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言语五因素人格问卷(FF-NPQ)由Paunonen等人于2001年开发,用于测查人格五因素。它是一种半投射式人格测验,由60幅黑白图片组成,被试用7点李克特量表评价图中中心人物的行为。FF-NPQ多用于跨文化研究,也可用于文盲、老人或有语言、阅读障碍人群的人格研究。多个国家研究表明,FF-NP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多个言语式五因素人格问卷的会聚效度及对行为的预测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在中国,该测验尚未使用,建议引进并根据使用情况修订。  相似文献   

2.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适应性绩效: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绩效是指应对工作要求和环境变化的各类行为。相关实证研究表明, 适应性绩效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可能存在内容上的重叠, 有关适应性绩效的具体结构维度还存在争议。一般认知能力、知识技能、大五人格、自我效能、组织内的人际支持和环境支持, 以及组织外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对适应性绩效具有预测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适应性绩效的理论建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彦平  金瑜 《心理科学》2006,29(5):1171-1173
本文对社会适应性的概念界定、基本理论、研究方法、评价量表与内容、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做了基本的叙述与分析。从中看出,当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适应性的评价与跨文化的研究上。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表的研发和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比较研究上。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对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以及怎样培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格维度与行为抑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登峰  崔红 《心理科学》2006,29(1):7-8,6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特点与行为抑制之间的关系。680名被试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和行为抑制量表(BIS),回归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七种行为的抑制都与多个人格因素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0-0.57之间。控制人格因素间的相关之后,进入每个预测行为抑制回归方程的人格因素分别为6-10个,能够解释17%-51%的变异。文中还对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人人格特质与结构,并编制本土化人格量表; 本文综合QZPS、CPAI-2及CPFFI的因素命名特征,编制出包含116个项目的人格词汇评定表。通过对1455名被试人格词汇评定结果的探索性分析,最终确定7个维度的人格词汇评定量表。该该量表7个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51.63%,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63-0.912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0; 7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在0.700~0.874(p<0.001)之间。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与外向性两个人格特质是人们共有的人格特质内容,该人格量表中的其他人格因素既有与西方人格因素趋同的方面,也有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化内容。同QZPS、CPAI-2及CPFFI相比,该人格因素结构几乎可以包含以上3个模型的绝大多数人格因素内容,且结构清晰全面。  相似文献   

7.
对概念扩展神经机制的探讨日益成为创造性认知"过程式"研究视角下的热点。但以往研究未能排除评估效应对实验的影响,亦未考察过人格因素与任务态下神经活动的关系。实验向被试随机呈现高低扩展两类的报纸用途,要求被试认真思考"合理的操作方式",使报纸能够实现呈现的用途。同时对其进行f NIRS的兴趣区扫描,并在事后要求被试完成大五人格量表。结果发现,与低扩展条件相比,高扩展条件会引起颞叶区域(BA21/22)更大的激活,而额极(BA10)和背外侧前额皮层(BA9)的激活会显著降低;人格元特质可塑性与额极和眶额皮层的活动正相关。提示概念扩展过程中,可能需要颞叶脑区激活与前额脑区去激活的协同作用,且该过程与人格因素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进化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文章首先对进化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早期重要的研究进行回顾及简要介绍。进而着重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三种主要进化遗传机制模型,选择中立机制、突变——选择平衡机制以及平衡选择机制,对个体智力差异和人格差异的解释,并列举一系列实证研究证据。最后本文探讨了进化遗传学研究对于解释个体心理差异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随着行为主义衰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长期遭受“冷遇”的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成为颇受关注的领域,并由数量遗传学取向发展到分子遗传学取向.数量遗传学取向主张运用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设计来估计群体中遗传因素对人格表现型方差的贡献率,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态度与偏好等人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分子遗传学取向主张在DNA水平上用基因测定方法研究特定基因对人格表现型的影响效应,着重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路径考察了基因与人格的关系.未来研究要强调在数量遗传设计中加入对特定基因型的直接测量,注重多学科和多范式的有效整合,扩大对健康人群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加强基因对人格的深层作用机制研究和分子医学层面的人格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一直被普遍视为促进社会与个人进步的积极力量,但对其消极后果却所知甚少。研究从创造力的阴暗面入手,以123名初二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创造性人格与个体说谎行为的联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外显/内隐自尊结构在其中发挥的区别性作用。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创造性人格与其说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呈显著正相关,为创造力与道德的关系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2)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3) 不同自尊结构组被试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相关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自尊结构在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遗传与环境的“相关”与“交互作用”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传统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该文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及分子遗传分析对两者进行考察的新方法,并对已有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与发展前景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介绍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社会模型的7个维度,综述了该模型在神经递质、基因遗传学、脑血流以及脑电方面等的经验性证据。