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4,(9):86-87
7月,正值酷暑,《中国宗教》杂志社佛教胜地行系列采访组来到湖南,从湘北的八百里洞庭湖南下,至长沙,到寿岳衡山,一路追随佛教先贤的足迹。湖南,是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禅宗、天台宗、净土宗都在此处传承。今天的湖南佛教,正用自己特殊的方式,阐释湖湘文化素有的"经世致用"传统。长沙麓山寺,被誉为"汉魏最初名胜,  相似文献   

2.
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乡的马祖道场宝峰寺经靖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已于1992年11月中旬开始恢复重修。马祖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极具影响的高僧大德。大师生于四川,俗姓马,故称马祖。马祖青年出家,在湖南南岳衡山受怀让禅师开导而悟道,侍让师十年,得让师心法。南岳怀让点化马祖道一的“磨砖作镜”的故事千古流传。马祖得让师心法后广传禅法,门徒甚众,其弟子创立有沩仰和临济二宗。马祖一生遍立道场,仅在江西就建禅院48所,改变了过去禅宗门徒依附律宗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10)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岳麓山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之半山亭上,寺前为清风峡。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米,从平地到山顶约七华里。麓山寺创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为会稽剡县(今浙江省嵊县附近)到湘州来传播佛教的第一个僧人竺法崇所建,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竺法崇以其师是天竺来的,按当时习惯以竺为姓,法崇是他的名字。《宋书》卷九十三《孔淳之传》有他和孔淳之交游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2,(12)
正当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候,1992年10月7日至10日为期四天的“南岳庙会”在湖南省衡阳市及其南岳区两地隆重举行。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这里山高地险,层峦叠嶂,寺观林立,僧道云集。在古代南台寺僧人希迁、福严寺的慧思、怀让,祝圣寺的承远、法照等人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山下南岳庙是一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供奉着受到历代帝王封号的南岳神,一般认为是炎帝神农氏,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每年朝山进香和旅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据1991年统计达139  相似文献   

5.
高观如 《法音》2000,(7):16-17
据尼泊尔《苏瓦扬普史书》记载:“加德满都一带地区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湖内有龙王居住,后来文殊师利由摩诃支那(中国)来到此地,辟开了湖南边的山岭,将这一湖水泄干,并在此建立苏瓦扬普寺,因之称此地为尼泊尔。”这一传说显示了中尼两国传统的亲切友谊。 西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王子释迦牟尼出生在今天尼泊尔南部的洛明达(古称蓝毗尼)。他出家成道后,在印度各地游行说法,吸收徒众,传播他的思想,于是形成为佛教。他的教法于西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各族人民的广泛信…  相似文献   

6.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石潭人氏。曾先后任湖南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自霞寺、万福禅林、长沙上林寺、浙江天童寺住持。一九一二年,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筹建,被公推为第一任会长。他曾为我们留诗一千六百多首,是清末一位成就突出的诗人,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爱国诗僧之一。他的许多诗作,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7.
佛教新闻     
《法音》1994,(3)
建同安梵天寺修复有期─—看守所搬迁,修复筹委会成立##D本刊讯1992年6月间,厦门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归还修复梵天寺,搬迁看守所,保护历史古迹”的议案。一年多来,在各级人大和政府的重视,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看守所已于去年11月30日(农历十月十七日)全部迁出,修复梵天寺筹委会已成立,并定于农历十二月十七日破土动工,修建梵天寺。福建同安焚天寺为闽南著名古刹,始创于隋开皇元年(581),原名兴教寺。历代兴衰不一。寺位于大轮山麓。原有寺庵七十二所,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唐黄案样…  相似文献   

8.
南岳衡山在湖南中部,山势雄伟,盘纤数百里,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整个山峰以衡阳回雁峰为首,长沙岳麓峰为足。其中祝融峰为最高峰,海拔1290米,可俯览群山,观赏同出。山上文物古迹、历代碑刻甚多。有许多历史悠久、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如南岳大庙、祝圣寺、藏经殿、方广寺、黄庭观、上封寺、祝融殿、南台寺、福严寺、磨镜台、麻姑桥、半山亭、铁佛寺、水帘洞、南天门、忠烈祠、邺侯书院等等。  相似文献   

9.
尚诚 《中国宗教》2014,(10):67-69
相对于中原地区佛教发展的悠久历史而言,贵州佛教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史籍记载,佛教在贵州地区的传播,真正形成规模的时期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才正式建制为省。明政府当时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即以汉族人担任"流官"(因有任期而得名),以少数民族担任土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共同管理当地事务,此后佛教开始了在贵州的传播。明末清初,临济宗僧破山海明禅师居于巴蜀,派遣弟子在西南各地广弘禅法。因地缘的关系,名僧纷纷入黔,  相似文献   

