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遍中国大陆出版的道教辞典,没有一部为女青专立一个词条的。但是,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献买地券、镇墓文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女青的名字。今天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两种出土文献中了解到早期道教(天师道)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神仙的。买地券、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鲜明道教文化特征的随葬文字材料,主要内容是为死者买阴间宅地一处,要求幽冥各级官吏不要侵害死者灵魂,阴阳殊界,死者鬼魂也不要回到人间作祟,复连生者。①东汉魏晋的买地券、镇墓文都是以“如律令”结尾,到南北朝时期,有些券文的结尾变成了“如太上老君地下女青律令”。现在可见到…  相似文献   

2.
地下神仙张坚固、李定度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介绍了买地券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然后,在对比大量买地券(包括镇墓文、衣物疏)后发现,与张坚固、李定度一同出现的神仙分为两类:道教和民间信奉的神仙;只在买地券中出现的冢墓“专职神仙”。张、李二位神仙属于后者,却有着其他冢墓“专职神仙”所不具有的专名,他们因而远播边鄙并渗透到其他宗教之中。张、李二位神仙最初在买地券中充当保人或知见,后来在传承中这一角色发生讹变。文章最后部分对冢墓“专职神仙”特征的归纳,有助于我们认识早期道教构建神仙体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近现代,国内学术界对镇墓文、买地券等墓葬出土材料的关注始自清末民初鉴藏大家罗振玉,罗氏的主要贡献在于搜集、著录了一批镇墓文和买地券(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7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对镇墓文、买地券进行深入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开创性成果,如方诗铭《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吴荣曾《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吴天颖《汉代买地券考》等;近30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此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道藏》中的《梅仙观记》一书作了考察,认为该书编定于南宋末年,其编者不是杨智远,书中《梅仙事实》一文作于南宋,纠正了原书中的传写脱误及后世一些书目对这些错误的承袭。认为《梅仙观记》是研究梅福史实与仙迹、宋代梅福崇拜的情况及道教宫观赐额制度的重要资料。并分析了宋代梅福崇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田野考古的大规模开展,我国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新疆、青海、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与古代道教活动有关的汉代至明代道教遗存,如镇墓瓶、斗瓶、镜、剑、印章、钱币、道教造像碑、石刻、买地券、镇墓文、镇墓石、简牍、写纸、陶瓷器、金银器、药物、烧炼用具设备等遗物,以及宫观建筑、摩崖造像、壁画、墓葬等遗迹,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数量巨大。这些道教遗存,有的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有的则只见于北方地区,有的在南方地区和…  相似文献   

6.
"抱砖"是流行于陇中(甘肃中部)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即新坟立祖时墓券砖的安放仪式。陇中地区的"抱砖"习俗体现了民俗文化因时、因事、因地而变的特征,在下葬环节举行"抱砖"仪式是其独特表现。张传玺先生归纳形成了墓券券文广例,并认为券文中的"直符"即"甲寅日别状"等"轮值主符神仙"。事实上,墓券中的"直符"神应为道教中的"随斗十二神",发挥着奉命保护墓主、镇邪伏魔的功效,而张传玺先生所列举的"甲寅日别状"等实为"时序鬼"。墓券文中"直符"神的书写,经历了由起初对"随斗十二神"的全部列举到后来从中确定四位神祇为岁直符、月直符、日直符、时直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道枢》集南宋前道教修炼方术之大成,内容以生命为核心,有相当完备的生命观体系。基于《道枢》在道教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梳理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对把握道教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窥探南宋前道教生命观之概况,相当有价值。本文着重从生命局限性之体认、生命超越可能性之把握、生命智慧的现代意义三个层面,对《道枢》的生命观进行探讨。 逢礼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孙勐 《中国道教》2011,(6):34-37
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墓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此外,唐墓中包含的丰富的随葬器物,其中如镇墓石、铜镜、陶俑、木俑、神煞明器等,大多数都具有鲜明道教色彩,是了解和探讨唐墓中道教信仰的重要资料.镇墓石也叫五方贞石、五精镇墓石,是唐墓中最为典型的道教遗物,其形制、纹饰、铭刻等均能反映出相应的道教丧葬仪轨,因此以之为对象,进行考古学考察,对研究道教信仰的流行和传播状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几点补正曾召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是我国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关于宗教史方面的开创之作。他以丰富的碑刻、文献资料为依据,经过深入地梳爬整理,对南宋初新出现的全真、大道、太一等教派的发生、发展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把金元...  相似文献   

