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桂照 《天风》2022,(9):44-45
我在华东神学院图书馆的服侍,学生时期做义工不算在内的话,已进入第23个年头.在全国神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中,也算是一个"有资历"的人了.学生时期,我喜欢图书馆,并非出于对此事业的热爱,仅是因在图书馆做义工,有优先看书的权利.毕业后留校,我专职做图书馆管理.一则,由于入校时的基础较差,四年匆匆而过,面对即将进入腾飞的21世纪,我心里缺少了入校时的底气;再则,学习期间,图书馆的馆藏虽然有限,却打开了我想深入学习神学知识的大门.当年,我抛开生意与家庭,入读神学院,想做一名传道人.今天,我却不是"牧人",而是"牧书".我想,这一切都是出于神对我在神学图书馆服侍的呼召.  相似文献   

2.
快递     
正这一天,我在三楼的书房里看着书不知不觉睡着了。如果没有睡着,下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快递打我的手机!不过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时,我醒了。"你在家吗?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声音里充满怒火。"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  相似文献   

3.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4.
刘欣 《天风》2007,(16):48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住,当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时,我又被作者对普遍恩典的思考深深吸引。在书中,作者叙述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普遍恩典的处境和它在不同时代的意义。我想选取书中"他光照一切美好事物"一文谈谈我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5.
计文 《天风》2016,(12)
正写下这一期"卷首语"时,掐指一数,我任《天风》主编也快九个年头了。时光荏苒,岁月无痕,我内心难免有些感慨!而当你打开这期《天风》,我猜想,在你耳边估计也已响起了圣诞的音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此刻自然也有你别样的心情!在上主充满恩典的岁月里,编者与读者借着这本杂志相遇,一阵"天上来的清风"把我们彼此遥远的距离融为了一体。透过文字,我们感受着彼此的心情。在一起仰望湛蓝的天空时,许下由衷的承诺:我们准备在这光明的时代里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6.
王启迪 《天风》1996,(7):27-28
记得还在神学院学习时,有个次我在图书馆里曾看到一本叫《教会行政管理》的书,当时我一看这书名就甚觉可笑,教会是神的家还需要什么“行政管理”,认为那是一本属世的书,不值一看,就草草地放回书架。两年后的今天,当我置身于牧场,亲身经历到教会工作步履艰难的时侯,当我耳闻目睹教会容纳许多不为神所悦之事的时侯,当我看到教会有能力发展而由于人意迟迟不前,甚至耽搁圣工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范爱侍 《天风》2004,(1):32-32
神并不反对他的儿女拥有财宝以及加增财宝,而是告诫我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钱财是有用的东西。谁也不应妄加菲薄。但它往往又成为有害的东西,这是为什么?说句公道话:问题不在于钱财的本身,而在于钱财拥有者怎样对待它。那么,钱财在人生中应放在什么地位呢? 我同意一些智者的看法:钱财应是人的仆人,而非人的主人。当钱财是仆人时,它是好仆人,但当它反客为主时,它则是恶仆人!换句话说,只能人主宰钱财,不能让钱财主宰人!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6,(5):44-45
正令人景仰的使徒保罗,有没有伤心事呢?当然有!这是我在读《哥林多后书》时体会到的:"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  相似文献   

9.
本杂志的编辑向我提出过一个直接了当的问题是:"在1976年你出版了一本叫<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的书,为什么把你的诊断和治疗形式描述为合理的呢?"回答是简单的.我只是使用了在英语中一般意义上被使用的"合理的"这个词.按照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合理的"意思是(以及其它方面)"与理性一致的;合乎道理的,明智的;不愚蠢:不荒谬或不过分的",当写这本对临床决策进行探讨的书时,我是赞同这些注释的.当然,不久以后我感到这个词的使用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救过人美国某公司在珠海招人,广告登出来后,不少人前往应试。笔试过关的有几十人。最后一关是面试,与老板直接交谈。阿明这一天也去了,当他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时,老板突然惊喜地站起来,握着阿明的手,兴奋地说:"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你。那一次,我陪女儿在白藤湖划船,她不小心掉到水里。你奋不顾身跳下水,把她救了起来。当时忙着救女儿,我也忘了问你的名字!世界真小,想不到在此见到你!"阿明被他这一大段激动人心的话弄糊涂了,想:准是这洋老头认错了人!于是坚定地说:"先生,我没有救过人,你认错了人吧!"但老板仍一口咬定是阿…  相似文献   