还探讨了该模型与其他人格生理模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较详细比较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模型与Eysenck模型的差异。最后,对Cloninger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生理机制、环境和个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作用,是今后人格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抑郁的人格易感性:概念、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人格易感性的研究主要围绕依赖-自我批评,社会性依赖-自主以及完美主义等概念展开。目前该方向的理论和研究不仅涉及抑郁易感人格的特点与结构,还探讨了人格与压力情境、抑郁的关系,易感人格与一般人格、特定抑郁症状的关系,人格易感性的不适应性本质等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回顾。今后的研究除了应当在已有方向上深入探究之外,还应当考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格易感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重新考察,以及将人格与认知易感性研究相结合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是以研究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的程度为目的,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该文以天性和教养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行为遗传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遗传力、环境、特定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相关关系及其对不同人格评价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研究1对352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特征进行问卷测量;研究2和3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对高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拖延程度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三种人格特质呈显著负相关.(2)拖延行为高低分组在神经质、严谨性词和拖延词上的Stroop效应差异显著.高拖延行为个体对神经质评价词和拖延词存在注意偏向;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严谨性评价词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6.
王淞  李荆广  刘嘉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267-1280
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来源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之一。文章通过对80个阅读双生子研究的元分析发现:(1)遗传对阅读及其加工过程、基本认知技能具有中等强度影响; (2)不同阅读加工成分既受到共同遗传因素的作用, 又同时受到特异遗传因素的影响。(3)阅读与一般认知能力、数学能力在遗传上存在中等强度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了双生子研究对探索阅读的遗传机制具有分子遗传学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章还提出了如提升行为表型的测查质量等对未来研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傅宏 《心理学探新》2018,(4):363-368
为探讨人格特质对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虚拟的囚徒困境博弈范式,并结合人格问卷的测试,对369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宽恕情境下的被试更倾向于不再伤害对方;(2)得到宽恕的程度与冒犯者善待对方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大五人格的其他四个维度调节作用不显著;(4)特质性感恩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据此可得出结论,冒犯者得到宽恕后更倾向于不再伤害被冒犯者,且受到部分人格特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黄飞 《心理学探新》2014,(3):236-242
人格结构研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人格特质具有层级结构,其中大五人格结构是一种流行的人格结构模型,近年来有研究关注大五人格背后是否存在更高等级的人格.采用全循环设计,用等级评定和团队内排序方法,在80个4~6人小团队中收集成员及成员之间在五个人格特质上的自我人格知觉和对成员的人格知觉,共获得四种来源的大五人格数据,根据社会关系模型分解出目标效应.对每一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跨来源联合因素分析,将四种来源数据视为四个指标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两高级因素相关模型对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程度,两个高级人格因素对关系质量有显著且不同效应量的预测作用.结果支持大五人格背后存在更高级的人格因素.最后,讨论高级人格因素模型对理解人格结构、进行人格评估的意义;未来研究可从发展角度采用多评定者、多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人格六焦点模型及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oker在人格三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六焦点模型,其中3个焦点为特质、个体行为构念、生活故事,它们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内在本质。另外3个焦点为状态、自我调节和自我叙述,它们是与结构相对应的加工过程。人格六焦点模型为与之相关的老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和人际关系能力问卷,以784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人际关系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在孤独感各维度中,除同伴关系评价与开放性的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维度与人格各维度及人际关系能力间均相关显著;(3)人格的情绪性和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孤独感,外向性、宜人性和人际关系能力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4)在外向性、情绪性及开放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中,人际关系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宜人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中,人际关系能力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