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地利的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依德,是影响近代心理学甚巨的一位心理学家。弗氏理论中的基本学说之一,就是提出了潜意识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即:人的精神活动,一部分在意识状态下进行,这是人自我能觉察到的精神活动,这一部分精神活动属于人的有意识部分。然而,人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我们精神活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智慧,不只表现在可以自主控制的显意识之中,还大量表现在不能自主控制或目前尚不明确如何控制的潜意识领域。灵感、直觉、梦境等潜意识活动过程中不时显现的一些非逻辑之思想火花,经过显意识的逻辑加工,就成了人类思维成果或思想理念的珍贵组成部分。人类的潜意...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4.
深层审美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的审美活动中深层心理(无意识,潜意识)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以及审美显意识的深层根据。它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深层结构、深层机制、深层功能以及它们在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之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潜意识作为一种未被直接察觉到的意识,同显意识一样贯穿于人类意识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以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于一体的特殊反映方式,参与大脑整体思维功能的实现。以往,虽有不少潜意识之说,但大都拘泥于心理学的“本能论”、“泛性论”和“非理性主义”范畴,造成了潜意识研究的种种困惑。本文则从哲学角度对潜意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了探讨,旨在实现人类理解自我的飞跃。潜意识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在实践中逐渐被人们所公认,而且也为现代实验心理学通过对脑阈限下的各种不同潜意识信』急的电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精神现象学》这部波澜壮阔的意识发展史中,黑格尔在“自我意识”“理性”和“宗教”三个阶段着重论述了人类劳动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其中,劳动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学界关注最多的话题,甚至被视为《精神现象学》关于劳动的唯一观点。这种看法有失片面。因为苦恼意识使得劳动和享受丧失了意义,最终自我意识仅凭劳动无法确立起来。从总体上看,黑格尔关于劳动的论述还涉及劳动与苦恼意识的关系、劳动对交往的作用、宗教中的精神劳动等多维面向。  相似文献   

7.
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脑区能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脑的四个功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脑区能态理论,研究有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讨论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脑机制,指出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精神、意识有无实体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神经科学家从“心网”与“脑网”的关系出发,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片面的认识。由于精神、意识依赖于人脑,因而他们就把精神、意识与实体的关系等同于“心网”与“脑网”的关系。我们的基本观点是:首先,精神、意识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哲学上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第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还有人类意识与个体意识之分,并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能够较完满地解决这一争端。要揭示意识的本质不能仅仅依赖神经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即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人类本身的延续);另一种是精神生产。这里所说的精神生产,即精神财富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不完全是纯意识的,它也包括意识现象的物质载体,如文化教育设施等。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但是没有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也难以进行。精神生产力萎缩的社会,物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发达。人类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也表现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这两者的互相协调平衡发展及其互相促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群体意识和行为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或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则通常指的是一个民族群体在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又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维护民族群体生存与和睦团结,推动民族群体奋进作用的价值系统。民族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2.
在精神哲学意义上,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遭遇三大问题:道德僭越伦理,理性僭越精神,道德理性僭越伦理精神;相应存在三大病症:无伦理,没精神,道德理性泛滥;必须进行三大回归:伦理回归,精神回归,伦理精神回归。三大回归必须探讨三个前沿性课题:在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世界中,到底伦理优先还是道德优先?伦理道德到底期待理性还是期待精神?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到底是"道德理性"形态还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是人类的家园和"安宅",精神是回归家园的达道。伦理与精神既是中国基因和中国传统,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伦理精神"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之路,它期待两个哲学觉悟或哲学革命:由"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意识向"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意识的革命;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意识论"向主体建构的"精神论"的革命;简言之,"伦理"革命,"精神"革命。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植根中国传统、针对现代问题、追求伦理理想和伦理信念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形态,是伦理道德发展的现代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方旨在阐明太极图的产生及其与《周易》之关系。太极图固然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但不能把内景感受到的丹象说成是太极图。丹象属于物理世界,太极图属干意义世界。属于意义世界的太极图是以丹象为原型,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准度画出来的。太极图的原型也是以易理易法为指导修炼出来的。《周易》对太极图的产生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法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方兴未艾,而与之同为现代社会文化基础的“科学精神”也随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变更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是人类对这一特殊的社会存在在观念上的反映。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科学精神包括六个方…  相似文献   

15.
喜剧的美学品质在于:喜剧与悲剧是异体同源的艺术体裁,它们的精神是人类生命的内省意识,喜剧的“笑”与悲剧的“泪”相反相成,互相融会,喜剧的笑隐含着伟大的悲剧精神。喜剧产生于社会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和爱的精神,放弃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喜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红旗渠及其精神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的主观意识、情感与客观对象的统一,是合规律性(真)和合目的性(善)的统一,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以其生动的感性形态显现出人类的积极向上、迎难而进的本质力量,因此,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科学精神的解释,我们从当今科学家和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内容: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理性的怀疑精神,民主、自由和开放性,多元化,求证和检验的精神.而我们认为理性的怀疑即普遍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基础,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人类素质的重中之重,唯有怀疑,才可能在习以为常中求真,在虚无缥缈中求实,唯有经常探究,勤思考才能达到真理.由此可见,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对学生的能力的形成、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以及他们个人将来对社会的贡献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潜意识     
本文试图通过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神经生理、精神科临床及日常生活例子等来探讨潜意识的概念和意义。说明潜意识是意识前的非言词性心理过程,其与意识的最大区别处在于活动方式;是否以言词为基础;说明潜意识广泛存在于各个心理过程之中,有实在的神经生理基础;有独特的活动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其部分是可以被认知体验的。并阐述梦不全是潜意识活动、注意在潜意识进入意识中的作用等;同时还提出对潜意识的主观利用。  相似文献   

19.
艺术精神正是人类寻找并发展多种途径将难以表达的意识方面予以表达的思想意志。具有同源性的中国艺术精神和非中国艺术精神通过"真"的途径,分化出科学和写实主义艺术门类,通过"善"的途径,分化出宗教和理想主义艺术门类。而其区别在于:中国艺术精神中"善"的比重比非中国艺术精神中"善"的比重大,"真"的比重相对较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包涵以下三个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阶级统治的需要,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是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精神生产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精神生产的涵义及其特点关于精神生产的基本涵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即意识生产。它以生产观念形态的产品(思想、概念、方案、计划、理论体系等)为目的。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把精神生产等同于意识生产。意识生产除了包括精神生产之外还包括日常生活意识的生产。所谓日常意识生产就是同物质活动、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初级形式的意识生产,它指的是人们在日常实践中的直接感受、观点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