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快实现四化,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伊斯兰教界人士如何为四化贡献力量?带着这个问题,我拜访了中国伊协委员、甘肃省乐康县伊协主任拜玉凤。 拜玉凤年近半百,头戴黑盖头,中等疫削的身材,着一件合体的大襟衣衫,庄重而利落。寒喧几句,言入正题。“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是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拜玉凤深谋远虑地接着说,“我们回族、东乡族,以往都把念书看得轻,有些人把正  相似文献   

2.
家乡的味道     
正小时候只知道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爱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块儿不值钱的土地。她没有城市的一小块儿地那么值钱,但对于我,家乡则是一块儿藏着金矿的沃土。她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最喜欢在春天时躺在翠绿的草地上,那里充满着草的芬芳。那是家乡的体味,让我留念与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毕业后,学英语专业的她在上海干得风生水起。2014年,她毅然选择离开大城市,准备回到家乡吉林省舒兰市僻静的小山村,跟父亲一起务农、创业。得知这个消息,很多同学为之惋惜,正值青春年华,干嘛要去乡村折腾?同事们也纷纷劝她,但是,她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创业,她就是"90后"女孩蔡雪。蔡雪家乡盛产的水稻舒兰大米闻名全国,她常常目睹父  相似文献   

4.
那些再见     
正逛商场偶遇好友,她孩子今年高考,被东北的一所大学录取,她正在为孩子准备行囊。说着说着,满脸笑意的她已泪流满面。她说,前一阵子,天天担心填报志愿出问题,等查到了录取信息,却又开始担心别离。她说她知道孩子必须远走他乡才能追逐梦想,但控制不了自己。真的啊,每一个孩子经历那么多的考试,就是为了离开家。现在整装待发的孩子,也许要很多年之后,才能完成梦想与家乡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月兰是我的文友,她大学毕业后在昆明成家,因不满婚姻生活现状,于2004年到北京一家影视报做了记者,由此邂逅了浪漫多情、洒脱不羁的夏风。疯狂地爱过后,月兰才发现夏风在和她"相爱"的同时又和另外多位女子一起挥霍着"激情"。在他表面的浪漫背后隐伏着的是不愿对感情负责的虚无人生态度。一年之后,她带着难以抹去的伤痛重返家乡。  相似文献   

6.
正女孩手握发烫的电烙铁,在麦秸秆上熟练地点画着,随之,小小的工作室内一阵阵麦香沁人心脾。几个小时后,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图大功告成,她打开手机快手App,通过直播向大家展示这幅作品,这个作麦秸画的女孩就是"90后"杨丽丽。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丽丽结识了麦秸画,从此她便与麦秸画结了缘。她没想到儿时家乡司空  相似文献   

7.
身边的美景     
一个女孩子直到22岁大学毕业前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毕业后,她决意要离开家乡,离开这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城市,以及这个城市里“庸庸碌碌”的人们。她要去找寻一个美丽全新的地方,在那里开始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习惯     
让路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三寸金莲给她的行走带来了极大困难。何况我的家乡属丘陵地带,沟沟壑壑间的羊肠小道原本就让人头疼。因为行走不便,大多数人家的小脚婆娘只是在家里操持,但奶奶没那个福气。由于爷爷常年有病,她不得不用一双小脚承载着里里外外的重担。奶奶的金莲印,因此盖满了小村的山山岭岭。  相似文献   

9.
在我家乡,有一位邻居老太,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正屋里,锃亮的油漆小柜子正中摆放着富丽堂皇一尘不染的神龛,其中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大肚弥勒佛……的镀金塑像。每日念佛之声不绝于耳,香烟缭绕充溢满屋。人们赞叹,到了  相似文献   

10.
她出生在美国,7岁时回到家乡台湾。18岁时,她又到美国一流的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3年,还在读书的她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状况让她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正叶子大学毕业后考回家乡小城,成了一名公务员。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好好工作,过几年把爸妈接到城里。没想到,职业培训结束,她被分到了偏僻的乡镇所,一待就是10年。和叶子同一批入职的大学生,不是找关系调进城区,就是辞职另谋生路。叶子也想过离开,不过考虑到单位离家不远,照顾父母方便,加上她是农村孩子出身,对基层生活适应较快,工作很快做得有声有色,与同事们相处愉快。  相似文献   

12.
正从高考状元到外企白领,她的人生像开挂一样精彩。可是,不甘安逸的她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做了一名茶农的她,辛苦打拼,现在终于闯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一年销售收入达到上千万,她就是安徽省祁门县古溪乡际源村的江雪霞。  相似文献   

13.
与危险为伴     
一位24岁的女研究生,刚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一天,她兴冲冲买了一大包书,过马路时不慎掉了一本。她即刻回身去捡,不料被迎面开来的大卡车夺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根据该会名誉会长拜玉凤于1996年提出的建议,在伊协委员中开展每人每年办一件实事,做一件好事活动的倡议,几年来,省伊协连续抓了这一工作,委员们办实事、做好事蔚然成风,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1999年新年伊始,省伊协在“致省伊协...  相似文献   

15.
拾麦穗     
又是一年麦收时,田野的季风远远袭来,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麦香。闻着空气中的麦香,我不由想起麦浪翻滚的家乡,想起童年时拾麦穗的情景。家乡有句农谚说:三秋不如一麦忙。到了麦子成熟的时候,家乡的雨季也到来了,所以此  相似文献   

16.
正她出生在西柏坡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家乡的山水都是她画画的对象。她经常拿树枝当笔,贫瘠的土地当纸,蹲在地上有模有样地画很长时间。14岁那年,她初中毕业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选择去石家庄打工。她先后做过鸡场饲养员、纺织厂工人、餐厅服务员。但是无论做什么,她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我要学画画!  相似文献   

17.
正她是个胆小的女孩儿。上初一时,有个调皮男生将一只毛毛虫放到她铅笔盒里,她竟吓昏过去,从此落下个失眠的后遗症。考大学的前一个月,每天晚上临睡前,她总要吃上两粒安眠药,才好歹挤进大学校门。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她便被一个男孩"盯梢"了,一直被盯到大四,她仍然无动于衷。毕业后,她前脚回到家乡小城,男孩便后脚跟了来。她有些小  相似文献   

18.
张丽明 《美与时代》2007,(2):108-110
琦君"以自然之笔,写真实之情".她以知识女性的睿智与涵养,讴歌淳朴的乡风乡情,给家乡山水田园增加了文化灵气,创造出和谐优美的境界,因而具有独特的韵味,给人以永恒的美的感受.这种涵蕴着"东方精神"的对故国家园深深的思念眷恋之情,可以说是琦君怀乡思亲散文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正她曾是繁华都市的一名白领,有着丰厚的收入,而这份被人艳羡甚至有着明丽前景的工作却被她放弃了。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办了食品公司。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她以一个华丽的转身,让公司的年产值超千万元。90后的她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公岭镇。小时候每逢父母包饺子时,她都主动请求要帮忙。然而她的帮忙就是一种无声的捣乱,经常把面粉弄得脸上、身上都是。即使这样,父母也从未阻止过她的好意。长大后,她不再自顾自地用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好朋友,来北京之前在家乡的一家文化学校当副校长。后来,她决定来北京发展,我们就劝她换个待遇更好的工作。她有着名牌大学的响亮招牌,又过了英语六级,而且毕业实习的时候还有过在娱乐公司做商业策划的经历。凭借这些资本,她可以找到一个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