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张青  王争艳 《心理学报》2022,54(2):141-153
为同时探究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对学步儿执行功能的影响, 对163对母婴进行追踪测量。婴儿6个月时根据母婴自由互动录像编码母亲敏感性; 使用最长注视时长范式测量婴儿注意特征; 使用母亲报告的《婴儿行为问卷—修订短版》测量婴儿气质; 24个月时使用多位置寻找任务、形状Stroop任务、逆转分类任务、延迟满足任务测量学步儿执行功能。结果发现:(1)婴儿6个月最长注视时长能够显著正向预测24个月的多位置寻找与延迟满足任务得分。(2)母亲敏感性能够正向预测气质外向性低的婴儿24个月时的逆转分类任务表现, 对气质外向性高的婴儿24个月时的逆转分类任务表现的预测不显著。(3)母亲敏感性能够正向预测最长注视时长更长的婴儿24个月时的形状Stroop任务得分; 负向预测最长注视时长更短的婴儿24个月时的形状Stroop任务得分。研究发现了针对不同特征的婴儿, 母亲的养育敏感性对学步儿执行功能影响的差异, 这对早期教育应该如何“因材施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探讨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对中国汉族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355名6个月婴儿及其父母参加了本研究。在婴儿6个月时,收集婴儿的口腔脱落细胞和母亲养育压力数据;在48个月时,再次邀请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s/ss/l型男孩的外显问题行为显著高于l/l型男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男孩没有显著差异;(2)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l/l型女孩的内隐问题行为显著高于s/ss/l型女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女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养育压力在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和女孩内隐问题行为时的交互作用机制均支持素质-压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呈现三种性质物品的实验室观察法与母亲报告法,考察203名6个月婴儿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在正性情境下,实验室观察的积极、消极情绪与母亲报告的消极情绪显著相关;(2)母亲的抑郁倾向与两种气质测查方法测查的婴儿消极情绪的一致性正相关显著;婴儿性别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母亲养育压力与两种方法测查婴儿积极情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婴儿、儿童病儿因年龄,疾病和个别差异,对住院有不同的反映,常遇到以下的问题: 住院与母亲分离的问题两岁以下的婴儿与母亲分离的问题不突出,但他们仍需母亲的爱抚。因此,医护人员要安排有搂抱婴儿的时间,有和婴儿玩的时间。不能抱起的婴儿(如身上带有导管),也应在床边同他玩, 抚摸他,逗他笑。二至四岁的小孩离开母亲会感觉到十分不安,初入院时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睡前大哭大闹、拒绝饮食、闷闷不做声、或特别顽皮,发脾气等。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陈宝国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7,30(3):686-688,697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16名婴儿与父亲和母亲在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中的交流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自由游戏还是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的表态行为都比父亲的多些。婴儿对母亲的表态行为比对父亲的多,对父亲的行动祈求、信息祈求和注意祈求行为比对母亲的多。在自由游戏中,母亲比父亲更多地承诺参与儿童的游戏。总体上,父母亲根据交流情境选择交流行为外,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孩子则根据交流对象的选择交流行为。  相似文献   

8.
拉斐尔 《思维与智慧》2010,(5):F0004-F0004
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柔和的景色,风和日丽,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画家把年轻的母亲描绘得甜蜜、梦幻、温柔,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稍大。  相似文献   

9.
(一)母乳喂养与触觉。在哺乳时,母亲抱婴儿于怀中,通过双方的触觉,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因为触觉是一种最直接的感觉,通过双方触觉,使母子从感觉上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胎儿在子宫内所感觉的那种与子宫内膜接触时的光滑、柔软感觉通过哺乳,婴儿重又感受到,这对于婴儿心理发展有重大意义。另外,婴儿在吮吸过程中,由于婴儿的口唇反复刺激其母亲的乳房,可促进母亲体内的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这些激素的分泌量是随着吮吸刺激的强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10.
不要急     
多年以前,在我们那条街上曾经发生一起令人唏嘘的车祸,死于车祸的是一个初为人父的男子。据说是婴儿的尿布在那个阴雨天都用完了?而昨天洗的尿布还在工厂的锅炉房烘烤着,婴儿的母亲让做父亲的去工厂取那些尿布来救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健康发育的影响,已由儿科学、营养学、脑科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做过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对婴儿的发育有着无可取代的优越性。尤其在新生儿时期——指出生到六个月——母乳向婴儿提供的营养成份天然地适合于婴儿的生理需要。母乳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生儿顺应出生后的新鲜环境,吸收其所给予的营养成分和抵抗致病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向社会和母亲提供证据,并提倡和说服年轻的母亲亲自哺喂。  相似文献   

12.
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共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测查儿童共情。结果发现:(1)婴儿期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行为共情,而对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预测则受到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陪伴总时间短的儿童的情绪共情与母亲陪伴总时间长的儿童的认知共情;(2)婴儿期母亲不协同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5岁时的认知共情;(3)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情绪共情。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天风》2012,(5):47-48
母亲是什么?孩子的回答都很特别。对一个婴儿来说,母亲是一个奶瓶,嘴巴一张开就有奶吃——随时随地,不必热、不必等;母亲又是一张床,孩子困了就可以马上躺上去,软软的,暖暖的;母亲又是一个枕头,孩子抱着她就可以安然入睡。长大一些以后,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智慧》2006,(2):F0004-F0004
画面表现了一位母亲在哺乳时的情景,母亲眼帘下垂,平和安详地注视着怀中的婴儿,充满了慈爱;左右两扇对称的窗户既丰富了画面的背景,更增添了画面平稳、安静的构图氛围。作品的表现非常生活化、人性化、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回归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我结婚那天,母亲手拿一个干巴巴的丝瓜发呆。 我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看,我现在就是这根丝瓜,你就是丝瓜里的籽粒,我慢慢老了,里面的瓜肉开始退让,给籽粒腾出了空隙,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16.
婴儿运动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了个体早期自主位移运动——爬行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的关系。对79名8、9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在8个月婴儿中,婴儿会爬与否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9个月时,婴儿是否会爬则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表明爬行经验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影响存在累积效应与年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家庭游戏情境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对16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亲表现出高控制的交流行为,孩子则使用更多的表态行为和注意行为。母亲的行为以信息祈求和行动指令为主,但在自由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信息祈求行为,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行动指令。可见,母亲根据游戏情境调整自己的交流行为,婴儿也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178名足月、顺产、健康、年龄在8-11个月之间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室评价与访谈方法,对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出生季节对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婴儿出生季节的不同,其爬行起始年龄存在显着的差异,冬季出生的婴儿较之于其他三个季节出生的婴儿其爬行起始年龄提前约2-4周;(2)婴儿在可能开始爬行阶段的气温与其实际爬行起始年龄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随婴儿在平均爬行起始年龄前三个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婴儿的爬行起始年龄呈现出显着的差异,二者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婴儿爬行动作发展中季节效应的部分环境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的预防性干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争艳  许玉玲  吴东红 《心理科学》2008,31(6):1381-1384
本研究根据依恋理论和相关的干预研究成果编制了母亲敏感性干预手册,并对9-24月龄要儿的母亲实施了预防性干预.有16对母婴对分别进行了家庭录像观察.其中10位母亲作为培训组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干预目标集中于提高母亲敏感性,并提高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行为水平.另外6位母亲为对照组.三个月后,干预完成并再次对培训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观察.用AinSwonh母亲敏感性量表和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分别对两次家庭观察录像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组在信号敏感、可得、阻碍和接纳四个方面都有改善;该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母亲的敏感性.同时,该干预对母婴互动行为水平也略有提高.在文章中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