10.
福建外兰尾山出土了一方五代时南闽国墓志铭.墓主为当时南闽国道教重要人物王绍仙,本文在对原墓志铭中释文进行校正的基础上,对其所涉道教名物作简要解释,以便学界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孟亚明 《学海》2004,(3):167-171
本文探讨了南宋金初传统道教发展面临困境之际 ,道教新教派全真道的开创者王立足三教圆融 ,对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根本改造 ,亦在变革道教之修炼方法与传播方式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王的努力下 ,全真派道从草创而走向兴盛 ,为处于社会动荡时期的民众提供了有效的心灵庇护之所 ,出色发挥了宗教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本文同时通过对全真教著名的定制之作《重阳立教十五论》一文的思想评述 ,对全真道的成仙思想和修行理论做出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2.
六朝时代岭南的天师道传播——从出土的镇墓文谈起范家伟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汉末三国以来,道教在青徐、巴蜀、吴地有蓬勃的发展,而魏晋之世,道教亦分为不同教派,如神仙道派(又可分为金丹派、经派、占验派)、帛家道、干君道、李家道之类,遍布各地...  相似文献   

13.
道教授箓,历史悠久,是道教最重要的仪规之一。按照道教正一派传统,授箓是修道阶次的标志。道士受箓之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法职。图为2014年11月19日—12月7日在江西鹰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的正一派授箓活动,来自海内外的800余名箓生参加了授箓。  相似文献   

14.
隋吴通墓志,近出河南洛阳。墓志盖刻有八卦符号及劝诫后世掘墓者镇墓文字若干,墓志正文四周刻有后天八卦及筮数互体卦画符号,配以隶书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等干支,志文格式及部分文辞内容来自陶弘景《真诰》,为他志所罕见,对于探讨隋初道教发展状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关于吴通墓志所反映出的道教文化内涵,推测其形成缘由有二:一,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由来已久,墓志与镇墓文结合有其历史渊源;二,隋初道教兴盛,茅山宗的上清法经北传,并逐渐成为北方道教主流,加之吴通本人信奉道教,故其墓志刊刻取法道教经典。  相似文献   

15.
安荣 《中国道教》2006,(3):22-25
劝善书,又称善书,是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一些专门宣传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的小册子,其中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书写形式通俗易懂,有劝善文、劝善歌、劝善图说、功过格、宝卷等。这类书籍儒释道三家都有,而道教劝善书因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而起了带头的作用,如被誉为“善书三圣经”的善书即是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其中《太上感应篇》还被誉为“善书之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教育的视角以一些道教重要善书为例简要探讨其伦理思想。一、道教劝善书伦…  相似文献   

16.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正一道士修真入道必经的阶梯,是道教正一派传统的教仪规范。通过授箓,不仅使正一道士取得职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凭证,授箓也是对正一道士的行为规范。通过授箓,重申教戒规仪,勉励受箓道士勤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累功积德,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垂训。 中国道协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正一派道士的愿望,决定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正一派授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李菁 《中国道教》2002,(2):54-56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 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地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真,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  相似文献   

18.
三、玄蕴追踪 :南宋咏道诗爱国思想缘由探究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为什么雅好咏道诗创作 ?难道他们只是为了排遣精神苦闷 ?问题恐怕不是如此简单。其实 ,如对道门理论体系作一番冷静考察 ,或许会悟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众所周知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积累 ,建立并且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道教是一个具有广大包容性的宗教 ;从思想渊源看 ,应该说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源头。而在道家的经典文献中就闪烁着爱国的思想光辉。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学派高举黄帝的旗帜 ,从《列子》到《庄子》 ,都把黄帝作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菁 《宗教学研究》2001,(4):135-138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的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质,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考…  相似文献   

20.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一枚南唐先主李昪升元四年(940)在东都扬州进行金箓斋醮所使用的投龙玉璧,是研究道教斋醮仪式和南唐早期历史的重要实物。根据该投龙玉璧的铭文和《南唐书》等文献记载可知,升元四年十月出现四星聚斗的天象,李昪为了稳固统治、消弭灾祸,遂巡幸东都扬州,并在内庭修金箓道场,投龙玉璧即此次金箓斋所用之物。玉璧铭文中的“西山洞府”不在东都扬州,亦非吴越国境内的林屋洞,而是南唐洪州的著名道教洞天福地西山天宝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