10.
李贺敏 《法音》2000,(12):43-45
本刊讯 11月7日至16日,应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为团长、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界明法师和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法师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教育代表团一行25人访问了日本。访问期间,重点考察了大正大学、佛教大学、大谷大学、学林(立正佼成会)等日本佛教界创办的大学和教育机构,拜访了枣寺(运行寺)、日莲宗大本山池上本门寺、比叡山延历寺、清水寺、东本愿寺、东寺(教王护国寺)、唐招提寺、东大寺、西大寺、法隆寺、药师寺、立正佼成会等友好寺院和宗派,还拜会了日中友好协会等友…  相似文献   

11.
在柳州以北融江中游西岸,有一座美丽的寿星公园。公园内有一个苗乡佛教圣地,她就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所在地──老子山寿星寺。该寺圆通门外,有一尊长寿乌龟的石雕,用大理石精雕而成,成为寿星寺的象征。融水苗族自治县对苗乡人民的宗教信仰十分重视,早在八十年代就着手恢复寿星寺的工作。1993年8月9日至10日,经上级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首届佛代会在寿星寺召开,成立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修成法师当选为会长,释智勤、释宝莲(比丘尼)、陆性福(女)当选为副会长。新成立的佛教协会,第一件大事,就是抓紧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在南岳生活了十天,所见所闻,深深地感到,三湘佛教又以南岳为中心,朝着符合佛教徒的心愿在逐步恢复和前进了。南岳是湖南佛教的中心南岳,亦称南岳衡山或南岳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是我国五岳之一,又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海拔一千二百九十米,从山下到山顶约三十华里。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慧思,禅宗的南岳怀让、石头希迁,净土宗的承  相似文献   

13.
畬(shè)山,是一种古老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方法是在入春时斫山伐木,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把砍下的草树之类焚烧成灰,雨后下种,草木灰便成了田地的肥料。在古代,这种耕作方法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曾经特别流行。柳宗元《永州八记》记述当地(今湖南永州市)一些破产农民为了逃避徭役、赋税,躲到深山去开荒种田,畬山便是他们垦荒的方式。但这种畬田烧毁山林的作法,从长远看代价太大。可是当时人们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晚唐的玄泰禅师在衡山七宝寺修行,目睹农民“畬山”,山林惨遭蹂躏的情景,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一首《畬山谣》:…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6,(1):53-53
2005年12月25日至27日,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主办、重庆市九大寺院(华岩寺、慈云寺、罗汉寺、双桂堂、圣寿寺、缙云寺、宝轮寺、南山寺、温泉寺)共同承办的“中国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节”在重庆华岩寺隆重举行。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韩国、新加坡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参加了这一盛典。  相似文献   

15.
李贺敏 《法音》2007,(8):67-68
8月4日至11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日本真宗大谷派运行寺(枣寺)住持、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副会长菅原钧先生携夫人访华.先后访问了青岛、太原、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应斯里兰卡佛教部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刀述仁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于4月16日至22日对斯里兰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  访问期间,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拜访了斯里兰卡佛教三派四方(暹罗派的马尔瓦特寺教派、阿斯吉里教派,上缅甸派的阿摩罗普拉教派,下缅甸派的罗曼纳教派)的领导人,还分别参访了凯拉尼亚皇家佛寺、大菩提会、智严佛学院、阿鲁寺,圣菩提寺、无畏山寺、佛牙寺等十余所著名佛教寺院。在与斯里兰卡佛教界领导人、各寺院住持长老的会见中,双方愉快地回顾了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历史,探讨和展…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六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④十二章经)},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4,(10):88-88
7月10日,"佛教胜地行"采访组越过武陵山脉,从湖南进入贵州,开始了西南地区的采访拍摄。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贵州的自然环境迄今仍以"原生态"为特色,生养在这种环境下的贵州佛教也是如此,处处彰显着佛教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之美。  相似文献   

20.
孔勤 《法音》1994,(11)
寺、塔、石窟为佛教三大建筑,起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这三大建筑也伴随而来,开始了与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绵延相续一千九百余年,经过中华民族的创造与发展,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如今遍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寺、塔、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外建筑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丰碑。本文说的是中国佛教三大建筑之一的塔,并且主要是说佛塔中的塔林。塔,梵文Stupa(牵堵波),是为埋藏佛舍利而建。这种塔名真身舍利塔。后来,佛的教法(佛经)也称舍利,为此建造的塔,叫做法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