11.
再思奉献     
陈巧凤 《天风》2007,(22):21
儿子已经甜甜地入睡了,压得我的胳膊酸痛酸痛的!可是我还是舍不得放下他……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书本.我想谁看了都会发笑.这哪像是在学习啊!是啊.但也只有如此,因为儿子还太小.每天一到晚上他就只要妈妈抱.看着书.偶尔瞧眼儿子.多美!以前听人说.母亲的心与上帝很近,我不是太理解.现在懂了。上帝不也正是这样怀抱着我们吗?再累也不觉得苦,因为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12.
刘美纯 《天风》2022,(9):24-25
最近我听到一件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教会按立牧师,需要被按立的人交一定数额的费用,甚至有的教会明码标价.这就像很多年前我听到教会施洗按人头收费一样的不可思议.在教会,当所有事情都与金钱挂钩,不知这到底是侍奉,还是做买卖.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2章17节说:"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和合本2010》).保罗说他们"不像许多人"中的"许多人"是指那些假教师和假使徒,他们是搅扰、分裂哥林多教会的人.他们表面上是在为主做工,也是在传道,但是他们的动机只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3.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人们经常爱引用,这是为什么?因为理论一旦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涩、坚硬,她似乎孤高冷傲地站在那里,冷冰冰地俯视着生活,而对人们没有任何益处.然而,当理论一旦回归生活、拥抱生活时,她就会立即变得温暖而亲切,其力量和作用也迅速彰显出来.这是我在读<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一书时的强烈感受.现在以该书的第二章,即秦汉部分为例,谈一点个人的体会.我们知道,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基本确立、成型的时期,在中国伦理发展史上其地位极为重要.作者在论述"三纲五常"这个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时,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以丰富的史料分析了它的形成、内容、性质、影响等问题.就说孝吧,汉代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在图书馆借书时不慎丢失了一本词典,于是赶紧回到图书馆,向管理员说明来意。接着就是管理员和我的一连串对话: 管理员问:你丢失的是什么词典? 我答:是英汉词典。问: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 答:是小型的。问:是新的还是旧的: 答:旧的。管理员见我说的与他方才捡到的英汉小词典情况完全一致,便去柜中取了给我。当他交给我时,我也一眼就认出了这的确是我丢失的那一本。  相似文献   

15.
倒过来看     
恩惠 《天风》2008,(6):11-11
我的少年时代也是在一大堆小人书中走过来的,那时候可供娱乐的东西实在不多,就整天东买西借地看连环画,且总是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感动得五体投地,对书中的"坏蛋"则是满腔怒火,恨不得他早日被枪毙.为了尽快知道与敌人斗争的结果,早释悬念,我常常干脆把书翻到最后几页,先看个完美大结局,然后再倒过来看每一个故事情节.虽然没有了悬念和刺激,但是却产生另一种心情:轻松和愉快!  相似文献   

16.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2):42-45
(二)天台、南岳:实证匪易【论文】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讲记】智者大师(538-597),讳智顗,生值梁、陈、隋三代。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乞师为授菩萨戒,师为命法名曰:"总持",杨广尊师,号曰"智者"。智者大师被尊为我国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前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22,(9):36-37
我去农贸市场买菜,顺道看望在这家市场经营副食的弟兄.我礼节性地问候弟兄:"生意很好吧?愿主赐福你!"听过我的话,弟兄的脸居然红了起来,支支吾吾地对我说:"唉!求主饶恕吧,我在贪爱世界,实在对不起上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等到孩子成家立业,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好好爱上帝,专心服侍主!"我对弟兄的问候发自内心,绝对真诚,他怎么把我的话当做对他的"旁敲侧击"?我的祝福,居然被他当做针对他"贪爱世界"的"冷嘲热讽"?我能看得出来,弟兄在经营商店时,时常背负着"贪爱世界"的负罪感.  相似文献   

18.
刘宗昌 《天风》2013,(10):20-21
经文:《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弥迦书》6章8节《马太福音》24章13节《彼得前书》1章15节曾收到未婚妻的一条短信,问:"想成为富翁吗?送你四‘千万':1.千万要顺服;2.千万要谦卑;3.千万要圣洁;4.千万要忍耐。"当我读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心里备感激励!感觉这四"千万"很有价值,十分宝贵!于是,我要从圣经的话语中去"索取"这四"千万"。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就是一种智力,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20.
减肥     
<正>不知从何时开始,减肥成了现代人疯狂追逐的目标,人们见面的口头禅也从"吃了没有"变成了"减了没有"。我只是不知,这一"吃"一"减",是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别人认为你做的事毫无意义时,一般都会抛给你一句"吃饱了撑着"!其实,减肥还真是"吃饱了撑着",与其胖了再辛苦减肥,早些少吃点不就行了吗?可是,少吃、节食,谈何容易?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常见到一些像我这样"身材圆润"的人,在进餐时,总会用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