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利玛窦三进南京,不仅记述了南京城的秀丽和雄伟,描述了江南城市的物质充裕、经济繁荣的景象,他还详细解读了南京的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建筑园林、音乐艺术和文人集会。他的这种多侧面、多视点的对南京城市风貌、物质文化和人文艺术的阐释,为欧洲了解南京文化开启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铁"是南京地铁的一项服务品牌,它是基于南京城市文化特质和企业发展理念的一种价值认同与战略选择。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南京地铁官方自媒体建设正在成为其"人文地铁"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南京地铁官方自媒体运营现状分析,探讨了自媒体品牌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文地铁"品牌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构架及其战略选择——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的是城市的精神力量,体现为城市创造价值理念的能力,形成文化符号的能力,提供文化成果的能力,制造文化产品的能力.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软实力"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南京城市文化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南京文化软实力的五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 《天风》2012,(12):60-61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于2012年10月20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基督教青年会亚太协会会长丘颂云、总干事亚玛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徐晓鸿、总干事涂汉桥等国内外基督教青年会的领袖20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4,(5):126-131
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及抗战前,首都当局对城市公共交通采取较为严苛的管理模式和管控力度,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四条管理路径,对公共交通法规构建、登记检验与装置管理、乘价订定与行停规制以及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等各方面展开考论,以此探求近现代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的相为嬗代和其城市化进程的相与赓续。  相似文献   

7.
提高城市动画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城市文化消费水平。文章通过选取苏南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的因素,建立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自变量)的面板计量分析模型,得出:江苏苏南四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服务支出具有正相关关系,苏南四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水平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程度有着较高的关系,无锡、苏州、南京城市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明确提出南京的绿化目标为"国内知名的花繁四季,‘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美丽古都"。自此,城市发展目标正式将城市花卉体系发展纳入轨道。文章在此背景下展开,通过对城墙辐射范围内的花卉资源现状、花卉景观特质、花卉布局特征进行系统调研梳理与思考,提出基于明城墙风貌的"一环、五片、六街区"的南京主城区主题花卉布局结构,致力于构建南京作为世界级人文花都城市的赏花蓝图。  相似文献   

9.
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提出了艺术作为"以物理形式呈现而从文化中出现的实体"观点,这体现了他将作品整体存在视为物理/文化实体共生的策略。该观点反对传统艺术本体论中分割文化实体及物质对象的偏见,致力于应对艺术存在的文化流变与其类型识别的稳定性诉求之间的困难。本文围绕"数目上的识别"、"类型之殊例"、"呈现"、"意图"这四个关键概念,呈现了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季建业 《学海》2013,(1):189-193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城市逐步建立广泛的国际经贸联系,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循环、国际竞争和文化交流,向国际化城市升级的过程.城市国际化是中国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综合考虑南京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等因素,南京城市国际化的现实目标是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近期重点则是效利用“大事件”战略,构建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要求的功能构架,在硬件设施配套、软环境改善等方面为城市国际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艺术瑰宝,书法不仅是具有极高美感的欣赏性物质艺术,也是一种承载书法家个人思想和时代特色的精神艺术,它的发展和传承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拓宽我国文化艺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巨匠,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大师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念,为我国艺术界的后来者和一颗颗新星提供了艺术基础和经验。曾熙是我国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学者,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其书画作品对我国书画界影响深远。在欣赏曾熙的书画作品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极大的视觉享受,更能够透过表面的美感欣赏到曾熙的个人书画思想,体会曾熙的艺术境界,一览书画艺术之奇妙,感受书法大家之风采。文章围绕书画家曾熙,探讨其书法思想和书法造诣,体会他的艺术风格,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日新月异,文化艺术不断泛化。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文化生存环境的宽松,许多外来观念冲击并改变着艺术的传统面目和内涵;物质的丰富使艺术观念变得多元而且各异。以塑造三维物体形象的含义来判定现代雕塑已不再完整的今天,技艺已不是成就艺术的重要条件,语言、文字、概念、行为也能成为雕塑了。重新认识和评介这种在新的时代发展中的艺术趋势的继承性及分析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才不会迷失于浩瀚纷杂的艺术潮流中。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7,(4)
2007年1月21日,由爱德基金会、南京爱德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基督教艺术作品展假南京美术馆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爱德基金会董事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先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14.
董继宁是我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艺术情致,他把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情感赋形于艺术作品之上,彰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追求。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的笔墨趣味既是艺术手段,又是精神气韵;他的色彩既是随类赋彩,又是随情赋彩;他的意境表达是艺术精神的揭示与阐释,更是文化涵养的因心造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周韶华评其画曰:"大地性、宇宙性、再造大千世界的当代性,是董继宁的山水画神韵之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参考多部关于董继宁的书籍和作品梳理分析其情致在意境、笔墨、色彩方面的表现,读懂他在创作中的情致表达。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南京教区主教钱惠民于3月16日—19日来江阴市看望教友并视察爱国会工作。 80高龄的钱主教受到市委统战部:市政府民宗科和市天主教爱国会的热情欢迎,1300多名教友喜迎主教进南门天主堂举行大礼弥撒。钱主教在进行了几项宗教活动后,对神长、教友讲了话,他要求江  相似文献   

16.
陈烨 《学海》1990,(Z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承办的全国物质论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7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00名学者、专家出席会议,并向大家提交了60多篇论文。黄顺基、黄楠森、萧焜焘为大会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中科院学部委员钱钟韩教授,东南大学校长韦钰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王国  相似文献   

17.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19.
传静 《中国宗教》2014,(6):86-87
2014年4月28日,经江南烟雨洗涤后的南京城被轻柔的云朵笼罩着,明媚的阳光偶尔透过云层,光顾万物。南京紫金山灵谷公园无梁殿前,一改往日的清静,佛音缭绕、钟声悠扬,人声熙攘而又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20.
弘一法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僧,也是我国早期研究和介绍西洋艺术的先驱者,在美术、音乐、话剧、书法、金石、文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中年出家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福建,对福建的佛教和文化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曾留学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至三十一岁时学成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校致力于艺术教育,造就知名学者甚众。一九一八年七月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后,精修梵行,博览群经有佛学论著多种。一九四二年九月四日逝世,(本文所记月份、日期均用阴历),终年六十三岁。在他二十四年的沙门生涯中,曾三次来福建居住,前后达十四年,最后圆寂于泉州。本文拟将弘一法师在福建的活动略加论述,作为研究其思想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