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诸多研究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论,即以家庭情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犯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犯罪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改善家庭功能为基础的干预项目,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影响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研究,需要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同时,在防止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加强社会心理学的消除及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大量的调查材料看,不少犯罪青少年从小就缺乏应有的家庭道德教育。尤其是他们有的出生在一个家庭主要成员道德品质低劣的家庭,从幼年起就丧失了道德社会化的机会,以至,在家庭主要成员的直接熏陶下,逐步养成了低劣的道德品质,并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在犯罪青少年中,父母道德品质不良家庭子女所占比例高 从1978年——1984年部分省市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情况看,因父母及家庭其他主要成员道德品质低劣而影响犯罪的青少年占的比例高。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137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生活在家庭主要成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培养和重视,反映了社会的需要;这对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造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对减少犯罪、维护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稳定,对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及其防范对策作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和思考。一、未成年人犯罪态势严峻1999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显示,90…  相似文献   

5.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青少年认知过程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社区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变量与家庭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趋势和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一般市民和家长的重视。今天的违法犯罪并非象过去那样主要是由于经济的贫困和谋生不易所造成的,今天的犯罪是和时代所造成的精神贫乏有着紧密联系,并开始在社会各阶层泛滥起来。为了解释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征,下面就以正夫君是怎样走上岐途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发严重,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涉及面广,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导致其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所处的独特地位是其他原因无法比拟的,其发挥着纽带和核心的作用。因此,完善家庭功能的社会化,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家庭伦理失范: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家庭伦理道德的失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法制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顺安  李绍华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102-107,56
青少年犯罪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和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且针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期能够减少、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连玫 《学海》2002,(4):92-9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与环境污染、吸贩毒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 ,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 ,明辨是非 ,抵御外界不良侵害的能力较弱 ;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日益滋生蔓延 ;家长过分溺爱 ,教育无方 ,家庭关系不和谐 ,家庭结构残缺等给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日益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近年来 ,在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 ,青少年犯罪比例出现…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家庭义务感问卷对711名高一和高三的城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考察当前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家庭义务感;(2)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更为重视“未来对家庭的支持”;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更重视当前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以及对家人的尊敬;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无显著差异;(3)在“当前对家庭的支持”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方面,青少年的义务感高于他所感知到的父母的期望,但在“对家人的尊敬”上,青少年的态度与父母的期望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上海青少年对一组罪种严重性判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众所关注的问题。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态度与其犯罪行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违法犯罪青少年,决非到了违法犯罪时,才出现不良的道德认识。一般来说,青少年从幼年开始,他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违法犯罪青少年早在  相似文献   

13.
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620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先后两次(间隔为九个月)让被试报告其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以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任务完成、沟通和卷入方面存在变化,均为后测功能不如前测功能;而危害健康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2)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即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也相应越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功能影响着少年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中的卷入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早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和性别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1284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家庭功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家庭功能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过程的前半条路径和直接路径受到性别调节,具体而言,相比于男生,在女生群体中,家庭功能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更大;相比于女生,在男生群体中,家庭功能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92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和冒险行为两两之间相关显著;(2)自我控制能力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和不良同伴交往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这一路径实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同伴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夫真  张文新  张玲玲 《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疏离感预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功能健康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其疏离感较高;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关系的调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不健康的家庭功能对男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而在女青少年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2006,29(6):1492-1495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