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七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中国天主教第一、二届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第六届爱国会顾问,上海市第一、二、三、四届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伊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在德州市召开山东省伊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于1996年4月2至3日在德州市宴宾楼召开,与会常委22人。会议由副会长王增琛主持,名誉会长金宝珍就当前形势和"两会"精神讲了活。副会长马延会传达了中国伊协六届二次常委会议精神井讨论、研...  相似文献   

3.
<正>武汉2016年8月20-21日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在武汉联合举办以"科学与规范"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情况和要求第一次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16年8月20-21日二、会议地点: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三、会议安排:8月19日报到,20日至21日进行会议四、会议主题:科学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伊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在德州市召开山东省伊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于1996年4月2至3日在德州市宴宾楼召开,与会常委22人。会议由副会长王增琛主持,名誉会长金宝珍就当前形势和"两会"精神讲了活。副会长马延会传达了中国伊协六届二次常委会议精神井讨论、研...  相似文献   

5.
罗国杰,男,1928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罗岗村。1946年夏,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法律系,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195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59年12月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第三、四届召集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三、四届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6.
据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1期报导,第13届国际哲学会议将于1963年9月7日到14日在墨西哥举行。会议的筹备工作安排了四部分;第一,全体大会,准备讨论两个总题目:“人的问题”、“对现代的批判”;第二,讨论会,研究一些专题,即:“哲学与语言”、“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数理逻辑”、“美学”、“法律哲学”、“美国哲学”以及“东方哲学”;第三,讲演与论文讨论;第四,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或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7.
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第28届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在1953年12月底举行。代表大会的工作大体上是分在四个工作组内进行。这四个工作组分别研究下列问题:一、哲举史,二、逻辑与形而上学,三、伦理学与社会哲学,四、心理学。各组都围绕着印度-东方哲学与西欧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工作。代表大会总的倾向是:印度部分应当保持优先地位。主要理由是:在哲学领域内,西方应当向印度学习,至少如同印度向西方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哲学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和省第一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常务理事会,于1991年1月26日在广州联合举行。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会长张江明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1991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如何办好《现代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12-13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分会第二届三次委员会会议(扩大)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学会委员、本刊编委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 2004年 8月 16日至 22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此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联合主办,绵阳师范学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来自全国 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杂志社、《求是》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现代性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三个方面的专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讨论。就第一个专题, 与会学者们认为,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性理论异常宝贵…  相似文献   

11.
省哲学学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日在合肥召开座谈会,围绕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十二届四中、五中全会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从哲学角度进行座谈、探讨。到会同志认为,中央三个会议文件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党近几年实践的主要经验,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的运用,而且以新的材料、新的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大家集中就文件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辨证法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4年2月11至14日,吉林省哲学学会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了:一、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几个理论观点的理解和认识;二、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应用学说”的贡献;三、三中全会以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哲学探讨中值得注意的二个问题王雨田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系统研究的新学科、新学派相继出现,系统科学及其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国内,自拨乱反正以后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关于系统研究的分期。在前期(70至80年代前后),主要是补课。通过大量的引入与评介,我国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逐渐注意并了解这些新学科、学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到1985年前后出现了以"老三论"为主的所谓"系统热"。这可算作第一阶段。在这前后,我国科学界,特别是在理论物理与数学领域中一批学者密切注视着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非线性系统、混饨理论分维与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在1985-1990年前后,进入到以学习与讨论"新三论"为主的高潮。这可算作第二阶段。从1990年前后以来,系统研究进入到第三阶段,逐步形成对"新三论"中的自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哲学探讨的高潮。第二,从所探讨的问题来看,总的说来,在这十几年中的前一个时期,主要是围绕着系统伦比锡u是一般系统论)来进行哲学与方法论的探讨的,对于系统、信息这类基本概念,对于系统规律,特别是系统规律与唯物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寻找新的生长点──全国“哲学与时代”研讨会暨社科院系统第四届哲学年会综述晓晨全国“哲学与时代”研讨会暨社科院系统第四届哲学年会于199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大学召开。会议由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苏州大学政治系、江苏省哲学学会发起和主办,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5.
印度哲学大会(以下简称印哲大会)自成立之日起似乎就成了一个总结印度哲学界每年工作的组织。它的成立(1925年)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所激发的科学、文化、社会各界爱国知识分子的复兴有着直接的联系。印哲大会第一届年会的组织者是著名的印度哲学家、后任印度总统的加尔各答大学教授S.拉达克里希南,当时他就以二卷本著作《印度哲学》(1923年)而名闻遐迩。第一届年会视为骄傲的是杰出的印度诗人和思想家R.泰戈尔担任了此届年会的主席,他是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此届年会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奠定了这个全印哲学组织活动的基础,宣告了印哲大会的成立。此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王夫之与戴震的哲学终结了宋明理学,开辟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新方向。王夫之、戴震哲学的巨大价值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中没有得到合理的绍述与发扬。吴根友等著《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一书第一次从哲学的角度对戴震和乾嘉学术做总结研究,其价值有四:一是系统总结分析了20世纪以来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大体上的四种范式或曰四种路径;二是肯定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时代的哲学是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三是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历史考据学、语言哲学的思想史意义;四是阐明"实事求是"是乾嘉学术方法的"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莱布尼茨国际会议于1977年11月12—16日在西德的汉诺威城举行。会议讨论了十七至十八世纪科学和生活各个领城里出现的问题,主要议题有:一、现代哲学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的标准;二、政治哲学和国家与法律中的实践问题;三、自然科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科学机构的作用;四、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来看基督徒的忏悔。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1日至7日,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PTP)第一届毕业典礼、第三届开学典礼、心理部落成立大会、三届合署面授暨第三届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导师组的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张掌然教授、武汉大学心理系钟年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教授、西南石油大学周章毅教授、海军四二一医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法音》1988,(2)
▲兰州市佛教协会于1987年9月21日至23日在五泉山嘛尼寺召开会议,向400名四众数友传达了甘肃省佛协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议精神,强调要提倡人间佛教,加强寺庙管理工作。(兰佛)▲黑龙江省佛教协会第一届二次扩大会议于1987年10月16日至23日在哈尔滨极乐寺召开。会议总结了省弗协三年以来的工作,传达了中国佛协五  相似文献   

20.
从历届罗马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大会报告的主要研究课题看研究动向。第一届(罗马1965年)主要课题是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体育心理疗法的价值,运动的动机,运动员的个性等。第二届(华盛顿1968年)与第一届基本相同。有运动员的心理准备,运动员的竞赛动机,运动员的个性等,还对什么是运动心理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三届(马德里1973年)四个主要课题:1、运动心理学的一般目的;2、比赛的心理;3、运动学习和比赛能力;4、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的煤介作用;5、其它。第四届(布拉格1977年)包括了前三届的研究内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也列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