 所谓佛教音乐是指在佛教寺庙中僧人进行佛事弘法时的唱诵,也就是佛教称为“梵呗”的一种仪式音乐。包括当代流行的“课诵音乐”、“焰口音乐”和“水陆音乐”三种常行的仪轨佛事音乐。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14.
我与五台山佛教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 《佛教文化》2009,(1):86-93
五台山佛教音乐古老而独特,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韩军先生《五台山佛教音乐》载:五台山过去曾有专为亡人做的“三昼夜法事”,也叫“吉祥焰口”,并有记载这个仪式的《三昼夜本》。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现今这个法事已经无人会做,而且曾经见到过这种佛事的人也寥寥无几。关于《三昼夜本》也没有人见过。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本子——《吉祥会解》。初步认定,这个《吉祥会解》本即是僧人所言的《三昼夜本》。笔者在对晋南地区的佛教音乐调查时发现,在晋南民间的佛教和道教乐班中,也曾经使用“三昼夜法事”的仪式。于是对晋南民间“僧门”的“三天三夜事”进行了初步的收集与整理后,并与《吉祥会解》中记载的仪式和音乐形态方面进行比较,证明《吉祥会解》就是失传的“吉祥焰口”——《三昼夜本》。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是五台山藏传佛教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法会,诵经、器乐供养、跳布扎等融为一体,神圣而庄严,不仅彰显出藏传佛教格鲁派独有的仪式特征,而且彰显出汉藏兼容的音声佛事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今年元月27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音乐厅,来自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中国五台山佛乐团”演出了传统的五台山佛 乐。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乐曲和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但使观众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也使有幸聆听到他们精彩演出的人们看到佛教文化在祖国大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 继承。 值得指出的是,以往代表中国佛教音乐 出访的艺僧和佛教音乐家们,大都是古稀老者,许多关心中国佛教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的人士曾担心中国佛教音乐后继无人。这次 出访的五台山佛乐团,全部由年轻一代组成, 这些小沙弥平均只有十四五岁,其中最…  相似文献   

18.
民国以来,五台山佛教及其音乐趋于式微.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又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得到较大发展。现在五台山还保存着“青”、“黄”两庙词曲271首,其中不乏唐宋以来遗留下的词曲,故曰:它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珍贵的“世界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由五座平坦而宽阔的山峰环抱组成,现存有寺庙四十三处,环境幽静清凉,是进行佛事活动和旅游避暑的胜地,每年有四十多万人来此参观旅游。因旅游者多到台怀镇参观游览,故此,台怀寺庙就成为五台山的象征。这样台怀的建设也就成为五台山的建设中心,为旅游爱好者所关注。台怀作为旅游之处,未来的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大力投资修缮和建设。从目前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佛教宗派明代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其表现是古刹精蓝焕然一新,佛事活动经常不断,高僧大德云集台山,讲经说法,著书立论。于是,出现了汉藏并传,显密竞秀,禅教并重,禅净双修,诸宗归一的倾象。禅宗禅宗是以禅定为主轴的一个宗派。禅定是禅和定的复合词。禅,本为“禅那”一梵文dhyawa的音译,译日思维修、静虑;定,本为三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