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来自武汉市两所普通中学的817名10~19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66人。研究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使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真实自我呈现和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反馈、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既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也能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没有直接预测作用,只能通过积极反馈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牛津幸福感问卷和整体自尊量表对180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络使用中的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对这一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幸福感,还能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幸福感产生作用;(3)自尊不仅能调节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对幸福感的直接效应,还能调节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经由线上积极反馈预测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关系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通过社交网络使用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与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量表、自尊量表、感知积极反馈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八所普通中学1588名11~19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感知积极反馈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对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社交网站使用时间后,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2)感知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经由感知积极反馈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自尊的调节。具体而言,感知积极反馈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高自尊者中,在低自尊者中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民警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策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采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以及自我呈现问卷对242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民警在社交媒体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分别与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更高;(2)民警在社交媒体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并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4)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著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问卷和自我概念清晰问卷对6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比较倾向的间接作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Facebook increases college-age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focusing on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and self-presentation strategies (positive vs. hones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of college student Facebook users (N=391)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ha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but this association was not mediated by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dditionally,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a negative curvilinear (inverted U-shape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ebook friend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s for self-presentation strategies, whereas positive self-presentation had a direct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onest self-present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and positive self-presentation may enhance us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but this portion of happiness may not be grounded i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the other hand, honest self-presentation may enhance happiness rooted in social support provided by Facebook friends.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affirmation of self-worth, time and effort required for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friendships, and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self-disclosure in signaling one's need for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3.
对389名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社会与感情孤独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探讨孤独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孤独呈显著相关。(2)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孤独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自尊→孤独→主观幸福感的显著路径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病理学视野中的完美主义自我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童  温忠麟  陈启山 《心理科学》2012,35(1):233-237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是完美主义者在人际过程中为向他人展示自己非现实的、固定化的完美形象而进行的印象整饰过程。本文在简要阐述完美主义特征与澄清完美主义自我展示概念基础上,重点梳理和剖析了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对抑郁、焦虑、社交恐惧、饮食障碍及人格障碍等常见心理病理现象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最后,就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上行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成分——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11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上行社会比较和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上行社会比较与积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情绪和生活满意度都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预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3)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还可以通过两条链式中介作用预测生活满意度: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消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能为网络时代个体维护和提升主观幸福感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