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生的真谛     
杨孔仿 《天风》2006,(2):30-31
基督徒的重生是藉着圣灵的工作,因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在神面前得到的,主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又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5)水有的解释为神的道说,指福音真道(雅1:18,彼前1:23),圣灵因为人真心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从死里复活的,而使人重生。“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约翰在此强调了只有那些信耶稣是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主,才能得到属灵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一切法无我     
佛学的精髓在“无我”。三乘皆以无我为鹄的,小乘以人空为解脱道;大乘以“不动地前才舍藏”。净土宗倡往生西方,“花开见佛悟无生”;世尊又说:“一切法无我。”  相似文献   

3.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此下抉择人无我。此一颂显何故破我。萨迦耶见,如初地中释,即是我见。六地菩萨有智慧者,见贪嗔痴慢等烦恼,及其引生生死中三苦八苦无量诸苫之过患,皆由我见而起。由有我故,自他分别,趋乐避苦,利己损人。若无我执,则举世皆成大阿罗汉矣。既知我执为系缚之因,即知欲求解脱,应以此为下手处所,对治目标。然此我执,既非色法,不可椎之令破,如碎瓶瓮,亦不可拔之令出,如剜针刺。我执唯是自心,自心云何可以去除耶?以是之故,必须观察我执如何生起,然后能知对治之法。如知人必饮食,始能长养,断其饮食,彼自然不能生存。长养我执者,即其所缘之我,“我”为彼我执所缘之境,是彼所依。若能破我,坏其所依,我执即灭。故修行人,第一先破我。然佛亦不说毕竟无我,唯说非实有我。我若实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1992,(8)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  相似文献   

5.
亲鸾这一观点,您认同吗?——编者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彼土导师阿弥陀佛常以大悲愿力摄受法界众生往生其国。十方众生乘彼佛愿往生决定,当生即入正定聚住于大乘不退转位,次生成  相似文献   

6.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0)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8)
有为、无为两缘起说,在佛教界对峙已久。虽两说各具颠扑不破的真理,各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并立共存,可显示大乘教义内容之丰富多彩;但未有高度的融合,还是美中不足。若能两说会通,则如锦上添花,镜旁置灯,更是美上加美,其意义是非常之大的。今且从以下四方面说明之: 1.两缘起说本有其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其中蕴蓄着不少真理,必须会通,加以揭示,以利人群。有为、无为是直接成对之法,它是根据“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生基本法则生起和存在的。有为法有生有灭,有形象、有作用,是法相;无为法与之相反,无生无灭,无形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7,(8)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后记面对这部即将交付出版的书稿,不禁思绪绵绵。我这一生竟然会与佛教研究结缘,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有种自我惊异的感觉。佛陀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与佛教研究的因缘起码要从考上北京大学东语系说起。1960年金秋时节,我怀着欣...  相似文献   

9.
简论六祖坛经的无相忏悔兼谈唐代禅宗忏法体系的形成湛如一、序说KSAMA—意译为忏摩,略译为悔、忍恕。谓乞请他人宽恕自己之罪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8上说:此之一人,于我等处,凡有所作,常为先首,我不相助,彼定生嗔。我等食竟从乞欢喜。食已,详至其...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鸠摩罗什 《法音》2000,(11):1-1
问曰: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田猎皮肉,所济处大,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复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故,不应杀…  相似文献   

11.
正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也是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缘起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或者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如果从空间方面说没有自性,从时间方面说则无常性,无自性即空,空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条件。佛教一般将《中阿含经》所说的"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视为对缘起的最早解  相似文献   

12.
四、自有本有的真理 1.佛说的因缘法就是古道 尔时佛在舍卫国说言: 昔我成道前,比丘们啦,我为菩萨未得开悟。我作是念:众生可愍,常处暗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众苦所集。死此生彼,从彼生此,缘此苦身,流转无穷,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3.
正摩利支天,梵名Marici-deva,是密教信奉的女神之一,其特点是常行日前,能隐形,不空译《佛说摩利支天经》云:"有天女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力,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见彼,彼能见日",修持摩利支天法的人,得其加护,"一切怨家、恶人悉不能见,一切灾难皆得解脱"~①,故民间往往诵持《摩利支天经》或供养相关神像以求福佑。本文试对古代敦煌流传的摩利支天经像及其反映的信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0,(2):54-55
第二首则如下:二子西来迹已奇(来自西方两位先生的事迹已经令人惊奇),黄金作使更何疑(带着贵重的礼物作为友好使节谁能怀疑)?自言天竺原无佛(他们自己说西方的天竺国原本就没有佛),说与莲花教主知(这样的事情去说给莲花宝座上的佛祖吧)。诗中的“二子”,据考证是利玛窦和神父方济各·特·彼得利斯(一译石方西)。此前,汤显祖已到过澳门,所以对西洋人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11)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不离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大乘唯识学在缘起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体系旨意的阿赖耶识缘起说。阿赖耶识处于这一学说的理论中心,弄清阿赖耶识的本质特性和运动形态,对理解唯识学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闸述这个问题。引言缘起学说规定着佛学理论思维的特色。《阿含·胜义空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世界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7.
翁溯利 《天风》2002,(7):30-30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一谦而四益”。经上说:“耶和华……赐恩给谦卑的人。”(箴3:34;彼前5:5)古今中外,涌现了许许多多谦逊美德的贤人哲士。孔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之名句。圣经里,也不乏这种以谦逊为怀的属灵前辈。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谦逊和蔼),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共同举办第二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暨万众祈福大典,共祝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经《巴利藏·相应部》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中论》广说诸法不成以显无生之义,其理路有二:一是通过展示各种边见所造成的两难困局来说诸法不成;二是直接向缘起开刀,在世间共许的缘起法上显示诸法不成。若按吉藏"三中说"判定,第一种理路只得"尽偏中",未达"绝待中",尚不是中道究竟义。龙树依世间共许的"此有故彼有"说"彼此俱无",以大乘"无生"义重说因缘相,开显缘起甚深之义。  相似文献   

20.
菩提一叶     
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洁;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佛说业报差别经》佛陀住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首迦长者讲过一部《业报差别经》。这位长者的梵文名字又译作鹦鹉,因此这部经也称作《鹦鹉经》。佛陀对首伽说:“我要为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