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愤怒和恐惧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3(情绪条件:平静、愤怒和恐惧)×2(任务类型:任务重复和任务转换)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使用自传体回忆的方法诱发目标情绪,然后要求被试依次完成任务转换作业、情绪自评报告和分心任务。结果:(1)在任务转换试次,在恐惧和愤怒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平静情绪条件下的;(2)在任务重复试次,三种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愤怒和恐惧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代价显著高于平静情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2828名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幸福倾向对其学习目标、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学习投入等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意义倾向对其成就目标中的掌握目标和表现趋近维度、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成就目标中的表现回避维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的快乐倾向对掌握目标、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通过意义倾向和快乐倾向两个维度可以将青少年分为四类,双高组和单高意义组的青少年在学习行为表现上最积极,双低组的青少年学习行为表现最为消极。总体来说,追求快乐还是意义会影响到青少年学习行为这一重要的发展指标,意义比快乐更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视觉追踪技术,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1选取19名ASD儿童和23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 TD)为被试,通过自由观看同龄和异龄中性面孔,探讨ASD儿童是否存在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2选取22名ASD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的25名TD儿童,通过自由观看快乐、愤怒和恐惧面孔,探讨情绪对ASD儿童面孔加工同龄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同龄中性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中性面孔;(2)ASD儿童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对同龄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面孔,而在快乐情绪下同龄和异龄的注视时间则无显著差异。这表明ASD儿童对面孔的注视加工存在同龄偏向效应,且受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愤怒和恐惧情绪及不同的方案数量对危机决策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恐惧情绪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女性在恐惧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显著地长于男性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该研究结果可为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博客积累的海量信息为直接快速地测量社会情绪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构建了微博基本情绪词库,结合在线文本词汇匹配技术对数百万用户的情绪进行分析,得到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五种基本社会情绪。发现快乐与其它四种情绪显著负相关,而四种情绪之间正相关,符合情绪维度理论;工作日的快乐情绪显著低于周末;重要节日和事件引起了社会情绪的相应波动。这些结果都表明基于微博的社会情绪测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信任游戏的实验范式探讨了在与“受信任者”高/低可信赖性有关的信任线索时,具体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被试被告知“受信任者”在可信赖量表上的得分(高/低)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上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可信赖性”水平的高低所影响;实验二发现,当告知被试“受信任者”的群体身份(内/外群)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内外群”身份所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高确定性的情绪比低确定性的情绪更容易使被试的信任判断受到与“受信任者”是否值得信赖有关的线索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8.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具有敌意归因偏向和更高的悲伤共情反应,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具有敌意归因偏向和更高的悲伤共情反应,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决策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在实验中,将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恐惧组和中性组,他们在接受指定的情绪刺激后进行跨期选择,并获得与其偏好兼容的报酬。在此之前,两组被试在无情绪刺激下和虚拟回报条件下完成了同样的跨期选择任务。结果表明:(1)选择的视频能够有效地操纵恐惧情绪;(2)是否有真实回报并不影响被试的跨期选择行为;(3)基于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都证明恐惧情绪显著地降低了等待的耐心,体现为更高的折现率,意味着恐惧者在获取金钱上更加短视。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长,五、六年级儿童在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否定评价恐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儿童;(2)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是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焦虑类型;(3)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4)教师的消极反应与评价、鼓励与帮助是预测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加强情感疏导,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采用2(自恋故事vs.中性故事)×2(威胁情境vs.表扬情境)的被试间设计对162名大学生的状态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与中性故事组相比,自恋故事能够显著激活被试的状态自恋水平;(2)与表扬情境相比,威胁情境中自恋激活组个体的攻击意向显著高于中性故事组,说明状态自恋激活能够显著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3)状态自恋通过知觉到的威胁、愤怒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间接预测攻击行为;(4)从总体上来说,知觉到的威胁既可显著直接预测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愤怒情绪间接预测攻击行为。对自恋激活组,状态自恋可以通过影响愤怒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间接影响攻击行为;对中性控制组来说,这种关系则不存在。本研究结果证实,状态自恋的激活能够显著增加个体面对消极反馈时攻击行为产生的认知情绪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动机角度探讨两种特定的威胁性情绪(愤怒、恐惧)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分别采用情绪面孔图片(实验1)和身体图片(实验2),通过时间比较任务(实验1、实验2)和时间估计任务(实验3),均发现了时间知觉在愤怒和恐惧这两种威胁性情绪影响下的差异:与中性情绪相比,愤怒引起主观时间变短,恐惧引起主观时间变长。研究揭示了情绪动机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趋近动机下主观时间变短,回避动机下主观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14.
无论成人或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但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它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愤怒、恐惧、悲伤、快乐。这如同绘画中红、黄、蓝三原色,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愤怒激发人为争取自己的权力和自由而抗争;恐惧使人躲避危险,寻求安全;悲伤能缓解心中的痛苦,让我们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面孔情绪探测任务, 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特质性焦虑被试, 考察场景对不同情绪效价以及不同情绪强度的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 并探讨特质性焦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情绪效价的面部表情, 场景对其情绪探测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快乐面部表情, 在100%、80%和20%三个情绪层级上, 在场景与面孔情绪性一致情况下, 被试对面孔情绪探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情况; 对于恐惧面部表情, 在80%、60%、40%和20%四个情绪层级上, 均发现一致条件比不一致条件有着更高的情绪探测正确率。(2)对于高特质性焦虑组, 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中的面孔情绪探测正确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即高特质性焦虑组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场景效应; 而低特质性焦虑组则差异显著, 即出现显著的场景效应。该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情绪强度较低的面部表情, 快乐与恐惧面孔情绪探测都更容易受到场景的影响。(2)相比于中等强度快乐面孔, 场景更容易影响中等强度恐惧面孔情绪的探测。(3)特质性焦虑的个体因素在场景对面孔情绪探测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高特质性焦虑者在情绪识别中较少受到场景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自信心评定法与心理物理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测量了年轻人和老年人6种面部表情(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惊讶)的觉知阈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所有情绪类型条件下,老年人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年轻人的;在年轻人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厌恶、恐惧和高兴表情的,恐惧和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愤怒、悲伤和惊讶表情的。在老年人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其他表情的,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其他表情的;女性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男性的。可见,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觉知面部表情的能力发生了衰退,且不同表情衰退的程度不同,高兴表情的觉知能力衰退的程度最小,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觉知能力衰退的程度最大;女性的面部表情觉知能力较男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强  郭本禹  吴慧红 《心理科学》2007,30(6):1324-1327
采用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2)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快乐状态下的道德判断能力高于悲伤状态,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3)道德判断任务的自我相关性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评估倾向理论, 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特定负性情绪(愤怒)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并探究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愤怒情绪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结果发现, 愤怒组被试的延迟满足倾向显著强于恐惧组和控制组。实验2采用实验因果链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可以有效增强个体的确定感和控制感(实验2a), 同时确定感和控制感能够增强个体的延迟满足倾向(实验2b)。实验3采用中介测量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当个体进行跨期决策时, 体验到与确定感和控制感有关的偶然愤怒情绪会增强其延迟满足倾向。本研究对探究特定负性情绪对个体延迟折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我加工优势和内隐积极联想理论,采用视觉搜索范式结合ERPs技术考察个体自我表情加工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情绪效价和身份信息对面孔加工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1)搜索自我快乐表情比自我愤怒表情及两类他人表情速度更快、正确率也更高;(2)自我快乐表情对N1、N2、LPP成分的激活显著大于自我愤怒表情及两类他人表情。自我表情加工存在积极加工偏向,且这种加工优势在面孔加工早期视觉编码阶段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